【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挤压法制备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模具。
技术介绍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在能够保证金属材料原有特性的基础上,具有单层金属材料所不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特性。有望满足高强度,高刚度,抗震、轻质等性能要求,近年,由于各种金属层状复合板材具有良好性价比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化工,电力等各个领域。制备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通常有轧制复合法,爆炸焊接法、扩散焊接法和累积叠轧法。其中轧制复合法虽然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但是界面结合是其主要存在问题;爆炸复合法虽然能够将性能差异很大的金属焊接在一起且结合力强,但其具有噪声大,对环境有污染,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条件差,有一定的危险性,对冲击韧性低的材料不适用等缺点。扩散焊焊接头质量好,稳定,焊接过程可程序化,能够避免熔焊时带来的裂纹,偏析等,但是由于存在焊接时间长,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不宜产业化;累积叠轧虽然是有希望能工业化生产大块超细晶材料的技术,但是制备多层板时需要反复叠轧工序复杂,且叠轧时材料容易开裂。总之,现有制备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存在步骤繁琐、成本高、浪费材料、精度差、层界面结合性差以及生产废品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挤压法制备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模具,以解决现有制备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存在步骤繁琐、成本高、浪费材料、精度差、层界面结合性差以及生产废品率高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模具包括底座、挤压筒、挤压块和模块塞,所述底座、挤压筒、挤压块和模块塞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挤压法制备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底座(1)、挤压筒(2)、挤压块(3)和模块塞(4),所述底座(1)、挤压筒(2)、挤压块(3)和模块塞(4)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底座(1)水平设置,底座(1)的上端面加工有第一圆形凹槽(1?1),所述挤压筒(2)设置在第一圆形凹槽(1?1)内并与第一凹槽(1?1)间隙配合,挤压块(3)套装在挤压筒(2)内并与挤压筒(2)间隙配合,挤压块(3)的长度低于挤压筒(2)的长度,挤压块(3)和挤压筒(2)之间形成填充空间(5),底座(1)上加工有与第一圆形凹槽(1?1)相通的第一中心通孔(1?2),挤压块(3)的上端面加工有第二凹槽(3?1),挤压块(3)上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二中心通孔(3?2),所述第二凹槽(3?1)的底部通过第二中心通孔(3?2)与第一中心通孔(1?2)连通,第一中心通孔(1?2)和第二中心通孔(3?2)同轴线设置,当填充材料填充至挤压筒(2)内的顶部时,所述模块塞(4)塞进挤压筒(2)内并压紧填充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挤压法制备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底座(I)、挤压筒(2)、挤压块(3)和模块塞(4),所述底座(I)、挤压筒(2)、挤压块(3)和模块塞(4)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底座(I)水平设置,底座(I)的上端面加工有第一圆形凹槽 (1-1),所述挤压筒(2)设置在第一圆形凹槽(1-1)内并与第一凹槽(1-1)间隙配合,挤压块(3)套装在挤压筒(2)内并与挤压筒(2)间隙配合,挤压块(3)的长度低于挤压筒(2) 的长度,挤压块(3)和挤压筒(2)之间形成填充空间(5),底座(I)上加工有与第一圆形凹槽(1-1)相通的第一中心通孔(1-2),挤压块(3)的上端面加工有第二凹槽(3-1),挤压块 (3)上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二中心通孔(3-2),所述第二凹槽(3-1)的底部通过第二中心通孔(3-2)与第一中心通孔(1-2)连通,第一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庆国,陈明华,刘刚,王暄,高亮,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