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钒电池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271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专用车,特别是一种基于钒电池的电力储能专用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支撑结构与电力专用集装箱之间增加减震缓冲垫,有效的解决因道路不平原因导致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颠簸问题,同时还增设了散热装置,避免因温升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专用车,特别是一种基于钒电池技术的电力储能专用车。
技术介绍
全f凡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Batty,简称VRB)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存储装置,通过能量转换装置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满足电能存储的需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常温运行无起火爆炸危险,具有寿命长、安全环保、功率容量可独立设计、操作及维护费用少、支持频繁大电流充放电等特点,在规模化电力储能领域应用优势明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支撑环节,广泛应用于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各个环节,其主要作用分为削峰填谷、备用电源、提高新能源并网能力和电网调频。中国专利CN200810225060. 8提出了 一种基于电力储能系统的应急供电车辆系统,该系统包括车体、电力储能系统。其主要特点在于车体内的电堆、与电堆连接为其提供电解液的储液罐、一端与电堆正负极连接另一端与输电接口连接的整流/逆变装置。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对电堆、储液罐和整流/逆变器扩展,可以灵活方便的分别实现功率和容量上的扩容。这种扩容方式灵活的移动应急电源车,具有无噪声,无污染,机动灵活,维护方便快捷的特点,既能为有关部门突发性停电提供良好的临时供电保障,有可满足野外作业抢险和夜间施工的供电需要。该系统先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所欠缺,当路面不平导致车辆颠簸时,电堆与支撑结构之间,电堆与管路结构之间的连接很容易脱落,导致设备故障,同时系统无温度控制系统,系统工作过程中的温升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系统实际充放电功率有限,无法进行大电流充放电。中国专利CN201020666043. O提出了一种移动储能系统,以电动汽车为基础,配套设置了电池管理系统、充放电站控制装置和充放电监控模块,上述各个模块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交换各种信息和命令;该系统还包含电网调度模块,其与充放电监控模块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交换各种信息和命令。该系统不仅作为电力消费体,还可作为移动储能设备,在电动汽车闲置时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为电网提供电力,实现在受控状态下电动汽车的能量和电网之间双向互动和交换。该系统配置新颖,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电动汽车的优势,但由于电动汽车的主要作用还是运输,运输难免会发生交通事故,该系统在突发极端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更大规模的连锁事故,因此其在安全、绿色环保方面还有所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典型的基于钒电池技术的电力储能专用车,通过在电池支撑结构与电力专用集装箱之间增加减震缓冲垫,有效的解决因道路不平原因导致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颠簸问题,同时还增设了散热装置,避免因温升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能。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钒电池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监控系统、双向变流装置以及电力专用集装箱和重型机动车辆,所述全钒液流电池由钒电池堆,电池支撑结构、管路系统组成,全钒液流电池固定在电力专用集装箱内部,同时电力专用集装箱放置在机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支撑结构与电力专用集装箱之间设置减震缓冲垫。其有益效果是有效的解决因道路不平原因导致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颠簸问题,起到防震、减震和保护系统结构的目的。如上所述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支撑结构内部设置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分别于正、负极管路的主回液管连接。其有益效果是能有效利用电池支撑结构内部空间,避免因温升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能。如上所述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监控系统、双向变流装置并排固定在电力专用集装箱内部。如上所述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钒液流电池还有储液罐,所述的储液罐固定在电池支撑结构底部。附图说明图1、电力储能专用车结构图;图2、电力储能专用车内部系统结构图(正视);图3、电力储能专用车外观图;图4、电力储能专用车内部系统结构图(管路详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标记的说明全钒液流电池1、储能监控系统2、双向变流装置3、电力专用集装箱4、重型机动车辆5、钒电池堆1.1、电池支撑结构1. 2、管路系统1. 3、储液罐1. 4、减震缓冲垫1. 5、散热装置1.6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由全钒液流电池1、储能监控系统2、双向变流装置3、电力专用集装箱4、重型机动车辆5组成。全钒液流电池1、储能监控系统2、双向变流装置3并排固定在电力专用集装箱4内部,电力专用集装箱4放置在重型机动车辆5车身桥架上。如图4所示,全钒液流电池I由钒电池堆1.1、电池支撑结构1. 2、管路系统1. 3、储液罐1. 4、减震缓冲垫1. 5、散热装置1. 6组成,其中钒电池堆1.1固定在电池支撑结构1. 2上部,管路系统1. 3固定在电池支撑结构1. 2中后部,储液罐1. 4固定在电池支撑结构1. 2底部(离地有一定距离),散热装置1. 6固定在电池支撑结构1. 2中前部,与钒电池堆1.1和管路系统1. 3连接,起到散热恒温的作用。减震缓冲垫1. 5用来连接电池支撑结构1. 2和电力专用集装箱4,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电力储能专用车充电时,双向变流装置3与新能源发电单元(或者市电电源)连接,同时与钒电池堆1.1连接并对其充电,正负极电解液通过管路系统1. 3和散热装置1. 6不断地在钒电池堆1.1和储液罐1.4之间循环,将电能储存在储液罐中。通过储能监控系统2实时获取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收发远程控制信号,对系统进行远程控制。系统放电时,双向变流装置3与用电负荷连接,由双向变流装置3控制整个系统的放电。本技术的特点是系统常温运行,无自放电,免维护;系统无可燃、易燃材料,无起火爆炸危险,避免因车祸引起的其它极端情况发生;系统使用寿命长;储能系统设计灵活,功率和容量可独立设计;系统容量可实时准确监测显示;储能系统状态可远程监控。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钒电池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监控系统、双向变流装置以及电力专用集装箱和重型机动车辆,所述全钒液流电池由钒电池堆,电池支撑结构、管路系统组成,全钒液流电池固定在电力专用集装箱内部,同时电力专用集装箱放置在机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支撑结构与电力专用集装箱之间设置减震缓冲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支撑结构内部设置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分别于正、负极管路的主回液管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钥;液流电池、储能监控系统、双向变流装置并排固定在电力专用集装箱内部。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钥;液流电池还有储液罐,所述的储液罐固定在电池支撑结构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力专用车,特别是一种基于钒电池的电力储能专用车。本技术通过在电池支撑结构与电力专用集装箱之间增加减震缓冲垫,有效的解决因道路不平原因导致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颠簸问题,同时还增设了散热装置,避免因温升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能。文档编号H01M8/04GK202827264SQ20122041705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钒电池的电力储能专用车,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监控系统、双向变流装置以及电力专用集装箱和重型机动车辆,所述全钒液流电池由钒电池堆,电池支撑结构、管路系统组成,全钒液流电池固定在电力专用集装箱内部,同时电力专用集装箱放置在机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支撑结构与电力专用集装箱之间设置减震缓冲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魁杨祥军刘纳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