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906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撑圈组件(100),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201),所述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倾斜设置的内螺纹(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102)配合螺接并倾斜设置的外螺纹(202)。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撑圈组件设置成两个可活动分离式的结构,提高了撑圈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并有效降低了撑圈的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撑圈组件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纵剪机中所使用的一种撑圈组件。
技术介绍
纵剪机又称纵剪线,纵切机,分条机,是金属分切设备的一种称呼。其适用于进行 金属带料的纵向剪切工作,并将分切后的窄条重新卷绕成卷。其具备操作方便,切割质量 高、材料利用率高、切割速度无级调速等特点。其主要工作步骤由放卷、弓I料定位、分条纵 剪、收卷等组成。通常纵剪机的适用材料包括马口铁、硅钢片,铝带、铜、不锈钢板、镀锌板 等。在众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变压器,电机,家电,汽车,建材,包装行业等。纵剪机组中的放卷装置中,通过需要设置撑圈来实现开卷的工作。撑圈主要起到 支撑传动轴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撑圈通常为一体式设计,其在安装过程中不太方便;同 时,一旦撑圈损坏,拆卸也比较麻烦。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撑圈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撑圈组件,其可提高撑圈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 并有效降低撑圈的使用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撑圈组件,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与第二圈体,其中第一圈体的外壁侧向凸 伸出一圈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圈体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圈体的内壁设 有一倾斜设置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圈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螺接并倾斜设置的外 螺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圈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圈体的厚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螺纹及外螺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7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台的横截面为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撑圈组 件设置成两个可活动分离式的结构,提高了撑圈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并有效降低了撑圈 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撑圈组件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配合安装前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一种撑圈组件配合安装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 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种撑圈组件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配合安装前的 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撑圈组件100,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 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201,所述 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倾斜设置的内螺纹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 纹102配合螺接并倾斜设置的外螺纹202。具体参图1所示,该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可沿着箭头方向对向螺接固定,以 形成如图2中所示的撑圈组件100。具体的,所述第一圈体1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圈体20的厚度。同时,所述内螺纹 102及外螺纹20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7度。该第一凸台101的横截面为梯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分别经过调质处理。调质处理能 增加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的机械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 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 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权利要求1.撑圈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 (201),所述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倾斜设置的内螺纹(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102)配合螺接并倾斜设置的外螺纹(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体(1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圈体(20)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102)及外螺纹(20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7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101)的横截面为梯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撑圈组件(100),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201),所述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倾斜设置的内螺纹(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102)配合螺接并倾斜设置的外螺纹(202)。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撑圈组件设置成两个可活动分离式的结构,提高了撑圈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并有效降低了撑圈的使用成本。文档编号B21C47/16GK202833618SQ20122054939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专利技术者吴建国 申请人:无锡天惠塑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撑圈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201),所述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倾斜设置的内螺纹(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102)配合螺接并倾斜设置的外螺纹(2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天惠塑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