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埃洛斯公司专利>正文

电蚀加工设备的综合间隙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47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蚀加工设备的一种组装配置,其中有一装有电气元件的外壳,电气元件提供的加工脉冲加到金属丝电极,该外壳靠近该电极置放。外壳的导电区表面积较大,长度小,以便将加工脉冲中的附加电气效应减小到最小程度,同时作为电气元件的冷却机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1990年2月26日申请、目前业已放弃的专利申请4851176的继续,这里把该专利申请的正文也包括进去,以供参考。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电蚀加工用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综合间隙箱中的诸电气元件组装得使其靠近加工间隙,以使金属丝与工件之间产生所要求的加工脉冲。本专利技术的间隙箱结构较为简单,装配容易,工作效率又高。电蚀加工方法,特别是电火花腐蚀切削加工方法,大部分是凭经验测定和各种假说为基础的,因为工件间隙放电过程的实际情况迄今还没有一个结论性的实际论述。因此在用金属丝或条形电极进行切削时,除重力的影响外,电磁效应、静电效应以及机械或液压效应所引起的振动也会产生问题。由于存在上述种种干扰,对给金属丝和工件提供所要求的加工脉冲用的包括电火花发生器和开关电路的电源组件,要求特别高。要进行放电过程在时间上的控制,可采用多个与金属丝电极并联的电源开关电路将发生器受控地接通或断开,以产生放电电流用的可选择脉冲形状。举例说,一个时钟脉冲电路可提供有预定频率的时钟脉冲,用此脉冲串作为按照已存储的指令待加到开关电路的触发脉冲的时间图。同样也可以调定所要求的脉冲外形。这样就不难控制电蚀过程。这类切削方法和工艺可在美国专利3,928,163和4,655,888找到。然而在将放电信号沿运送信号的介质分配到工件上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电蚀过程的种种干扰。传输线在运送信号的介质中产生的干扰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不希望有的影响。举例说,在将脉冲传送到金属丝的过程中,放电信号引线中的电感效应和分布电容效应往往会使所要求的波形产生畸变。此外,多个开关电路无规则地切换可能会产生不希望有的加工脉冲,这种脉冲会使加工的精确度降低,或甚至破坏开关电路。因此,大家都知道,为了将各输出加以隔离,可以在电源组件的输出端设置二极管。在这些系统中,开关电路和隔离用的二极管通常是装在电源控制柜中,它们的输出端连接到从远离加工区和加工间隙处引来的电缆上。电蚀脉冲起作用和不起作用时,从隔离二极管至金属丝电极的引线长度引起传输线效应,这时线路中消失的磁场产生与多倍长度的金属丝成比例的电压脉冲尖峰。隔离二极管的p-n结有助于耗散能量,这种能量是由这些瞬变电压脉冲尖峰所产生的,并有助于减少加到加工间隙的能量。因此在已知的装置中由于采用了这种加工脉冲电路因而产生大量的热。此外,这种效应易使设备的性能变坏,经常出现故障。另外,当诸二极管安置在远离加工区的地方时,不仅导线中有电阻性损耗,在隔离二极管与加工区之间的电缆装置中也会出现二次感应和分布电容。这些效应必然使加到加工间隙和金属丝上去的加工脉冲所希望有的波形畸变。过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供电输出电路中设置输出线路的调谐电路。可以在加工工具、工件类型和金属丝需要根据特定用途经常重新配置的场合,就需要经常改动这种调谐电路。而且这种方法未能解决电蚀过程中因磁场消失引起的传输线效应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的加工脉冲传输线路的电气组装配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加工脉冲加到金属丝上的过程中将二次电缆配线所产生的电感效应减少到最小程度的组装配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装置以冷却加工设备中功率输送电路的热耗散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又再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为整齐的加工脉冲,这种脉冲起落时间较快,又能使金属丝上的电压升高到不希望有的电压电平的倾向减小。本专利技术的最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装置,它能节省空间又能消除过去复杂的既要配线又要配管的设计。本专利技术是通过进一步研究产生放电电流所要求的脉冲形状的方法和设备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将各电气元件装配得靠近工具电极和工件所界定的加工间隙的综合间隙箱。此外,该间隙箱有一个与各电气元件接触的大导电区作为将电源输送到金属丝电极的通路。这样就消除了电源输送线路与工件之间电感和电阻率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提供一种用系统的一般流体输送装置所加到加工间隙的流体媒质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该间隙箱中开了一个有螺纹的孔,作为冷却装在间隙箱中热耗散线路的流体输送装置的一个整体部分。这样就可以提供所要求的加工脉冲以维持极为均匀的工件表面质量并保持高的电蚀能力和高的切削速率。为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现在应参阅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更详细地示出并在下面以举例的方法式加以说明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装有本专利技术的综合间隙箱的电蚀加工设备的简化示意剖面图。图2是图1的电蚀加工设备所采用的脉冲发生和传送电路的简化电气原理图。图3是靠近图1电蚀加工设备的金属丝导孔和冲洗装置的综合间隙箱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图3综合间隙箱平面图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综合间隙箱沿5-5线截取的立面图。从下面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而已,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各附图并不是按比例画出来的。在某些情况下,那些在理解本专利技术方面并非必需的部分都不加详述。总的说来,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电蚀加工设备中将装设电气元件的综合间隙箱装置得靠近加工间隙和金属丝的组装配置。按照本专利技术,该间隙箱有供若干隔离二极管用的外壳,这些二极管构成给金属丝电极提供所要求的脉冲波形的供电线路的一部分。这种间隙箱的导电区较大、较短,以减小脉冲至金属丝电极的通路电阻率,并减少现有公知的电缆装置中存在的传输损耗和电感损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给间隙箱中的电气元件配备了冷却机构。现在参看附图。图1示出了装有本专利技术的综合间隙箱10的一个电蚀加工设备8。举例说,电蚀加工设备8包括一个支撑上臂14和下臂16的柱子(图中未示出)。上臂14和下臂16支撑着金属丝上导孔18和金属丝下导孔20。金属丝导孔支撑着金属丝电极22以操纵金属丝电极22切削工件25。工作时,金属丝电极22安置在加工区或加工部位24中,其中在金属丝电极22与工件25之间形成了大约.003英寸的加工间隙。金属丝电极22不断地在轴向上移动通过加工区24,并在张力的作用下维持在上滑轮26与下滑轮28之间。金属丝导孔18和20上分别装有上喷嘴部分27和下喷嘴部分29,形成出口部分,介电液(例如去离子水或油)即通过该出口部分沿金属丝电极22流入加工区24和加工间隙中。熟悉本专利技术
的技术人员都理解,当加到加工间隙两端的信号变得足够高时,介电液就电离,在金属丝22与工件之间形成瞬时强劲的导电通路。工件切削通路的形状由图中示出的x、y、u、v和z坐标控制确定,最好是数字控制。图1中示出了上导孔装置18和下导孔装置20连同金属丝22在整个EDM(电气放电加工)机床的一部分中的情况。不难理解,上导臂14借助于u-v轴线装置15沿u-v轴线移动。u-v轴线装置使上导孔18可在u和v水平轴线上移动。同样,下导臂26工作时系连接得使下导孔20在x和y水平轴线上移动。金属丝22先以水平方向后以垂直方向沿上托架装置17进给。上托架装置17和下导臂16中都装有图中未示出的各部分。这样就可以相对于金属丝电极22驱动工件的坐标轴。电源输送线路32给金属丝22提供一连串的脉冲,供电蚀工件之用。电源输送线路32的正极(+)连接到工件的一个连接点上,并接在上下金属丝导孔装置18和20的线路中。电源输送线路32的负极(-)引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电蚀加工机床中的工具电极电蚀加工导电工件的设备,该电蚀加工机床具有电源输送电路装置,该电流输送电路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经由至少一个电源选通装置耦合到工具电极的电源切换装置,供保护开关电路装置之用,所述设备包括:一电气外壳,供装设所述至 少一个靠近工具电极配置的电流选通装置,所述外壳有一个导电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流选通装置接触,形成通往机床电极的电源输送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达雷尔D赫夫乔治J科尔
申请(专利权)人:埃洛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