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4836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其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键体和支撑结构,其中,键体包括按压部位和导杆,按压部位呈柱形,导杆一端连接于按压部位底面中部且中轴线垂直于按压部位底面,按压部位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导杆的横截面尺寸;支撑结构包括穿透支撑结构的导向孔,导向孔近支撑结构表面处设有台阶孔,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与台阶孔孔壁间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主要由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上的多个径向凸起形成,多个径向凸起与台阶孔孔壁间间隙匹配。其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小了键体按压部位与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隙,且不会因摩擦导致卡死,在振动环境下因键体按压部位与支撑结构之间碰撞产生的声音变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键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结构,尤其是一种可减小键体的按压部位与支撑结构之间间隙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按键结构大多采用两层台阶结构,台阶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使按键键体的按压部位组装到对应的支撑结构内时受到支撑,不会直接掉落到支撑结构下;且键体的按压部位与台阶结构边缘必需保留一定的间隙,以确保键体不会因侧边的摩擦导致卡死。这种结构存在缺点,由于键体的按压部位在支撑结构中的三个自由度均未被严格限制,导致产品应用于振动较大的环境时,键体的按压部位与支撑结构之间产生共振并相互撞击,进而产生较大的声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按键结构所存在的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可减小按键键体的按压部位与支撑结构之间间隙的按键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按键结构,包括键体和支撑结构,其中,所述键体包括按压部位和导杆,所述按压部位呈柱形,所述导杆一端连接于所述按压部位底面中部且中轴线垂直于所述按压部位底面,所述按压部位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尺寸;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穿透所述支撑结构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近所述支撑结构表面处设有台阶孔,所述导向孔形状与所述导杆横截面形状匹配,所述台阶孔形状与所述按压部位横截面形状匹配,所述导杆伸入所述导向孔内自所述支撑结构背面伸出,并使所述按压部位进入所述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底面卡制所述按压部位以限制所述导杆继续伸入,所述台阶孔的深度限制所述导杆自所述支撑结构背面伸出的长度;所述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与所述台阶孔孔壁间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主要由所述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上的多个径向凸起形成,多个所述径向凸起与所述台阶孔孔壁间间隙匹配。上述按键结构,其中,所述键体包括一用以限制所述按压部位自所述台阶孔中脱出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主要由多个设于所述按压部位底面为所述台阶孔底面所卡制区域上的钩形卡子和所述台阶孔底面上对应多个所述卡子位置的多个卡口形成,所述卡子的长度限制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台阶孔中活动的行程。上述按键结构,其中,所述按压部位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上述按键结构,其中,所述径向凸起为凸点,所述凸点均匀分布于所述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上。上述按键结构,其中,所述径向凸起为凸棱,所述凸棱均匀分布于所述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上。上述按键结构,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表面覆有薄膜,所述薄膜遮盖所述台阶孔。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小了键体按压部位与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隙,且不会因摩擦导致卡死,在振动环境下因键体按压部位与支撑结构之间碰撞产生的声音变小。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按键结构的实施例的键体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按键结构的实施例的键体与支撑结构组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按键结构的实施例,包括键体I和支撑结构2,其中,键体I包括按压部位11和导杆12,按压部位11呈柱形,导杆12 —端连接于按压部位11底面中部且中轴线垂直于按压部位11的底面,按压部位11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导杆12的横截面尺寸;支撑结构2包括穿透支撑结构2的导向孔21,导向孔21近支撑结构2表面处设有台阶孔22,导向孔21形状与导杆12横截面形状匹配,台阶孔22形状与按压部位21横截面形状匹配,导杆12伸入导向孔21内自支撑结构2背面伸出,并使按压部位11进入台阶孔22,台阶孔22底面卡制按压部位11以限制导杆12继续伸入,台阶孔22的深度限制导杆12自支撑结构2背面伸出的长度;按压部位11侧向周面与台阶孔22孔壁间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主要由按压部位11侧向周面上的多个径向凸起13形成,多个径向凸起13与台阶孔22孔壁间间隙匹配。通过按压按压部位11,使导杆12由支撑结构2背面伸出,且由导杆12的底部接触电子按键,以完成按键结构的整体功能。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是,通过多个径向凸起13使键体I的按压部位11与支撑结构2的台阶孔22之间的间隙可以减小,由于多个径向凸起13与台阶孔22之间的接触为点与面或者线与面的接触,使得键体I的按压部位11与支撑结构2的台阶孔22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克服了摩擦不良造成卡滞的缺陷,同时由于键体I的按压部位11与支撑结构2的台阶孔22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使得键体I的按压部位11与支撑结构2的台阶孔22之间碰撞时产生的声音也变得更小,从而克服了现有按键在振动环境中使用时会产生较大声响的缺陷。其中,径向凸起13可以是凸点或者凸棱,采用凸点的实施方式时,凸点可均勻分布于按压部位11的侧向周面上,也可以以一定间隔分布,米用凸棱的实施方式时,凸棱可均匀分布于按压部位11的侧向周面上,也可以以一定间隔分布。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键体I包括一用以限制按压部位11自台阶孔22中脱出的限位部件,限位部件可由多个设于按压部位11底面为台阶孔22底面所卡制的区域上的钩形卡子14和台阶孔22底面上对应多个卡子14位置的多个限制卡子的钩形部的卡口(未于图中绘出)形成,卡子14的长度限制按压部位11于台阶孔22中活动的行程,通过限位部件可防止键体I自支撑部件2上的导向孔21以及台阶孔22中脱出。进一步的,键体I的按压部位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便于按压的形状。进一步的,其中,支撑结构2表面覆有薄膜3,薄膜3遮盖台阶孔22。薄膜3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使使用者可通过薄膜3按压于台阶孔内的键体I的按压部位11,同时薄膜3起到了防止液体或者灰尘进入键体I与支撑结构2之间间隙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按键结构,包括键体和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体包括按压部位和导杆, 所述按压部位呈柱形,所述导杆一端连接于所述按压部位底面中部且中轴线垂直于所述按压部位底面,所述按压部位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尺寸;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穿透所述支撑结构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近所述支撑结构表面处设有台阶孔,所述导向孔形状与所述导杆横截面形状匹配,所述台阶孔形状与所述按压部位横截面形状匹配,所述导杆伸入所述导向孔内自所述支撑结构背面伸出,并使所述按压部位进入所述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底面卡制所述按压部位以限制所述导杆继续伸入,所述台阶孔的深度限制所述导杆自所述支撑结构背面伸出的长度;所述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与所述台阶孔孔壁间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主要由所述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上的多个径向凸起形成,多个所述径向凸起与所述台阶孔孔壁间间隙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体包括一用以限制所述按压部位自所述台阶孔中脱出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主要由多个设于所述按压部位底面为所述台阶孔底面所卡制区域上的钩形卡子和所述台阶孔底面上对应多个所述卡子位置的多个卡口形成,所述卡子的长度限制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台阶孔中活动的行程。3.如权利要求1所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位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凸起为凸点,所述凸点均匀分布于所述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上。5.如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结构,包括键体和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体包括按压部位和导杆,所述按压部位呈柱形,所述导杆一端连接于所述按压部位底面中部且中轴线垂直于所述按压部位底面,所述按压部位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尺寸;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穿透所述支撑结构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近所述支撑结构表面处设有台阶孔,所述导向孔形状与所述导杆横截面形状匹配,所述台阶孔形状与所述按压部位横截面形状匹配,所述导杆伸入所述导向孔内自所述支撑结构背面伸出,并使所述按压部位进入所述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底面卡制所述按压部位以限制所述导杆继续伸入,所述台阶孔的深度限制所述导杆自所述支撑结构背面伸出的长度;所述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与所述台阶孔孔壁间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主要由所述按压部位侧向周面上的多个径向凸起形成,多个所述径向凸起与所述台阶孔孔壁间间隙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陈权良谢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