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放电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74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放电主轴,包括一主轴模组;一定位于该主轴模组中的电极;一提供该主轴模组旋转动力的动力源;一使该动力源的旋转动力输出至该旋转主轴的传动模组;一控制该主轴模组中的电极往下馈送的电极馈送控制模组;以及一校正该电极的平行度及中心位置的电极校正组,据以提升主轴系统稳定性、电极中心精准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放电加工的主轴,更详而言之,是针对该主轴的旋转传动、 电极馈送以及校正中心等三大部份提出改进方案。
技术介绍
放电加工原理系以一极当作电极工具,另一极当作被加工的工件,两极在保持 微小的间隙中产生放电,通过放电所引发的热作用(电离、熔融、蒸发)及力学作用(放电、爆发力)以达到加工的目的。目前广泛被应用于复杂3D形状的模穴加工及特 定形状的加工(如齿形、尖角形状、小R角形状等),通常放电加工可概分为几种型 态,其一为单纯的孔加工,其二为仿形加工,其三为路径加工。应用于精微产品或 精微模具加工时,所应用的微放电加工主要是微细孔放电及路径加工为主。此类技 术涉及更高的精确度,因此主轴系统的稳定性、电极中心精准度有更高的要求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放电主轴,以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缺陷, 针对该主轴的旋转传动、电极馈送以及校正中心等三大部份提出改进方案,据以提 升主轴系统稳定性、电极中心精准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微放电主轴,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主轴模组,包括一固定的主轴座, 一设于该主轴座内部的旋转轴套, 一枢穿 于该旋转轴套内部的电极轴套, 一连接于该电极轴套底端的瓣爪筒夹, 一定位于该 旋转轴套内部供该瓣爪筒夹及部份的电极轴套穿伸其中的瓣爪座;一电极,穿伸于该电极轴套及该瓣爪筒夹中;一电极校正组,包括设于该旋转轴套侧壁的一第一校正组及一第二校正组;该 第二校正组位于该第一校正组的下方;该第一校正组及第二校正组各包括至少三个 等间隔角度排列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一元件孔及第二元件孔,其中分别设一可位移调 整的第一校正元件及第二校正元件;各该第一校正元件及第二校正元件用以接触该 瓣爪座的外壁。其中,该第一校正元件及该第二校正元件依其轴心相对的两端分别为一接触端 及一控制端;所述接触端分别接触该瓣爪座外壁所设的凹陷接收部,所述控制端可接收一调整工具的操作,使其沿着该第一元件孔及第二元件孔往复移动。其中,上述第一元件孔和该第二元件孔为螺纹孔,该第一校正元件和该第二校 正元件为螺丝。其中,更包含一传动模组以及一组装于该主轴座的侧边而相对其弹性活动的张 力控制座;该传动模组包括一组装于该张力控制座的动力源, 一轴枢于该动力源的 旋转动力轴的主动轮, 一轴枢于上述旋转轴套外部的一从动轮,以及一枢套于该主 动轮及该从动轮的挠性传动件。其中,该张力控制座以数穿配张力弹簧的螺栓元件锁配于该主轴座的侧边。其中,更包括一控制该主轴模组中的电极往下馈送的电极馈送控制模组。其中,该电极馈送控制模组包括一使该电极轴套及该瓣爪筒夹轴向往复移动的 活塞。其中,该电极轴套的顶端以一受压部与该活塞轴向相对,该主轴座中设一复位 弹簧推顶该受压部的底面。其中,该活塞的中心具有一供电极穿枢其中的轴孔。本技术的有益功效本技术一种微放电主轴,可以使主轴运转更稳定、减少运转噪音。其亦具 有易于更换传动装置中的挠性传动件的便捷性。本技术一种微放电主轴,可为电极做消耗补偿。本技术一种微放电主轴,可使电极相对于主轴中心的平行度以及电极中心 位置获得更精确的定位,以提升微精加工的品质。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于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 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及其变形量或位移量系按适于例举说明的比例, 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图1中依2-2截面线所表示的纵剖面图。图3为图2中依3-3截面线所表示的横剖面图。图4为依据图3而表现一更换挠性传动件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依5-5截面线所表示的纵剖面图。图6为依据图4表现一馈线动作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依7-7截面线所表示的横剖面图。图8为图6中依8-8截面线所表示的横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l,表示本技术微放电主轴的外观图,大致包括:一主轴模组10;—定位于 该主轴模组中的电极20;—提供该主轴模组10旋转动力的动力源30;—使该动力源 30的旋转动力输出至该旋转主轴10的传动模组40;—控制该主轴模组10中的电极20 往下馈送的电极馈送控制模组50; —结合于该主轴模组10用以校正电极20中心及平 行度的电极校正组60;以及一结合于该电极校正组60下方用以导引电极20的导具 70。图2、图5、图6,表示本技术微放电主轴的组合剖面图。上述主轴模组IO 包括 一固定的主轴座ll; 一设于该主轴座11内部的旋转轴套12; —枢穿于该旋转 轴套12内部,且与该旋转轴套12相互旋向限位的电极轴套13,该电极轴套13并可于 该旋转轴套12中垂直的往复运动;该电极轴套13的底端轴接固定一瓣爪筒夹14,上 述的一电极20穿伸于该电极轴套13及该瓣爪筒夹14内部; 一定位于该旋转轴套12 内部供该瓣爪筒夹14及部份的电极轴套13穿伸其中的瓣爪座15,该瓣爪座15的内壁 环设一收束斜面16,该收束斜面16于该瓣爪筒夹14随着该电极轴套13往上移动时收 束该瓣爪筒夹14,而使该瓣爪筒夹14夹制其内部的电极20;反之,往下移动的电极 轴套13使该瓣爪筒夹14离开上述的收束斜面16,进而松释该电极20。如图2、图3及图4, 一张力控制座31组设于上述主轴座11的侧边。该张力控制 座31以数穿配张力弹簧32的螺栓元件33锁配于该主轴座11。张力弹簧32常态提供该 张力控制座31—相异于该主轴座11的力量。该张力控制座31的功用涉及该传动模组 40。该传动模组包括 一动力源30, 一轴枢于该动力源30的旋转动力轴34的主动轮 35; —轴枢于上述旋转轴套12外部的一从动轮36;以及一使该主动轮35的旋转动力 传递至该从动轮36的挠性传动件37。该动力源30组装固定于该张力控制座31,通过 该张力控制座31相异于该主轴座11的向外力量,使该挠性传动件37以一适当的张力 枢套于该主动轮35及该从动轮36,使其有效的传递动能并防止因张力不足而产生的 运转噪^t。除此之外,该张力控制座31亦具有使操作者便于组换该挠性传动件37 的功效,如图4,对该张力控制座31施一相对该主轴座11的力量,使之压縮该复位 弹簧132而向该主轴座11靠移,进而縮短该主动轮35及从动轮36的两轴心距离,该 挠性传动件37的张力无法作用于该主动轮35及从动轮36而松脱而便于组换。通过图l、图5、图6,描述本技术微放电主轴中的电极馈送控制模组50。 该电极馈送控制模组50包括一设于该主轴模组10顶部的气压缸51及其内部的活塞 52,上述电极轴套13的顶端以一受压部131与该活塞52轴向相对,该主轴座ll中设 一复位弹簧132推顶该受压部131的底面。该活塞52中心具一轴孔53,供上述电极20 穿伸其中。活塞52往下移动时推动该电极轴套13,使该电极轴套13及其瓣爪筒夹14 往下移动,该瓣爪筒夹14将电极20往下馈送一段预定的长度,至该瓣爪筒夹14离开该瓣爪座15的收束斜面16,瓣爪向外扩张而松释该电极20时,该活塞52向上移动复 位,该复位弹簧132往上推顶该电极轴套13,该瓣爪筒夹14亦随之往上复位并接受 该收束斜面16的约束而束縮夹紧该电极20。据此,气动活塞52的往复运动即可使该 电极轴套13及瓣爪筒夹14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放电主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轴模组(10),包括一固定的主轴座(11),一设于该主轴座(11)内部的旋转轴套(12),一枢穿于该旋转轴套(12)内部的电极轴套(13),一连接于该电极轴套(13)底端的瓣爪筒夹(14),一定位于该旋转轴套(12)内部供该瓣爪筒夹(14)及部份的电极轴套(13)穿伸其中的瓣爪座(15); 一电极(20),穿伸于该电极轴套(13)及该瓣爪筒夹(14)中; 一电极校正组(60),包括设于该旋转轴套(12)侧壁的一第一校正组(61)及一第二校正组(62);该第二校正组(62)位于该第一校正组(61)的下方;该第一校正组(61)及第二校正组(62)各包括至少三个等间隔角度排列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一元件孔(63)及第二元件孔(64),其中分别设一可位移调整的第一校正元件(65)及第二校正元件(66);各该第一校正元件(65)及第二校正元件(66)用以接触该瓣爪座(15)的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型
申请(专利权)人:欧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