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管,该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其有外表面、内表面、近端、远端、在近端和远端之间沿着导管主体的纵轴延伸的管腔以及远端管腔开口;导管尖端,其形成远端的一部分,导管尖端包括远端管腔开口;以及可分裂部件,其在导管尖端的壁体内形成。通过提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提供更安全且更有效的快速注入程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管。
技术介绍
血管通路装置用于与病人组织结构(anatomy)流通流体。例如,血管通路装置,如导管,通常用于向病人注入流体,如盐水溶液、不同药物、和/或全肠胃外营养物质,从病人抽取血液,和/或监视病人血管系统的各项参数。各种临床情况,包括严重创伤、重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以及某些疾病状态,如胰腺炎和糖尿病性酮酸中毒,能够产生深度循环容衰竭(profound circulatory volume depletion)。实际失血或内部流体失衡会导致这种衰竭。在这些临床环境下,可能必须快速向病人输血和/或其他流体以避免严重后果。此外,对于某些其他医学和诊断程序,能够快速注射大量流体的能力是期望的。例如,一些诊断成像程序利用造影剂增强改进病变能见度(lesion conspicuity),以致力于提高早期诊断率。这些程序要求用专用“动力注射器”泵以非常高的流速静脉注射粘稠造影剂,其将在病人血流中建立造影剂团块(bolus)或小栓块(plug),这会导致增强的影像质量。动力注射过程在注入系统内产生高压,因而需要一些专用的血管通路装置、扩展套件、造影剂转移套件、泵注射器以及散装(bulk)或预填充的造影剂注射器。当造影剂浓度(因而粘稠度)和注射速率增强时,团块密度(bolus density)也增强,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衰减导致更好的影像质量。因此,目前健康护理中的趋势是,通过增加造影剂的浓度和向病人注入造影剂的速度来增加造影剂团块密度,最终所有这些驱使系统压力要求更闻。静脉注射速率可定义为常规的,通常达到999立方厘米每小时(cc / hr),或快速的,通常在约为999cc / hr和90000cc / hr (1. 5升每分钟)之间或更高。对于一些使用粘稠造影剂的诊断程序来说,要求注射速率在约I到IOml/秒之间从而确保足够的团块浓度。在该注射速率下,动力注射粘稠造影剂会在注入系统中产生背压,通常这会导致注入系统组件发生故障。传统上,快速注入疗法需要使用连接到泵,如蠕动泵, 和流体源的静脉内导管。当导管尖端插入病人脉管,且泵推动流体从导管进入病人血管时,病人开始被注入。目前快速注入疗法使用的导管和导管尖端,其几何构型与传统常规注入速率下使用的导管尖端的几何构型相同。这些几何构型可包括渐细的导管尖端,以便流体流过导管尖端并流入病人脉管时流体加速。若干原因使这种注入的流体加速是不期望的。例如,渐细的导管会导致剩余导管装置承受更大的背压。由于注入泵的泵送能力限制以及注入系统的组件和子组件有限的结构完整性,这种效果是不期望的。例如,如果背压变得太大,泵的效率可降低,且可使注入系统内的某些密封件或连接件有故障。此外,导管尖端流体加速会导致反冲力,其可能引起导管尖端在病人血管内移动,从而使导管位移和/或损伤病人血管和/或注射部位。流体加速也会增加导管尖端处注射物的喷射速度。 在一些程序中,流体喷射可刺穿病人的血管壁因而导致外渗或渗透。这对病人不仅是不舒适和痛苦的,而且渗透也可能会阻止病人接受必要的治疗。为了克服不期望的背压和注入流体增加的加速度,一些血管内系统包括在静脉导管尖端部分内或周围提供的扩散孔列。通常,扩散孔增加导管尖端开口的表面面积,因而减少导管尖端开口的流体压力。然而,在导管尖端处或附近加入扩散孔也会减小导管的抗弯性,因而使导管尖端在插入过程中更容易压坏。因此,加入扩散孔可导致导管术失败,且会给病人带来身体疼痛。此外,加入扩散孔使导管的外表面不连续,这样可钩住或挂住导管经其插入的病人皮肤和/或血管的开口。这样也可能会导致导管术失败,病人身体疼痛和/ 或身体损伤。因此,在快速注入程序中,虽然目前存在减少注射物速度的方法和系统,但是挑战仍然存在。因此,加强或甚至用其他技术替换现有技术将是该领域的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领域中目前可用的注入系统和方法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和需求,开发了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因此,开发这些系统、组件和方法从而提供更安全且更有效的快速注入程序。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改进的与血管注入系统一起使用的血管通路装置, 该血管注入系统能够向病人血管系统快速输送注射物。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配置如下。血管通路装置可包括经配置进入病人血管系统的静脉导管。静脉导管可有沿着纵轴延伸至远端管腔开口的管腔。尖端部分可包括渐细部分,其中尖端椎体的外和内表面朝向导管的远端。可改变静脉导管的渐细部分从而包括穿过导管主体壁体形成的可分裂部件 (splittable feature),其中,当导管管腔受到增强的流体压力影响时,使得可分裂部件能够因此增加导管远端开口的有效面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其有外表面、内表面、近端、远端、在近端和远端之间沿着导管主体的纵轴延伸的管腔以及远端管腔开口 ;导管尖端,其形成远端的一部分,导管尖端包括远端管腔开口 ;以及可分裂部件,其在导管尖端的壁体内形成。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外周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其有管腔和远端管腔开口,管腔沿着导管主体的纵轴延伸通过导管主体,导管主体进一步具有足够进入病人外周静脉的截短长度,导管主体尺寸小于或等于十四号规格的导管;可分裂部件,其穿过导管主体的远端渐细部分形成,可分裂部件将导管主体的远端渐细部分分成多个相邻设置的指形件,多个相邻设置的指形件具有相对于彼此的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在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导管有导管主体,其有管腔和远端管腔开口。管腔沿着导管主体纵轴延伸通过导管主体直至远端管腔开口。导管也可有穿过导管主体远端渐细部分形成的可分裂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分裂部件是一行穿孔。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分裂部件是割线(skive line)。在本方明的再一个方面中,外周导管包括有管腔和远端管腔开口的导管主体。管腔沿着导管主体的纵轴延伸通过该导管主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中,导管主体有足够进入病人外周静脉(peripheral vein)的截短长度(truncated length),且该导管主体尺寸小于或等于十四号规格的导管。可分裂部件是穿过导管主体远端渐细部分形成的。此外,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中,提供了制造可分裂部件导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导管主体,其有外表面、内表面、近端、远端、在近端和末端之间沿着导管主体纵轴延伸的管腔,以及远端管腔开口 ;提供形成部分远端的导管尖端,其包括远端管腔开口 ;还提供了在导管尖端内形成的可分裂部件。附图说明为使以上所述以及本技术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易于被人理解,下面参考附图示出的特定实施例,给出上面简单描述的本技术的更具体的描述。这些图仅描述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因而不应认为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是根据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注入系统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远端具有狭缝的导管的详细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导管尖端的透视图,该导管尖端具有狭缝和延伸通过其中的导引针。图4是根据本技术典型实施例,流体注入前的插管(cannula)和导管的横截面端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典型实施例注入后导管尖端的透视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图5中导管尖端的横截面端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其有外表面、内表面、近端、远端、在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之间沿着所述导管主体的纵轴延伸的管腔以及远端管腔开口;导管尖端,其形成所述远端的一部分,所述导管尖端包括所述远端管腔开口;以及可分裂部件,其在所述导管尖端的壁体内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23 US 13/216,0291.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其有外表面、内表面、近端、远端、在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之间沿着所述导管 主体的纵轴延伸的管腔以及远端管腔开口 ;导管尖端,其形成所述远端的一部分,所述导管尖端包括所述远端管腔开口 ;以及可分裂部件,其在所述导管尖端的壁体内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分裂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割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分裂部件设置在所述导管主 体的所述内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分裂部件设置在所述导管主 体的所述外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分裂部件将所述导管尖端分 成多个指形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分裂部件包括介于相邻指形 件之间的薄边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分裂部件包括介于相邻指形 件之间的一行穿孔开口。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G·莫尔顿,J·G·荷顿,J·R·麦克马瑞,
申请(专利权)人: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