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晶片式自供能液压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943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电晶片式自供能液压阻尼器,属于减振器。缸盖安装在缸体上端,弹簧通过活塞压接在缸体下腔内,振动体固定在活塞杆上,蓄能器与缸体上腔连通;安装在缸体外壁的连接板依次将设有限位曲面的前压块、中间压块和后压块压接在壳体内;相邻两压块间分别压接有压电振子,各限位腔及阻尼腔通过其相邻压块上的流道与缸体上腔或下腔连通;所述各阻尼腔内均设有一个单向阀。优点是采用限位曲面控制压电振子的变形形状,两侧同时受系统背压作用的压电振子非工作状态下不产生弯曲变形,故可靠性高、发电能力及阻尼调节能力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振动控制
应用的减振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电晶片发电并调节阻尼的液压减振器,简称压电晶片式自供能液压阻尼器
技术介绍
液压阻尼器在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的振动控制领域已有广泛应用。早期的被动式液压阻尼器结构简单、成本低、技术较成熟,但因阻尼不可调,其减振效果及环境的适应性较差,不适于某些要求振动控制效果较好的场合,如汽车发动机及车架悬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减振等。因此,人们提出了主动式、半主动式可调液压阻尼器,即利用电机驱动液压泵提供动力、并由电磁换向/溢流/减压阀进行控制的主动式可调阻尼器,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367328A、CN101392809A等。比之于被动式不可调液压阻尼器,主动式可调液压阻尼器的控制效果好、振动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已在汽车主动悬置等方面获得成功应用;但现有的主动式液压阻尼调节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①需要较大的泵站进行驱动、多个电磁阀进行联合控制,②需要传感器进行振动状态的检测,③需要持续的外部能量供应。因此,现有的主动式可调液压阻尼器的系统体积庞大、连接及控制较复杂、可靠性较低,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现有压电及液压主动振动控制技术自身结构、控制能力以及依赖外界能量供应等问题,专利技术人曾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叠堆换能器与流体耦合作用回收能量并进行阻尼调节的自供能可调阻尼阻尼器,即中国专利201110275849. 6。为使该压电液压阻尼器具有较好的能量回收和阻尼调节效果,整个系统必须施加足够的背压,以便提高系统内流体刚度及其响应特性。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压电叠堆在非工作时就已承受了较大的流体作用力,从而降低其工作时的发电能力及控制能力;此外,因压电叠堆成本较高,会对产品的推广应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电晶片式自供能液压阻尼器,以解决现有压电液压减振器以及压电叠堆式自供能可调液压阻尼器所存在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缸盖安装在缸体上端,弹簧通过活塞压接在缸体下腔内,振动体固定在活塞杆上,蓄能器通过管路与缸体上腔连通,壳体通过螺钉安装在缸体外壁的连接板上;连接板依次将设有限位曲面的前压块、中间压块和后压块压接在壳体内;所述前压块和后压块的一侧、以及中间压块的两侧设有限位曲面H;所述相邻两压块间分别压接有压电振子一和压电振子二,自左至右依次构成阻尼腔一、限位腔一、阻尼腔二和限位腔二 ;前压块上设有与阻尼腔一连通的上流道一及下流道一,中间压块上设有与限位腔二连通的上流道二和与限位腔一连通的下流道二,后压块上设有与阻尼腔二连通的上流道三和下流道三;所述各上流道相互连通后再与缸体上腔连通,所述各下流道相互连通后再与缸体下腔连通;阻尼腔一内与下流道一入口的交汇处设有单向阀一,阻尼腔二内与上流道三入口的交汇处设有单向阀二;压电振子一和压电振子二分别通过导线组一和导线组二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通过螺钉安装在缸体外壁的连接板上。本专利技术中,阻尼腔的作用是通过改变压电振子与限位曲面H间的间隙调节阻尼,阻尼腔及限位腔的作用是限制压电振子在流体或电压作用下的变形量。为使阻尼器具有最大发电量、最大阻尼调节量、以及最大的可靠性,阻尼腔及限位腔的限位曲面H的形状曲线w(r)应为权利要求1.一种压电晶片式自供能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缸盖安装在缸体上端,弹簧通过活塞压接在缸体下腔内,振动体固定在活塞杆上,蓄能器通过管路与缸体上腔连通,壳体通过螺钉安装在缸体外壁的连接板上;连接板依次将设有限位曲面的前压块、中间压块和后压块压接在壳体内;所述前压块和后压块的一侧、以及中间压块的两侧设有限位曲面H ;所述相邻两压块间分别压接有压电振子一和压电振子二,自左至右依次构成阻尼腔一、限位腔一、阻尼腔二和限位腔二 ;前压块上设有与阻尼腔一连通的上流道一及下流道一,中间压块上设有与限位腔二连通的上流道二和与限位腔一连通的下流道二,后压块上设有与阻尼腔二连通的上流道三和下流道三;所述各上流道相互连通后再与缸体上腔连通,所述各下流道相互连通后再与缸体下腔连通;阻尼腔一内与下流道一入口的交汇处设有单向阀一,阻尼腔二内与上流道三入口的交汇处设有单向阀二;压电振子一和压电振子二分别通过导线组一和导线组二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通过螺钉安装在缸体外壁的连接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电晶片式自供能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限位曲面H的形状曲线w(r)由下式确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电晶片式自供能液压阻尼器,属于减振器。缸盖安装在缸体上端,弹簧通过活塞压接在缸体下腔内,振动体固定在活塞杆上,蓄能器与缸体上腔连通;安装在缸体外壁的连接板依次将设有限位曲面的前压块、中间压块和后压块压接在壳体内;相邻两压块间分别压接有压电振子,各限位腔及阻尼腔通过其相邻压块上的流道与缸体上腔或下腔连通;所述各阻尼腔内均设有一个单向阀。优点是采用限位曲面控制压电振子的变形形状,两侧同时受系统背压作用的压电振子非工作状态下不产生弯曲变形,故可靠性高、发电能力及阻尼调节能力较强。文档编号F16F13/00GK103016604SQ20121054093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专利技术者陈宇航, 阚君武, 王淑云, 曾平, 程光明 申请人:浙江师范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电晶片式自供能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缸盖安装在缸体上端,弹簧通过活塞压接在缸体下腔内,振动体固定在活塞杆上,蓄能器通过管路与缸体上腔连通,壳体通过螺钉安装在缸体外壁的连接板上;连接板依次将设有限位曲面的前压块、中间压块和后压块压接在壳体内;所述前压块和后压块的一侧、以及中间压块的两侧设有限位曲面H;所述相邻两压块间分别压接有压电振子一和压电振子二,自左至右依次构成阻尼腔一、限位腔一、阻尼腔二和限位腔二;前压块上设有与阻尼腔一连通的上流道一及下流道一,中间压块上设有与限位腔二连通的上流道二和与限位腔一连通的下流道二,后压块上设有与阻尼腔二连通的上流道三和下流道三;所述各上流道相互连通后再与缸体上腔连通,所述各下流道相互连通后再与缸体下腔连通;阻尼腔一内与下流道一入口的交汇处设有单向阀一,阻尼腔二内与上流道三入口的交汇处设有单向阀二;压电振子一和压电振子二分别通过导线组一和导线组二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通过螺钉安装在缸体外壁的连接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航阚君武王淑云曾平程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