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该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至少包括一胶囊壳体、一控制单元、一电池组、一红外线感应芯片和一存储单元或一无线传输模块。胶囊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一取像口和一透镜,透镜的位置对应取像口。控制单元位于容置空间。电池组电性连结控制单元。红外线感应芯片位于容置空间,红外线感应芯片的位置对应取像口和透镜,红外线感应芯片电性连结控制单元。存储单元位于容置空间,并电性连结控制单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从活体内消化道系统撷取热影像并储存影像信息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
技术介绍
早在1795年起,就有许多医学前辈开始进行消化道的检查,之后为了改善检查的便利性,就有了内视镜的构想及创作,检查时,利用一软性管插入所要检查的器官内,例如胃内视镜。从冷光光源所传送来的光线可以将器官内部照亮,然后管子末端所镶嵌的光传感芯片可以很清晰的将影像信号传送回机器,在屏幕上显现出来;然而,上述的技术手段对于人体的小肠段无法用内视镜检查到,且传统式的内视镜如果长度太长,操控将比较困难, 病患也随之得承受较大的痛苦。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出利用生物无线遥测的技术,舍弃先前的有线传输,从体积和使用方式上解决前述管形内视镜的缺点。近年因为省电且微型化的光传感芯片及无线发射装置的专利技术,使得轻薄短小的胶囊内视系统得以诞生,该胶囊内视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体内与体外,体内为一胶囊外壳所包覆的可见光波段影像传感器,并通过无线射频及时的将肠道的影像传输到体外的接收装置,体外接收装置装设多个无线电接收天线,并将所接受到的信号储存在一部携带型的接收器内以供转换成影像使用,于是胶囊内视系统将忠实的纪录它在肚 子里所摄影到的一切画面,再随着排泄离开体内,以完成检查动作,如此病人在检查使用上相当方便,且可免去利用管子侵入式地进入体内而造成不适与痛苦。然而,现有的使用可见光技术的胶囊内视镜装置需配置一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用以从活体内部提供光源,使胶囊内视镜得以拍摄到活体内部的影像。然而发光装置必须靠胶囊内视镜装置的电池供电,如此一来,会使得电池的电力加速消耗。此外,目前使用可见光影像的内视镜摄影,适合用于观察肠壁外观具有异常的病变,例如息肉或肿瘤。然而,并不是所有病变都会造成异常的外观,例如早期癌细胞的外观可能会和正常的细胞的外观一样,因此使用可见光影像的内视镜摄影无法用于检测此类病变,而使得病患耽误早期诊疗的时机。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内视镜装置,其可提供新颖的影像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与提供一种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其可从活体内撷取热影像并储存影像息。本技术提供一种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包括一胶囊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一取像口和一透镜,该透镜的位置对应该取像口 ;一控制单元,位于该容置空间;一电池组,位于该容置空间,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以及一红外线感应芯片,位于该容置空间, 该红外线感应芯片的位置对应该取像口和该透镜,该红外线感应芯片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元件,该红外线传感元件的位置对应该透镜,且该红外线传感元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如上所述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优选地,还包括一存储单元,位于该容置空间, 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0011 ] 如上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优选地,还包括一传输接口,该传输接口设置于该胶囊壳体,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如上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优选地,该传输接口用以将该存储单元的储存数据输出到一外部的终端主机,并且该传输接口也能作为一提供装置电力的电源接口。如上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优选地,还包括一无线传输模块,该无线传输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如上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优选地,该存储单元通过该控制单元以直接记忆存取技术与该红外线感应芯片作信息传输。如上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优选地,该取像口为一透明光学圆顶结构。如上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优选地,该取像口由可穿透红外线波段的蓝宝石或者是高分子材料制成。如上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优选地,该红外线传感元件为一传感元阵列元件,该传感元阵列元件是以热电堆方式进行传感。如上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优选地,该存储单元通过一数据总线接口连接于该控制单元。本技术提供的热影像胶 囊内视镜装置能够产业上利用,且具有增进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连结终端主机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无线连结无线接收模块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10:胶囊壳体;11:取像口 ;12:透镜;13:容置空间;20:控制单兀;30电池组;50:红外线感应芯片52:红外线传感元件60:存储单元;70:传输接口 ;80:无线传输模块;90 :无线接收模块;100 :终端主机。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2关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连结终端主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I用以拍摄活体内消化道系统的红外线热影像,特别是人体体温附近的红外线波段,其黑体辐射波长为IOum左右。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I包括一胶囊壳体10、一控制单元20、 一电池组30、一红外线感应芯片50 (Infrared Sensor Chip)、一存储单元60以及一传输接 Π 70。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胶囊壳体10由抗酸碱材料制成,例如聚乙烯(Polyethylene)等。该胶囊壳体10包括一容置空间13、一取像口 11和一透镜12。为了供红外线穿透,取像口 11为一透明光学圆顶结构,用以供红外线穿透取像口 11进入胶囊壳体10内部,同时为了满足生物相容性,取像口 11的材料可以是蓝宝石(sapphire)或者是其他高分子材料以供本技术红外线波段的穿透。透镜12的位置对应于取像口 11的内侧,透镜12用以将射入取像口 11的光线聚焦投射给红外线感应芯片50。在本实施例中, 该透镜12的材料可以为锗或者硅或者其他可以穿透8 12um波段的材料,为了控制其光学品质,还可以在该透镜材料上制作一光通滤波器(band pass filter)。然而,本技术的胶囊壳体10的材质并不以上述为限,其可为其他具有抗酸碱腐蚀功效的材质,取像口 11和透镜12的材料与结构也不以上述为限。前述的控制单元20位于胶囊壳体10的容置空间13,控制单元20为一具有控制 IC的电子装置,以控制本实用 新型各相对元件的运作,譬如控制红外线感应芯片50撷取影像、控制存储单元60储存影像,或是控制传输接口 70传输数据;但本技术的控制单元 20并不以具有控制IC的电子装置为限。前述的电池组30位于胶囊壳体10的容置空间13, 并电性连结控制单元20。电池组30用以提供本技术内部各电子组件运作时所需的电源。前述的红外线感应芯片50位于胶囊壳体10的容置空间13,并且红外线感应芯片 50的位置对应取像口 11和取像口 11后的透镜12。在本技术中,红外线感应芯片50 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元件52,红外线传感元件52的位置对应透镜12,且红外线传感元件52 电性连结控制单元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胶囊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一取像口和一透镜,该透镜的位置对应该取像口;一控制单元,位于该容置空间;一电池组,位于该容置空间,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以及一红外线感应芯片,位于该容置空间,该红外线感应芯片的位置对应该取像口和该透镜,该红外线感应芯片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元件,该红外线传感元件的位置对应该透镜,且该红外线传感元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胶囊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一取像口和一透镜,该透镜的位置对应该取像口 ; 一控制单元,位于该容置空间; 一电池组,位于该容置空间,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以及 一红外线感应芯片,位于该容置空间,该红外线感应芯片的位置对应该取像口和该透镜,该红外线感应芯片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元件,该红外线传感元件的位置对应该透镜,且该红外线传感元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存储单元,位于该容置空间,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传输接口,该传输接口设置于该胶囊壳体,并电性连结该控制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影像胶囊内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输接口用以将该存储单元的储存数据输出到一外部的终端主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立国,周正三,
申请(专利权)人:茂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