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撑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693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撑圈组件(100),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201),所述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第一斜面(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02)配合的第二斜面(202)。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撑圈组件设置成两个可活动分离式的结构,提高了撑圈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并有效降低了撑圈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纵剪机中所使用的一种撑圈组件
技术介绍
纵剪机又称纵剪线,纵切机,分条机,是金属分切设备的一种称呼。其适用于进行金属带料的纵向剪切工作,并将分切后的窄条重新卷绕成卷。其具备操作方便,切割质量高、材料利用率高、切割速度无级调速等特点。其主要工作步骤由放卷、弓I料定位、分条纵剪、收卷等组成。通常纵剪机的适用材料包括马口铁、硅钢片,铝带、铜、不锈钢板、镀锌板等。在众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变压器,电机,家电,汽车,建材,包装行业等。纵剪机组中的放卷装置中,通过需要设置撑圈来实现开卷的工作。撑圈主要起到支撑传动轴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撑圈通常为一体式设计,其在安装过程中不太方便;同时,一旦撑圈损坏,拆卸也比较麻烦。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撑圈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撑圈组件,其可提高撑圈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并有效降低撑圈的使用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撑圈组件,包括 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与第二圈体,其中第一圈体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圈体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圈体的内壁设有一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圈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圈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圈体的厚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台的横截面为梯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圈体与第二圈体分别经过调质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撑圈组件设置成两个可活动分离式的结构,提高了撑圈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并有效降低了撑圈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撑圈组件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配合安装前的剖视 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一种撑圈组件配合安装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撑圈组件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配合安装前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撑圈组件100,包括 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201,所述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第一斜面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02配合的第二斜面202。结合参照图2所示,该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可沿图1中箭头方向装配,实现相互契合,以形成一整体式结构。具体的,该第一圈体1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圈体20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面102及第二斜面20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度。特别的,该第一凸台101的横截面为梯形。该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分别经过调质处理。调质处理能增加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的机械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权利要求1.一种撑圈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201),所述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第一斜面(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02)配合的第二斜面(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体(1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圈体(20)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02)及第二斜面(20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101)的横截面为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 分别经过调质处理。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撑圈组件(100),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201),所述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第一斜面(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02)配合的第二斜面(202)。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撑圈组件设置成两个可活动分离式的结构,提高了撑圈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并有效降低了撑圈的使用成本。文档编号B21C47/16GK102996623SQ201210420550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王洪初 申请人: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撑圈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活动分离并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圈体(10)与第二圈体(20),其中第一圈体(10)的外壁侧向凸伸出一圈第一凸台(101),所述第二圈体(20)沿其轴向凸伸出一圈第二凸台(201),所述第一圈体(10)的内壁设有一第一斜面(102),所述第二圈体(2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02)配合的第二斜面(2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初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