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及使用了该导光板的可动接点体。导光板具有:为薄膜状且具有光透过性的基体材料、被形成于基体材料的多个发光部、和覆盖多个发光部且具有光透过性的导光层。根据该构成,因为光从基体材料和导光层向发光部入射,所以由发光部散射并反射的光的量变多。因此,使用了该导光板的可动接点体能进行明亮的照明,从而可以进行易见且容易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中被使用的导光板(light-guidingsheet)以及使用了该导光板的可动接点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照明操作部而设置了发光二极管或EUElectooLuminescent)元件等的电子设备日益增多。根据该构成,即便在周围黑暗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容易地识别并操作按钮或显示板等。作为这些电子设备而存在移动电话或电子照相机等便携终端设备。·另外,对于在这些电子设备中用到的可动接点体、开关,也要求明亮且容易看见的照明。图7是以往的开关的剖视图。此外,在图7中,为了容易理解该构成,而局部放大了尺寸。在为薄膜状且具有光透过性的基体材料I的下表面的规定地方处设置有凸状的多个发光部2,从而形成了导光板3。薄膜状的基底板4在其外周的规定地方处利用粘接剂(未图示)而被粘贴于导光板3的下表面。多个可动接点5在发光部2的下方被粘贴于基底板4的下表面。可动接点5由圆顶状的金属薄板形成。如以上那样构成了可动接点体6。在布线基板7的上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布线图案(未图示)。另外,在布线基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由中央固定接点8A和外侧固定接点8B构成的多个固定接点8。中央固定接点8A被形成为圆形。外侧固定接点8B被形成为包围中央固定接点8A的马蹄状或者环状。按照可动接点5的外周被载置于外侧固定接点SB之上、且可动接点5的下表面中央与中央固定接点8A空出规定的间隙而对置的方式,在布线基板7的上表面粘贴有可动接点体6。由发光二极管等形成的发光元件9以使发光面朝向基体材料I的端面的方式被安装于导光板3的侧方的布线基板7的上表面。在为薄膜状且具有光透过性的显示板10的下表面,通过印刷等形成有涂装部IOA0而且,涂装部IOA的规定地方被掏空成文字或记号等形状,从而形成有多个显示部IOB0显不部IOB被配置于导光板3的多个发光部2的上方。如以上那样构成了开关。由此构成的开关被安装于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的操作面(未图示)。进而,多个中央固定接点8A、外侧固定接点SB、发光元件9经由布线图案等而与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未图示)连接。如果显示板10在规定的显示部IOB处被向下方按压,则下方的导光板3、基底板4会发生弯曲,从而可动接点5的圆顶状的中央部被按压。如果施加了规定的按压力,则可动接点5伴随着咔哒(click)感而向下方弹性反转,从而可动接点5的下表面中央与中央固定接点8A接触。由此,中央固定接点8A和外侧固定接点8B经由可动接点5而被电连接。如果解除了向显示板10的按压力,则由于弹性恢复力而使得可动接点5向上方弹性反转。其结果,可动接点5的下表面中央从中央固定接点8A离开,从而中央固定接点8A和外侧固定接点8B被电切断。而且,根据这种的固定接点8的电连接/电切断,进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如果从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向发光元件9供给电源,则发光元件9发光,该光从端面向导光板3内入射,从而一边在基体材料I内反射一边向内方前进。进而,该光由基体材料I的下表面的多个发光部2散射或反射,从下方照明显示板10的显示部10B。由于多个显示部IOB被照明,因而即便在周围黑暗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识别这些显示部IOB的文字或记号等显示,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S卩、通过按压显示板10,由此导光板3的上表面被按压,可动接点5被弹性反转,从而进行多个固定接点8的电连接/电切断。另外,通过将发光元件9的光从端面导入至导光板3内,并使多个发光部2发光,由此该光照明显示板10的多个显示部10B。 此外,作为与本申请专利技术关联的在先技术文献,例如公知专利文献I。然而,在发光元件9远离导光板3的情况下,有时入射至发光部2内并被散射的光的量会很少。因此,有时照明显示部IOB的亮度会下降,从而变得稍暗。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79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导光板具有为薄膜状且具有光透过性的基体材料、被形成于基体材料的多个发光部、和覆盖多个发光部且具有光透过性的导光层。根据该构成,因为光从基体材料和导光层向发光部入射,所以由发光部散射并反射的光的量变多。因此,使用了该导光板的可动接点体能进行明亮的照明,从而可以进行易见且容易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可动接点体的剖视图。图2是使用了图1所示的可动接点体的开关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导光板的光的散射状态的示意图。图3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导光板的光的散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导光板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关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开关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以往的开关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可动接点体的剖视图。图2是使用了图1所示的可动接点体的开关的剖视图。图3A、图3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导光板的光的散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导光板的剖视图。其中,在这些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构成,局部放大了尺寸。导光板14具有为薄膜状且具有光透过性的基体材料11、被形成于基体材料11的多个发光部12、和覆盖多个发光部12且具有光透过性的导光层13。在图1、图2所示的构成中,发光部12被形成于基体材料11的下表面。为薄膜状且具有挠性的厚度约0. 15mm的光透过性的基体材料11由光的折射率约为1. 50以上且1. 51以下的氨基甲酸乙酯或丙烯等形成。另外,关于多个发光部12,直径约为0. 05mm以上且0. 5mm以下,高度约为0. 005mm以上且0. 02mm以下,在基体材料11的下表面的规定地方处通过印刷等被设置为点状。如图3A所示,在发光部12中,在聚酯或丙烯、环氧等的合成树脂12A内,分散有约5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的、白色或乳白色等多个无机氧化物粒子12B。作为无机氧化物粒子12B而使用了粒径约为0.1 y m以上且5 u m以下、折射率约为2. 7的氧化钛、或折射率约为2. 4的钛酸钡、或折射率约为2. 0的氧化锌等。此外,分散于合成树脂12A内的无机氧化物粒子12B的直径优选为与可见光的 波长大致相等的0.4 iim以上且0. Siim以下、或者稍大于可见光的波长的0.4 iim以上且1.5um以下。进而,作为无机氧化物粒子12B向合成树脂12A内分散的分散量,优选通过印刷等容易形成的10重量%以上且40重量%以下。光透过性的导光层13由厚度约为0. 05mm、折射率大致等于或稍低于基体材料11的约1. 49以上且1. 51以下的丙烯或聚氨酯丙烯酸酯等形成。在基体材料11的下表面通过印刷等被形成的导光层13覆盖多个发光部12,由此构成了导光板14。导光层13如以下描述的那样利用丝网印刷法来形成。即、使丙烯或聚氨酯丙烯酸酯等树脂材料处于具有流动性的膏剂状态。而且,利用丝网印刷法以覆盖多个发光部12的方式使该膏剂印刷形成于基体材料11的发光部12侧的面,然后使其硬化。在进行印刷之际,如果将膏剂的粘度设为IPa* s以上且20Pa*s以下,则多个发光部12可以处于被膏剂良好地覆盖的状态。进而,如果设为5Pa s以上且IOPa s以下,则因为可以确保印刷厚度、降低印刷飞白等,所以进一步优选设为5Pa s以上且IOP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2 JP 2010-164559;2011.06.15 JP 2011-132971.一种导光板,具有 基体材料,其为薄膜状且具有光透过性; 多个发光部,各自被形成于所述基体材料;和 导光层,其覆盖所述多个发光部且具有光透过性, 所述发光部使来自所述基体材料和所述导光层的光散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所述发光部在所述基体材料上被形成为凸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所述发光部的折射率为所述基体材料和所述导光层的折射率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在所述导光层的与覆盖所述发光部的面相反侧的面还具有发光部。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畠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