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瓦楞辊超硬表面磨削抛光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591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瓦楞辊超硬表面磨削抛光机床。包括有分度机构(1)、顶针(2)、电极夹具组件(4)、工作液供给机构(5)、纵向进给丝杠(6)、床身(7)、主轴箱(8)、纵向进给电机(9),其中纵向进给丝杠(6)与纵向进给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电极夹具组件(4)装设在可驱动其作纵向运动的纵向进给丝杠(6)上,工件(3)穿过电极夹具组件(4),且工件(3)的两端支撑在主轴箱(8)的顶针(2)上,带动工件(3)作精密分度的主轴箱(8)与分度机构(1)连接,工件(3)及电极夹具组件(4)中的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连接,工作液供给机构(5)将工作液喷射到工件(3)与电极夹具组件(4)的电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效率高,可实现瓦楞辊超硬表面磨削抛光。(*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瓦楞辊超硬表面磨削抛光的机床,属于瓦楞辊磨削机床的创新技术。2、
技术介绍
现有的瓦楞辊楞型表面一般是在数控龙门磨床上采用砂轮进行磨削,以达到符合使用要求的表面粗糙度。但对于超硬表面的瓦楞辊如碳化钨涂层瓦楞辊来说,由于其表面异常坚硬,普通砂轮无法磨削,金刚石砂轮则无法在砂轮损耗后进行整形,因此现有工艺和设备无法用于超硬瓦楞辊制造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电加工或复合加工的新型瓦楞辊磨削机床。本技术结构简单、效率高,可实现超硬瓦楞辊楞型表面的加工。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分度机构(1)、顶针(2)、电极夹具组件(4)、工作液供给机构(5)、纵向进给丝杠(6)、床身(7)、主轴箱(8)、纵向进给电机(9),其中分度机构(1)、主轴箱(8)及纵向进给电机(9)装设在床身(7)上,纵向进给丝杠(6)与纵向进给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电极夹具组件(4)装设在可驱动其作纵向运动的纵向进给丝杠(6)上,工件(3)穿过电极夹具组件(4),且工件(3)的两端支撑在主轴箱(8)的顶针(2)上,带动工件(3)作精密分度的主轴箱(8)与分度机构(1)连接,工件(3)及电极夹具组件(4)中的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连接,工作液供给机构(5)将工作液喷射到工件(3)与电极夹具组件(4)的电极之间。上述电极夹具组件(4)包括有夹具体(4-1)、伺服电机(4-2)、直线导轨(4-3)、电极组(4-4)、丝杠(4-5)、伺服驱动件(4-6),其中伺服电机(4-2)装设在夹具体(4-1)上,丝杠(4-5)与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连接,伺服驱动件(4-6)装设在由丝杠(4-5)驱动其作纵向运动的直线导轨(4-3)上,夹具体(4-1)装设在可驱动其作纵向运动的纵向进给丝杠(6)上。上述夹具体(4-1)上的电极组(4-4)由伺服驱动件(4-6)驱动作保持有效放电间隙的伺服运动。上述电极夹具组件(4)上的电极组(4-4)可沿径向分布,也可同时沿轴向分布。上述电极组(4-4)参与加工部分的轮廓与瓦楞齿型相同,或是与瓦楞辊楞型相似的等距曲线。上述每个电极组(4-4)由两个以上电极组成,可同时进行两个以上楞的加工。上述床身(7)还设有与纵向进给丝杠(6)以及与瓦楞辊工件(3)平行设置、夹具体(4-1)沿其上滑动的导轨(10)。上述工件(3)与电极组(4-4)之间可通过火花放电将金属蚀除的电火花加工,或工件(3)与电极组(4-4)之间可为通过电化学阳极溶解作用将金属蚀除的电解加工,或工件(3)与电极组(4-4)之间可为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或工件(3)与电极组(4-4)之间可为机械电解复合加工。本技术由于采用基于电加工或复合加工的结构,因此,其具体加工工艺可以是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电解机械复合加工。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利用电加工或基于电加工的复合加工工艺以柔克刚的特点,实现超硬瓦楞辊楞型表面的加工;2)本技术利用电加工或基于电加工的复合加工工艺加工作用力小的特点,机械设备无须急剧高速运动,这样对机床刚度要求低,工件和工具不变形,容易保证精度,且可实现多楞同时加工;3)本技术由于不存在高速运动的旋转部件,因此可以将工件往复运动改为电极往复运动,运动部件质量大为减轻,机床行程缩短一半,大大简化了机床结构。本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新型瓦楞辊磨削机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极夹具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分度机构(1)、顶针(2)、电极夹具组件(4)、工作液供给机构(5)、纵向进给丝杠(6)、床身(7)、主轴箱(8)、纵向进给电机(9),其中分度机构(1)、主轴箱(8)及纵向进给电机(9)装设在床身(7)上,纵向进给丝杠(6)与纵向进给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电极夹具组件(4)装设在可驱动其作纵向运动的纵向进给丝杠(6)上,工件(3)穿过电极夹具组件(4),且工件(3)的两端支撑在主轴箱(8)的顶针(2)上,带动工件(3)作精密分度的主轴箱(8)与分度机构(1)连接,工件(3)及电极夹具组件(4)中的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连接,工作液供给机构(5)将工作液喷射到工件(3)与电极夹具组件(4)的电极之间。其中电极组(4-4)可以用紫铜、石墨等软材料做成。上述电极夹具组件(4)包括有夹具体(4-1)、伺服电机(4-2)、直线导轨(4-3)、电极组(4-4)、丝杠(4-5)、伺服驱动件(4-6),其中伺服电机(4-2)装设在夹具体(4-1)上,丝杠(4-5)与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连接,伺服驱动件(4-6)装设在由丝杠(4-5)驱动其作纵向运动的直线导轨(4-3)上,夹具体(4-1)装设在可驱动其作纵向运动的纵向进给丝杠(6)上。伺服驱动件(4-6)在导轨(4-3)上自如滑动,保证了伺服驱动件(4-6)的运动精度。上述夹具体(4-1)上的电极组(4-4)由伺服驱动件(4-6)驱动作保持有效放电间隙的伺服运动。为提高加工效率,上述电极夹具组件(4)上的每个电极组(4-4)由两个以上电极组成,可同时进行两个以上楞的加工,电极组(4-4)可沿径向分布,实现多条瓦楞的同时磨削;也可同时沿轴向分布,实现瓦楞的粗、精磨同时加工;本实施例中,其电极组(4-4)沿径向分布。上述电极组(4-4)参与加工部分的轮廓与瓦楞齿型相同,或是与瓦楞辊楞型相似的等距曲线。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极组(4-4)的加工部分轮廓是与瓦楞辊楞型相似的等距曲线。为使夹具体(4-1)在床身(7)上运动自如,上述床身(7)还设有与纵向进给丝杠(6)以及与瓦楞辊工件(3)平行设置、夹具体(4-1)沿其上滑动的导轨(10)。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工件(3)与电极组(4-4)之间的距离及电压,使工件(3)与电极组(4-4)之间可通过火花放电将金属蚀除的电火花加工,或工件(3)与电极组(4-4)之间可为通过电化学阳极溶解作用将金属蚀除的电解加工,或工件(3)与电极组(4-4)之间可为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或工件(3)与电极组(4-4)之间可为机械电解复合加工。本技术工作时,瓦楞辊水平放置在机床上,轴向固定不动,周向进行精密分度。工具电极沿与瓦楞辊理想轴心线平行的导轨作轴向移动。本技术在加工过程中,可实现三轴两联动,即Y,Z方向的两联动和绕Z轴的分度。图中电极夹具4可以夹持一个或多个电极,实现多楞同时加工。加工时工件3和电极4上的电极分别接电源的两极,工件3和电极夹具4上的电极之间保持一个加工间隙,间隙之间供以工作液。电极加工部分轮廓是与瓦楞辊楞型相似的等距曲线。通过工件3与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或者电化学阳极溶解作用将金属蚀除,从而达到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目的。加工中电极夹具4带着电极沿机床导轨10在Z方向运动,同时电极在电极夹具4上沿瓦楞辊径向方向运动,通过电极在Y,Z两方向的联动,实现中凸瓦楞辊的加工。当该部分瓦楞加工完成后,可以通过精密数控分度装置1,对工件3分度,加工另一部分瓦楞,直至最终加工出完整瓦楞辊。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瓦楞辊超硬表面磨削抛光机床,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瓦楞辊超硬表面磨削抛光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度机构(1)、顶针(2)、电极夹具组件(4)、工作液供给机构(5)、纵向进给丝杠(6)、床身(7)、主轴箱(8)、纵向进给电机(9),其中分度机构(1)、主轴箱(8)及纵向进给电机(9)装设在床身(7)上,纵向进给丝杠(6)与纵向进给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电极夹具组件(4)装设在可驱动其作纵向运动的纵向进给丝杠(6)上,工件(3)穿过电极夹具组件(4),且工件(3)的两端支撑在主轴箱(8)的顶针(2)上,带动工件(3)作精密分度的主轴箱(8)与分度机构(1)连接,工件(3)及电极夹具组件(4)中的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连接,工作液供给机构(5)将工作液喷射到工件(3)与电极夹具组件(4)的电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锻能张永俊刘小康刘晓宁郭仲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