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广角大光圈高像素镜头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镜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广角大光圈高像素镜头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对成像画质的要求也与时俱进。回顾自2000年照相手机诞生的十多年以来,拍照功能逐步渗透手机,并逐渐成熟,单从像素这个角度看,镜头已经从原先的11万像素发展到目前的1300万像素镜头。与研究开发还不太成熟的高像素镜头相比,由三片非球面树脂镜片构成的500万像素镜头结构成为前置摄像镜头市场的主力军。同时机体的轻薄化趋势也使得镜头设计的镜片厚度变薄,成型困难;另外,如镜片做的太薄,还会影响镜头的成像质量,如何在保证生产效率、容易成型的同时又能提高镜头的成像效果,是该
将长期需要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大广角大光圈高像素镜头组件,其每个镜片的厚度都大于0.4mm,利于成型及量产;镜片间间隙小,结构紧凑,总长较短;三片非球面镜片合理搭配,保证了较高的成像质量。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广角大光圈高像素镜头组件,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滤光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的光阑,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以及一朝向物侧的凸面、一朝向像侧的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以及一朝向物侧的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镜头组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1.2<F/F1<2.8;2.5<T12/T23<5;3.5<D1/T12<6.8;9<D2/T23<15;1.4<n1<1.56<n2<1.6<n3<1.8;其中,F为该镜头组件的焦距;F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广角大光圈高像素镜头组件,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滤光片(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1)物侧的光阑(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具有正光焦度以及一朝向物侧的凸面、一朝向像侧的凸面;所述第二透镜(2)具有正光焦度以及一朝向物侧的凹面;所述第三透镜(3)具有负光焦度;所述镜头组件、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满足下列关系式:1.2<F/F1<2.8;2.5<T12/T23<5;3.5<D1/T12<6.8;9<D2/T23<15;1.4<n1<1.56<n2<1.6<n3<1.8;其中,F为该镜头组件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1)的焦距;T12为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为所述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D1为所述第一透镜(1)于光轴上的厚度;D2为所述第二透镜(2)于光轴上的厚度;n1,n2,n3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广角大光圈高像素镜头组件,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滤光片(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1)物侧的光阑(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具有正光焦度以及一朝向物侧的凸面、一朝向像侧的凸面;所述第二透镜(2)具有正光焦度以及一朝向物侧的凹面;所述第三透镜(3)具有负光焦度;所述镜头组件、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满足下列关系式:1.2<F/F1<2.8;2.5<T12/T23<5;3.5<D1/T12<6.8;9<D2/T23<15;1.4<n1<1.56<n2<1.6<n3<1.8;其中,F为该镜头组件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1)的焦距;T12为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为所述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D1为所述第一透镜(1)于光轴上的厚度;D2为所述第二透镜(2)于光轴上的厚度;n1,n2,n3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透镜(1)满足如下关系式:30<(R1-R2)/(R1+R2)<50,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透镜(1)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为所述第一透镜(1)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或,所述第一透镜(1)满足如下关系式:-2<R2/R1<-1,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透镜(1)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为所述第一透镜(1)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2.一种大广角大光圈高像素镜头组件,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滤光片(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1)物侧的光阑(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具有正光焦度以及一朝向物侧的凸面、一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肖怡,刘勇,袁正超,邓良君,邱小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