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齿差速自动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89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齿差速自动检测器,其由组件A、组件B和组件C组成,组件A由蜗轮(1)与中心齿轮(2)固定联接后构成,组件B由蜗轮(3)与内齿轮(4)固定联接后构成,组件C由至少三根小轴(5)分别将与其配装的三只卫星齿轮(6)均布固定在齿轮架(7)上构成,组件A、B、C均套装在差速轴(9)上,且组件C的三只卫星齿轮(6)分别位于组件A的中心齿轮(2)和组件B的内齿轮(4)间,并通过组件彼此间齿与齿的咬合形成整体结构。组件A、B中的蜗轮(1)(3)由与其配装的蜗杆(10)(11)及伺服电极输入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直齿轮的差速自动检测执行构来差速的,因而使用灵敏度高、噪音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火花机床
,主要涉及的是一种直齿差速自动检测器。目前,在机械电加工中使用的电火花机床,其差速器部分正向差速检测执行系统上发展,可是这种改进大多是采用两组蜗杆、蜗轮来带动各自的大伞形齿轮去摩擦小伞形齿轮来传动的,在伺服电机上是近似额定电压,运行速度较高,四只伞形齿轮的咬合以及轴芯的摩擦时间一长,常会出现节矩和锥顶角的改变,致使机床噪声增大,灵敏度降低。本技术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结构设计紧凑、灵敏度高、噪音小的直齿差速自动检测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由组件A、组件B和组件C组成,组件A由蜗轮与中心齿轮固定联接后构成,组件B由蜗轮与内齿轮固定联接后构成,组件C由至少由三根小轴分别将与其配装的卫星齿轮分布装在齿轮架上构成,将组件C中的齿轮架与差速轴紧固,再将组件A、组件B分别套装在差速轴的两端,并使组件C的卫星齿轮位于组件A的中心齿轮和组件B的内齿轮间,通过齿与齿的咬合使组件A、B、C形成整体结构,组件A、B中的蜗轮由与其相配装的蜗杆及伺服电极输入动力。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由于其采用直齿轮的差速自动检测执行系统来差速传动的,因而其在操作中灵敏度较高,不会出现节矩和锥顶角的改变,且噪音较小。本技术提供的附图为结构剖视图。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由组件A、组件B和组件C组成,组件A由蜗轮1与中心齿轮2铆合联接后构成,组件B由蜗轮3与内齿轮4铆合联接后构成,组件C由至少由三根小轴5(本实施例为三根)、三只卫星齿轮6、齿轮托架7及护圈8组成,三根小轴5将三只卫星齿轮6以分别相间120度的位置装在齿轮托架7上,三根小轴5的另一端均与护圈8铆合联接,其三只卫星齿轮6可以在各自的心轴上自动转动。将组件C的齿轮托架7紧固在差速轴的中心部位,再将组件A套装在差速轴9的右端,组件B套装在差速轴9的左端,并使组件C的三只卫星齿轮6正好位于组件A的中心齿轮2和组件B的内齿轮4之间,通过各组件彼此间齿与齿的相互啮合形成一体,组件A、B中的蜗轮1、3由与其相配装的蜗杆10、11及伺服电极输入动力。把组件A、B、C套装在差速轴9上,再装一外壳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差速系统。其中当组件A与组件B反向且与同样的速度转动时差速轴9静止不动,当组件A或B任一转速有所改变,差速轴9的转速、转向就会作相应的变化。本实施例在使用中,电火花机床的电控系统部分会根据加工过程中电极间(工具电极与工件)检测来的电压信号,改变输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的电压,从而改变输入组件A或B的转速,这样差速轴9就会输出一个相应的转速(转向)通过伞形齿轮组把反馈信号传输给电火花机床的主轴(已另案申请专利),并驱动主轴动作,达到差速自动检测执行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直齿差速自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差速自动检测器由组件A、组件B和组件C组成,组件A由蜗轮(1)与中心齿轮(2)联接后构成,组件B由蜗轮(3)与内齿轮(4)联接后构成,组件C由至少三根小轴(5)分别将与其配装的三只卫星齿轮(6)均布固定在齿轮架(7)上构成,组件A、组件B、组件C均套装在差速轴(9)上,且组件C的上的卫星齿轮(6)位于组件A的中心齿轮(2)和组件B的内齿轮(4)间,通过组件彼此间齿与齿的咬合形成整体;组件A、B中的蜗轮(1)(3)由与其配装的蜗杆(10)(11)及伺服电极输入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齿差速自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C的小轴(5)为三根,其将三只卫星齿轮(6)以相间120°装在齿轮架(7)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齿差速自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轴(9)的组件A与组件B反向且以同样的速度转动时静止不动;组件A或B任一组件有变化时,差速轴(9)的转速、转向就会作相应的变化。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齿差速自动检测器,其由组件A、组件B和组件C组成,组件A由蜗轮(1)与中心齿轮(2)固定联接后构成,组件B由蜗轮(3)与内齿轮(4)固定联接后构成,组件C由至少三根小轴(5)分别将与其配装的三只卫星齿轮(6)均布固定在齿轮架(7)上构成,组件A、B、C均套装在差速轴(9)上,且组件C的三只卫星齿轮(6)分别位于组件A的中心齿轮(2)和组件B的内齿轮(4)间,并通过组件彼此间齿与齿的咬合形成整体结构。组件A、B中的蜗轮(1)(3)由与其配装的蜗杆(10)(11)及伺服电极输入动力。本技术由于采用直齿轮的差速自动检测执行构来差速的,因而使用灵敏度高、噪音小。文档编号B23H11/00GK2388000SQ99222269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8日专利技术者宋留新, 段瑞君 申请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建筑工程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齿差速自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差速自动检测器由组件A、组件B和组件C组成,组件A由蜗轮(1)与中心齿轮(2)联接后构成,组件B由蜗轮(3)与内齿轮(4)联接后构成,组件C由至少三根小轴(5)分别将与其配装的三只卫星齿轮(6)均布固定在齿轮架(7)上构成,组件A、组件B、组件C均套装在差速轴(9)上,且组件C的上的卫星齿轮(6)位于组件A的中心齿轮(2)和组件B的内齿轮(4)间,通过组件彼此间齿与齿的咬合形成整体;组件A、B中的蜗轮(1)(3)由与其配装的蜗杆(10)(11)及伺服电极输入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留新段瑞君
申请(专利权)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