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095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刀具组件,其包括刀体,所述刀体靠近刀刃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设置有转轴及抛光件,所述转轴可旋转的固定于容置槽壁上,所述抛光件通过转轴与容置槽可旋转的连接,所述抛光件包括基体及固定于所述基体底部的油石,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基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刀具组件能便捷的较好的去除毛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刀具组件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刀具组件。
技术介绍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当金属受切削加工后通常会留下毛刺。这些毛刺如果不及时 被去除掉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例如划伤用户。而且,毛刺会影响比较重要的配合面的配合精 度,易使滑动面过早磨损,以致带来减少导热性能等缺陷。传统的去毛刺的方法较多,例如, 可用锉刀、砂纸等手工操作,这些虽然在工件的外露面处比较容易操作,但对于比较重要的 孔口边缘去除毛刺则较难操作、且较难保证其均匀性。对于密封元件,尤其需要将孔口的毛刺全部去除掉。例如在装配油封时,油封孔口 的表面质量和结构对油封的密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满足装配要求,油封孔口通常 要求无毛刺、倒角圆滑过渡。小直径油封孔和孔口倒角可用成形铰刀一次加工完成,从而 可以实现倒角和孔无毛刺、圆滑过渡衔接。而大直径的油封孔和孔口倒角难以一次加工完 成,孔和倒角不是圆滑过渡,而且依然会残留有毛刺。且操作者劳动强度较大,花费时间较 长。可以理解的是,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构成 或不构成所谓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去除毛刺的抛光操作较复 杂、且难以较好的全面去除掉毛刺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便捷的较好的去除毛刺的刀具组 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刀具组件,其包括刀 体,所述刀体靠近刀刃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设置有转轴 及抛光件,所述转轴可旋转的固定于容置槽壁上,所述抛光件通过转轴与容置槽可旋转的 连接,所述抛光件包括基体及固定于所述基体底部的油石,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基体。在上述刀具组件中,所述若干个容置槽沿刀体的外侧壁均匀分布。在上述刀具组件中,所述容置槽为四个。在上述刀具组件中,所述容置槽呈楔子型。在上述刀具组件中,所述转轴为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在上述刀具组件中,所述刀体内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通孔。在上述刀具组件中,所述通孔包括位于刀体中心轴处的主孔及沿主孔末端呈辐 射状的若干辅助孔,所述辅助孔自主孔的末端向靠近抛光件方向辐射延伸形成。在上述刀具组件中,每个辅助孔的中心轴与所述主孔的中心轴的夹角为30度至 60度。在上述刀具组件中,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通孔形状匹配的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管道。在上述刀具组件中,所述刀体远离刀刃的一端固定有手柄。本技术提供的刀具组件,其在刀体上设置容置槽,且在容置槽内设置转轴及 通过转轴与容置槽壁可旋转的连接的抛光件,抛光件包括基体及油石,从而使油石可以随 转轴的转动而沿工件各个角度活动,故其能够便捷的较好的从各个角度去除毛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刀具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刀具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刀具组件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 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供的刀具组件主要通过在刀体上设置容置槽及带有油石的可以活 动的抛光件,从而使刀具组件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活动调节抛光件,以致快捷的较好的去除 毛刺。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刀具组件主要包括刀体1、容置槽、及设置 在容置槽内的转轴3和抛光件2。容置槽位于刀体I靠近刀刃的一端的外侧壁上,容置槽可 以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容置槽内均对应的设置有转轴3及抛光件2。抛光件2包括基体21 及固定在基体21上的油石22,油石22位于基体21的底部(即远离刀体I的一侧),由于刀 体通常为刚制品,油石需要通过基体设置于刀体上。转轴3可旋转的固定在容置槽壁上,且 转轴3穿过抛光件2的基体21,使抛光件2通过转轴3与容置槽可旋转的连接。抛光件2 可随转轴3在容置槽内转动,以便从各个方向去除毛刺。刀具组件通过油石22即可去除毛 刺,而且,由于油石22可随转轴3转动,且用户手握刀体I即可从各个角度去除毛刺,所以, 可以减少用户的工作强度,使去除毛刺的工作更加便捷。刀体I上的若干个容置槽6优选沿刀体I的外侧壁均匀分布,从而使刀体I去除 毛刺后的工件能更均匀平滑。为了既保证较快较好的毛刺去除效果,又可减少刀具组件的 成本,优选的,刀体I的外侧壁上均匀分布四个容置槽6,每个容置槽内设置有用于去除毛 刺的抛光件2及定位抛光件2的转轴3。当然,也可以根据工件孔径的大小,增减抛光件2 的数量。容置槽可以由刀体I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形成。而且,容置 槽可以为多种形状,优选地,容置槽呈楔子型,以使块状的抛光件2能在容置槽内更好的转动,进而从多个角度去除工件上的毛刺。而且,转轴3可以可拆卸的固定在容置槽壁上,以 便于随时更换新的抛光件2。例如,转轴3通过螺孔及螺钉等常见的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容 置槽壁上。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刀具组件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其各个部位会开始发热,为了便于刀具组件,尤其 是其中的抛光件2的散热,刀体I内设置有通孔4,以浇灌冷却液,同时,喷出的冷却液可以 润滑加工面,提高抛光质量及抛光效率。再次参见图3,在该优选实施例中,通孔4自刀体 I的一端延伸至抛光件2处,具体的,通孔4包括位于刀体I中心轴处的主孔41及沿主孔 41末端呈辐射状的若干辅助孔42,所述辅助孔42自主孔41的末端向靠近抛光件2方向辐 射延伸形成。当从刀体I的一端浇灌冷却液时,通过主孔41及辅助孔42,可以使冷却液迅 速的分流且能有效的喷至抛光件2上。由于抛光件2可随转轴3多角度的转轴3,为了使冷 却液更多的更好的喷淋抛光件2,优选地,每个辅助孔42的中心轴与所述主孔41的中心轴 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进一步优选地,通孔4内设置有与通孔4形状匹配的管道,管道用 于流通冷却液,这样可以减少冷却液对刀体I的损伤,进而提高刀具组件的使用寿命。再次参见图4所示的刀具组件的使用示意图,其为对刀具组件下面的加工件加工 的示意图,当使用刀具组件时,将道具组件对准加工件,旋转刀体1,即可使抛光件2沿加工 件各个方向活动,通过抛光件2上的油石22即可进行抛光,为了更便于刀具组件进行抛光, 刀体I远离刀刃的一端固定有供用户使用的手柄5。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刀具组件,通过转轴及可活动的抛光件使刀具组件 可以在多个角度旋转,以快捷的较好的去除毛刺。其可以更换抛光件,且配合通孔对抛光件 进行润滑和冷却,可以更好的抛光,且使用寿命较长。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具组件,包括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靠近刀刃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设置有转轴及抛光件,所述转轴可旋转的固定于容置槽壁上,所述抛光件通过转轴与容置槽可旋转的连接,所述抛光件包括基体及固定于所述基体底部的油石,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基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玮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