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排屑锪孔用刀具,包括刀柄、刀杆,在刀杆与刀柄连接处一体地设有向外延伸的导向挡环,刀杆下端面中部设有主刀片固定槽,刀杆下端面位于主刀片固定槽两侧分别设有第一L形缺口,主刀片固定槽内设有主刀片,主刀片端部在长度方向两侧设有主刀刃,在刀杆下端面两侧靠近主刀刃处还分别设有与主刀片固定槽连通的第二L形缺口,第二L形缺口中与主刀片相交的侧面则构成主刀刃排屑面,该主刀刃排屑面是由刀杆下端面逐步向外倾斜延伸至导向挡环外侧面的光滑曲面,第一L形缺口的一个侧面上设有副刀片,副刀片的外侧面设有侧刀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切屑排出顺畅,有利于提高加工孔的表面光洁度,刀刃的使用寿命长,制造、安装和维修简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加工刀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锪孔的刀具。
技术介绍
锪孔是指在已加工的孔上加工沉头孔、凸台断面,或者在已加工的盲孔中加工底部平面等,锪孔加工不同于一般的铣削加工,在铣削加工中,刀具做固定轴的旋转运动和上下的升降,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工件则会在水平面内做横向和纵向的运动,从而加工出一定的形状。而锪孔加工中,工件是固定不动的,只有做旋转运动的刀具在垂直方向的进给,完成沉头孔、凸台断面或盲孔中底部平面的加工。因而具有加工程序简单,对机床的要求低等特点。常见的锪孔刀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加工沉头孔和凸台端面的,其结构一般包括与机床的夹紧装置连接的刀柄、连接在刀柄下端的刀杆、设置在刀杆下端的切削刃、以及刀杆下端中部的导向柱,导向柱的直径和已加工孔的直径适配,这样,在锪孔时,导向柱插接在已加工孔内进行定位,从而可提高沉头孔与已加工孔之间的同轴度。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锪孔刀具”,授权公告号为CN201848603U,主要由导向柱、切削刃、钻头刀杆、导向套组成,导向套紧固在导向柱上。其适用于加工沉头孔,导向套有利于在加工过程中避免对己加工孔侧面的损伤,并保证沉头孔位置精度;另一类则是用于锪平已加工盲孔的底面,此类刀具通常是将麻花钻刃口的端部磨平并重新磨出刃口,其具有制作方便、成本低的优点,然而上述锪孔用刀具均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其排屑槽通常是呈螺旋状设置,并且刀刃是直接设置在刀杆上的,因此当锪孔加工时,切屑在沿着螺旋状的排屑槽上升后容易缠绕在刀杆上,从而造成排屑不畅,堵塞在排屑槽内的切屑会影响加工孔的表面光洁度,并加速刀具刃口的磨损。此外,由于整个刀具通常为一体结构,刀刃与刀杆采用相同的材质,因此刃口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用于锪平已加工盲孔底面的刀具所存在的切屑容易缠绕在刀杆上造成排屑不畅的问题,提供一种易排屑锪孔用刀具,可避免切屑缠绕在刀杆上,进而有利于提高加工孔的表面光洁度。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用于锪平已加工盲孔底面的刀具所存在的刃口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一种易排屑锪孔用刀具,刀刃和刀杆通过拼接结构组合而成,从而可极大地提高刀刃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高加工孔的精度尺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排屑锪孔用刀具,包括刀柄、刀杆,在刀杆与刀柄连接处一体地设有向外延伸的导向挡环,所述刀杆下端面中部设有矩形的主刀片固定槽,主刀片固定槽贯通刀杆两侧,并且在刀杆下端面位于主刀片固定槽两侧分别设有沿刀杆轴向延伸至导向挡环的第一 L形缺口,主刀片固定槽和两个第一 L形缺口均以刀杆轴心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状,所述主刀片固定槽内设有主刀片,主刀片端部在长度方向两侧呈中心对称地设有主刀刃,两侧的主刀刃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刀杆下端面两侧靠近主刀刃处还分别设有沿刀杆轴向延伸至导向挡环且与主刀片固定槽连通的第二 L形缺口,从而构成主刀刃的排屑槽,第二 L形缺口中与主刀片相交的侧面则构成主刀刃排屑面,该主刀刃排屑面是由刀杆下端面逐步向外倾斜延伸至导向挡环外侧面的光滑曲面,第一 L形缺口的一个侧面上设有副刀片,副刀片的外侧面设有侧刀刃。为了提高锪孔刀具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将主刀片与副刀片制成镶拼式的分体结构,这样,主、副刀片与刀杆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因而可同时确保刀杆对强度、韧性的要求以及主、副刀片对硬度的要求,并且也方便刃口的加工制造。在本技术中,主刀刃的作用在于切削预加工孔的底面,副刀片的作用主要在于利用侧刀刃切削修整预加工孔侧壁,这样,每个刀刃上所承受的力将大大地减小,使受力更为均匀。尤其是,主刀片是一体结构,因而有利于确保其下端的两个主刀刃在加工时的平直度和高度的一致性,进而可确保加工孔底面的平面度和尺寸精度。还有,呈中心对称设置的主刀刃和副刀刃可有效地平衡刀杆的受力,减小切削时的震动,提高刀杆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主刀刃在进行底面的切削时,切屑会沿着第二 L形缺口上的主刀刃排屑面向上排出,由于主刀刃排屑面是一个由刀杆下端面逐步向外倾斜延伸至导向挡环外侧面的光滑曲面,因而可确保切屑的顺利排出。尤其是,两侧主刀刃的切屑在排出排屑槽后会与刀杆自然地形成一个向外倾斜的夹角并远离刀杆,从而可避免切屑缠绕在刀杆上或堵塞在加工孔内,进而有利于提高加工孔的表面光洁度,减少刀具刃口的磨损。而导向挡环的设置既有利于提高刀杆和刀柄的连接强度,又可使主刀刃排屑面具有足够的远离刀杆的导向距离,使排出排屑槽后的切屑能远离刀杆,以完全避免切屑缠绕在刀杆上。作为优选,所述主刀刃排屑面与刀杆横截面的相交线为垂直于主刀片的直线,主刀刃排屑面与主刀片相交的边缘线为抛物线。也就是说,主刀刃排屑面是一个垂直于主刀片的直线沿着抛物线扫描形成的光滑曲面,因而主刀刃排屑面上的切线与刀杆轴心线的夹角由刀杆下端面至导向挡环外侧面是逐步增大的,这样既有利于主刀刃的切屑在起始阶段能顺利地向上排出,又能使切屑在离开排屑槽时能与刀杆轴线保持一个足够的夹角,从而确保切屑在离开排屑槽后不会缠绕在刀杆上。作为优选,所述副刀片的端部设有端部刀刃,两个副刀片的端部刀刃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端部刀刃在轴向上比主刀刃短O. 1-0. 2毫米。由于本技术的锪孔刀具主要是用于锪平已加工盲孔底面,因此,在副刀片的端部设置端部刀刃可起到辅助切削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切削效率。由于在多个刃口同时切削预加工孔底面时,会因为各刃口高度等形状和尺寸的误差在底面出现沟槽现象,影响底面的平整,因此,本技术中副刀片的端部刀刃在轴向上比主刀片的主刀刃短O. 1-0. 2毫米,也就是说,当主刀刃与预加工孔的底部刚接触时,端部刀刃并不与预加工孔的底部相接触,当锪孔刀具一边旋转一边沿轴向逐步向下进给时,副刀片上的端部刀刃和主刀刃一起共同参与锪平预加工孔的底面,从而起到一个辅助切削作用。当锪孔刀具在轴向的进给到达要求时,继续转动锪孔刀具,即可利用主刀刃将预加工孔的底面完全锪平,完成最后的切削修整,而此时的端部刀刃则不起作用,因而可有效地避免沟槽现象的出现。作为优选,所述主刀刃由主刀片外侧至主刀片中心逐步靠近刀杆轴心从而呈倾斜状。为了锪平整个底面,其用于切削的刀刃的长度必须要大于等于预加工孔的半径,并且刀刃必须经过刀杆轴心也就是刀刃的回转中心,如果刀刃偏离刀杆轴心,并且在刀刃旋转方向上位于后方,则无论刀刃长度多长都将在底面的中心留下一个无法切削的凸台;当刀刃偏离刀杆轴心,并且在刀刃旋转方向上位于前方,底面的中心仍然无法切削,而是被刀刃轴向挤压成型。为了尽量减小挤压力,刀刃向前偏离刀杆轴心的距离应尽量小,在现有技术中,两个主刀刃通常也会像副刀刃一样采用分体结构,因此,其刀片在安装时必定会偏离刀杆的轴心,这样,刀杆上位于主刀片的后面用于固定主刀片部分的厚度会相应地减小,从而削弱刀杆的强度。本技术将两个主刀刃设置在一体的主刀片上,这样主刀片的中心可与刀杆的轴心重合,在保证相同厚度的情况下,可相应地增加刀杆上用于固定主刀片部分的厚度。特别是,由于主刀刃由主刀片外侧至主刀片中心逐步靠近刀杆轴心从而呈倾斜状,因而可显著地减小两个主刀刃与刀杆轴心之间的距离,极大地减小锪孔时的轴向挤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排屑锪孔用刀具,包括刀柄(1)、刀杆(2),其特征是,在刀杆与刀柄连接处一体地设有向外延伸的导向挡环(3),所述刀杆下端面中部设有矩形的主刀片固定槽(4),主刀片固定槽贯通刀杆两侧,并且在刀杆下端面位于主刀片固定槽两侧分别设有沿刀杆轴向延伸至导向挡环的第一L形缺口(5),主刀片固定槽和两个第一L形缺口均以刀杆轴心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状,所述主刀片固定槽内设有主刀片(6),主刀片端部在长度方向两侧呈中心对称地设有主刀刃(61),两侧的主刀刃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刀杆下端面两侧靠近主刀刃处还分别设有沿刀杆轴向延伸至导向挡环且与主刀片固定槽连通的第二L形缺口(10),从而构成主刀刃的排屑槽,第二L形缺口中与主刀片相交的侧面则构成主刀刃排屑面(11),该主刀刃排屑面是由刀杆下端面逐步向外倾斜延伸至导向挡环外侧面的光滑曲面,第一L形缺口的一个侧面上设有副刀片(7),副刀片的外侧面设有侧刀刃(7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清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敏宝卫浴五金水暖洁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