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壳体浸渗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21007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壳体浸渗装置及方法,先将变速器壳体放置在工作台上,然后使用气管对准变速器壳体上需要浸渗的部位吹气直至没有废屑为止,再然后将浸渗液滴入到变速器壳体上需要浸渗的螺孔里,再扳动把手3,使压夹上的堵头6下端位于需要浸渗的螺孔内,同时将变速器壳体压紧,然后打开气阀9通气,再关闭气阀9,松开压夹的把手3,最后使用简易式吸液瓶将螺孔内多余的浸渗液吸走。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点式浸渗的方式对变速器壳体进行浸渗,不仅结构简单,还大大节约了浸渗液,同时还具有便于维修、成本低廉、运输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变速器壳体浸渗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浸渗,又称浸溃、浸透、渗透,在台湾及日本称为含浸。它是一种微孔(细缝)渗透密封工艺,将密封介质(通常是低粘度液体)通过自然渗透(即微孔自吸)、抽真空和加压等方法渗入微孔(细缝)中,将缝隙填充满,然后通过自然(室温)、冷却或加热、或加压等方法将缝隙里的密封介质固化,达到密封缝隙的作用。以往针对变速器壳体的浸渗方式是将变速器壳体整体放入到浸渗罐中,密封浸渗罐后将浸渗罐内空气抽出,注入浸渗液,再对浸渗罐内进行加压,完毕后再将变速器壳体从浸渗罐内取出冲洗。这种浸渗方式比较麻烦, 需要密封的浸渗罐以及抽真空装置,而由于变速器壳体上需要浸渗的地方只有一处,浸泡浸渗液的方式比较浪费浸渗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浸渗简易、节约浸渗液的变速器壳体浸渗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工作台(I)以及固定在工作台(I)上的压夹,所述压夹包括底座(2),该底座(2)包括横板(2a)和竖板(2b),该底座(2)的横板(2a)固定在工作台(I)上,且该底座的竖板(2b)竖向设置在横板(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壳体浸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以及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压夹,所述压夹包括底座(2),该底座(2)包括横板(2a)和竖板(2b),该底座(2)的横板(2a)固定在工作台(1)上,且该底座的竖板(2b)竖向设置在横板(2a)的上方,在所述底座(1)的竖板顶端铰接有把手(3)和摆臂(4),该把手(3)的上部通过压杆(5)与摆臂(4)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压杆(5)分别与把手(3)和摆臂(4)铰接,该摆臂(4)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另一端径向连接有堵头(6),所述堵头(6)的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摆臂(4)的径向上下两端,该堵头(6)中空,且该堵头(6)的上端与气管(7)的出气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壳体浸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I)以及固定在工作台(I)上的压夹,所述压夹包括底座(2),该底座(2)包括横板(2a)和竖板(2b),该底座(2)的横板 (2a)固定在工作台(I)上,且该底座的竖板(2b)竖向设置在横板(2a)的上方,在所述底座 (I)的竖板顶端铰接有把手⑶和摆臂(4),该把手(3)的上部通过压杆(5)与摆臂(4)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压杆(5)分别与把手(3)和摆臂(4)铰接,该摆臂(4)的一端与底座(I) 铰接,另一端径向连接有堵头出),所述堵头出)的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摆臂(4)的径向上下两端,该堵头出)中空,且该堵头¢)的上端与气管(7)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气管(7)的进气端与空压机(8)的出气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壳体浸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顶部为一端高一端低,所述把手(3)的下端铰接在底座(3)的顶部,该把手(3)由对称的两个耳状条(3a)对接而成,所述摆臂(4)的下端也铰接在底座(3)的顶部,且该摆臂(4)的下端高于把手(3)的下端,该摆臂(4)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利静熊天飞邱世林连愚谭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