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的聚氨酯复合板的生产工艺,a.通过成型机压合成型的基材;b.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一道印刷滚轮工序;c.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二道双面胶贴合工序;d.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三道泡棉贴合工序;e.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四道偏心钩黏贴工序;f.上下钢板之间喷入聚氨酯发泡胶;g.输送贴合成型机压合成型;h.切割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四道工序,分别为印刷滚轮工序、双面胶贴合工序、泡棉贴合工序及偏心钩黏贴工序,上述改进使得聚氨酯复合板的生产工艺更为先进,可生产出更理想的成品,具体的说,获得的聚氨酯复合板接合能力更好,增强抗压抗拉强度,受力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聚氨酯复合板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材料生产
,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型聚氨酯复合板的生产工艺。在建筑领域,复合板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节能材料,一般按照复合材料可分为金属复合板、木材复合板、彩钢复合板、岩棉复合板等,不论以何种材料制成的复合板一般都包含面材、底板(如彩涂板、镀锌板、不锈钢板、铝箔纸、PVC、三合板等)与芯材(主要有EPS、岩棉、玻璃丝棉、阻燃纸蜂窝板、聚氨酯等)。聚氨酯复合板亦是复合板中的一类,它是由上下两层彩钢板或其他金属作为面板和底板,中间芯材是通过注入聚氨酯硬质泡沫复合而成的夹芯板,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隔热保温材料,其保温隔热好、防火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综合造价低廉,在传统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生产设备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由上下钢板成型机、内芯材料注入装置、输送成型机及切割机组成,该套设备的操作流程具体的说,首先第一步,压型机将上下钢板压制成型;第二步,内芯材料注入装置在上下钢板之间喷入聚氨酯发泡材料;第三步,复合板雏形进入输送成型机,封边材料从输送成型机的左右两边滚入,对上下钢板进行封边操作;第四步,上下钢板连同聚氨酯内芯在输送成型机里硬化成型为复合板;第五步,切割机将复合板定尺切割,从而获得成品。该套设备操作流程简单,全程自动连续操作,虽然省去了人力成本,但是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输送成型机封边操作工序中,封边材料是从输送成型机的左右两边滚动进入的,一般的弹性材料,诸如泡棉、薄膜等,经过滚动后容易失去弹性且易变形,因此在滚边材料的选择上便存在了局限性;其次,由于整套传统生产设备属于连续式生产工艺,因此无法在上下钢板上设置偏心钩,即使设置了偏心钩,也无法将偏心钩准确的置于指定位置,故导致了位置差异,最终会影响到聚氨酯复合板的接合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聚氨酯复合板生产工艺中封边材料选择上的局限性以及偏心钩放置过程中可控性差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聚氨酯复合板的生产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改进的聚氨酯复合板的生产工艺,包括上下两层钢板作为面板及底板,中间注入阻燃型聚氨酯硬质泡沫发泡胶压合成型,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上下两层钢板通过成型机压合成型的基材,经过成型机压合成型的基材可是为金属或树脂或胶木材料或纸张;下钢板形状为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半口字型或凹形结构;b.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一道印刷滚轮工序,印刷轮安装在下钢板的左右凹槽中间,当印刷滚轮每转一圈,在基材左右两边印上一定位记号;c.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二道双面胶贴合工序,使下钢板两侧贴合双面胶于内侧;双面胶贴合处设在下钢板凹槽的左右内侧。d.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三道泡棉贴合工序,泡棉贴合处设在下钢板凹槽左右内侧双面胶的侧壁,将泡棉贴合于双面胶上,使其各直立于下钢板两侧;也可用薄膜替代泡棉;e.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四道偏心钩黏贴工序,将偏心钩母头预先做好的基座构成一体,用胶水黏贴于下钢板左侧已标示的记号处,偏心钩公头则黏贴于下钢板右侧已标示的记号处;偏心钩设置在下钢板凹槽的左右内侧,偏心钩一端为公头,偏心钩另一端为母头。f.上下钢板之间喷入聚氨酯发泡胶;g.输送贴合成型机压合成型;h.切割成品。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聚氨酯复合板加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在上下钢板压制成型后、进入输送成型机前,增加了四道工序,分别为印刷滚轮工序、双面胶贴合工序、泡棉贴合工序及偏心钩黏贴工序,在双面胶及泡棉贴合工序中,由于采用了预先黏贴于下钢板两侧的方式,有效克服了封边材料选择上的局限性;增设的印刷滚轮工序,利用印刷轮的圆周,准确地在下钢板上标记好位置,配合后续的偏心钩黏贴工序,将偏心钩黏放在下钢板的基座上,解决了偏心钩放置过程中定位的技术问题,上述改进使得聚氨酯复合板的生产工艺更为先进,可生产出更理想的成品,具体的说,获得的聚氨酯复合板接合能力更好,增强抗压抗拉强度,受力均衡。图1为现有技术中聚氨酯发泡复合板生产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聚氨酯复合板下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改进后聚氨酯复合板生产设备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分别经过印刷滚轮、双面胶贴合、泡棉贴合、偏心钩黏贴的下钢板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印刷滚轮工序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双面胶贴合工序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泡棉贴合工序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偏心钩黏贴工序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多块聚氨酯复合板公母接头方式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两块聚氨酯复合板公母接头方式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带偏心钩的下钢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钢板成型机2.下钢板成型机3.印刷轮4.双面胶5.泡棉或薄膜6.偏心钩7.聚氨酯注入处8.输送成型机9.切割机10.下钢板11.偏心钩公头12.偏心钩母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构造更清楚,现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其产品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实现的。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的区别,即在上下钢板压制成型后、进入输送成型机前,增加了四道工序,分别为印刷滚轮工序、双面胶贴合工序、泡棉贴合工序及偏心钩黏贴工序,制作聚氨酯复合板所用的材料包括面板、底板和芯材,在面材和底板的选材及构造上并无特殊限定,现有技术中如彩涂板、镀锌板、不锈钢板、铝箔纸、PVC、三合板等均可适用,但考虑到金属的抗压阻燃性能优于非金属材料,因此在实施例中选用钢板作为上下板;而在芯材的选材上,一般选择30kg-40kg容重的聚氨酯,还可通过添加阻燃剂达到防火目的。实施例原料有上钢板、下钢板、聚氨酯发泡胶、双面胶、泡棉、偏心钩;所使用的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上钢板成型机1、下钢板成型机2、印刷轮3、聚氨酯注入处7、输送成型机8、切割机9,所述的上钢板成型机I的下底面与下钢板成型机2的上底面呈间隔一定距离的平行结构,上钢板成型机I的出口端连接一条向下倾斜的输送带,下钢板成型机2的出口端连接一条水平的输送带,两条输送带的末端相交,交点与输送成型机8入口相连,在所述两条输送带的形成的隔间中分别依次设置了印刷滚轮3、双面胶4、泡棉5及偏心钩6,在所述两条输送带的末端设有聚氨酯注入处7,用以注入聚氨酯发泡胶,输送成型机8的出口直接连接切割机,将硬化成型后的复合板切割成品。上述设备部件在实际操作中承担不同的加工工艺,其具体操作步骤为1.预准备。将上钢板13放置在上钢板成型机I入口处,将下钢板10放置在下钢板成型机2入口处,将聚氨酯发泡胶注入聚氨酯注入处7里,将印刷滚轮、双面胶、偏心钩放置在印刷滚轮工序、双面胶贴合工序、泡棉贴合工序及偏心钩黏贴工序的预备位置;2.开机运行。a.上下两层钢板通过钢板成型机压合成型,具体的说,上钢板成型机I将上钢板13压制成长方形平板,而下钢板成型机2将下钢板10压制成凹形结构;b.下钢板进入第一道印刷滚轮工序,印刷轮的位置正好架在下钢板的左右凹槽间,如图5所示,当印刷滚轮每转一圈,在基材左右两边印上一定位记号;c.下钢板进入第二道双面胶贴合工序,双面胶贴合处设在下钢板凹槽的左右内侦牝如图6中的阴影位置;d.下钢板进入第三道泡棉贴合工序,泡棉贴合处设在下钢板凹槽左右内侧双面胶的侧壁,将泡棉贴合于双面胶上,并直立于下钢板两侧,如图7所示;e.下钢板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聚氨酯复合板的生产工艺,包括上下两层钢板作为面板及底板,中间注入阻燃型聚氨酯硬质泡沫发泡胶压合成型,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上下两层钢板通过成型机压合成型的基材;b.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一道印刷滚轮工序,印刷滚轮每转一圈,在基材左右两边印上一定位记号;c.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二道双面胶贴合工序,使下钢板两侧贴合双面胶于内侧;d.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三道泡棉贴合工序,将泡棉贴合于双面胶上,使其各直立于下钢板两侧;e.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四道偏心钩黏贴工序,将偏心钩母头预先做好的基座构成一体,用胶水黏贴于下钢板左侧已标示的记号处,偏心钩公头则黏贴于下钢板右侧已标示的记号处;f.上下钢板之间喷入聚氨酯发泡胶;g.输送贴合成型机压合成型;h.切割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聚氨酯复合板的生产工艺,包括上下两层钢板作为面板及底板,中间注入阻燃型聚氨酯硬质泡沫发泡胶压合成型,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上下两层钢板通过成型机压合成型的基材; b.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一道印刷滚轮工序,印刷滚轮每转一圈,在基材左右两边印上一定位记号; c.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二道双面胶贴合工序,使下钢板两侧贴合双面胶于内侧; d.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三道泡棉贴合工序,将泡棉贴合于双面胶上,使其各直立于下钢板两侧; e.下钢板成型机成型后的下钢板设有第四道偏心钩黏贴工序,将偏心钩母头预先做好的基座构成一体,用胶水黏贴于下钢板左侧已标示的记号处,偏心钩公头则黏贴于下钢板右侧已标示的记号处; f.上下钢板之间喷入聚氨酯发泡胶; g.输送贴合成型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许爱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