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育苗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4964 阅读:3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水蛭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所述育苗盘本体上设有水蛭孵化隔网,所述水蛭孵化隔网上设有能漏过水蛭幼苗但不能漏过水蛭茧的数个网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通过使用上述结构,水蛭幼苗孵化出来后,自动落入育苗盘本体中,使水蛭茧和水蛭幼苗都可以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提高了水蛭幼苗的成活率,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育苗盘,特别是指一种水蛭育苗盘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蛭育苗盘,由于水蛭茧和水蛭幼苗存活需要的环境不同,水蛭茧需要的湿润的环境,但不能有水,而水蛭幼苗需要在有水的环境中才能存活,由于每个水蛭茧孵化成水蛭幼苗的周期并不相同,当水蛭茧孵化成水蛭幼苗时需要将水蛭幼苗分离到适宜生长的环境,这样会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降低了效率,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如果不能及时分离出来,水蛭幼苗会死亡,现有的这种育苗方式水蛭幼苗的成活率也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水蛭育苗盘,它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水蛭茧和水蛭幼苗分离的缺点,使水蛭茧和水蛭幼苗都可以生长于适宜的环境中,提高了水蛭幼苗的成活率,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时 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蛭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所述育苗盘本体上设有水蛭孵化隔网,所述水蛭孵化隔网上设有能漏过水蛭幼苗但不能漏过水蛭茧的数个网格。作为优选,所述水蛭孵化隔网为铁丝隔网或塑料隔网。作为优选,所述网格为长方形、菱形或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育苗盘本体上设有水蛭孵化隔网,在水蛭孵化隔网上设有能漏过水蛭幼苗但不能漏过水蛭茧的数个网格,这样当水蛭茧孵化成为水蛭幼苗时,水蛭幼苗会自动的落入育苗盘本体中,使水蛭茧和水蛭幼苗都可以生长于适宜的环境中,提高了水蛭幼苗的成活率;而且节省了大量分离水蛭幼苗的劳动力和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育苗盘本体和水蛭孵化隔网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蛭孵化隔网放置在育苗盘本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蛭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I,所述育苗盘本体I上设有水蛭孵化隔网2,该水蛭孵化隔网2为塑料隔网,所述水蛭孵化隔网2上设有能漏过水蛭幼苗但不能漏过水蛭茧的数个网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蛭孵化隔网也可以是铁丝隔网,所述网格为长方形,为O. 6cmX0. 6cm的网格,也可以为菱形或圆形的网格。由于水蛭茧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水蛭幼苗需要在水中生长,在使用时,在育苗盘本体I中倒入水,直接将水蛭孵化隔网2放置在育苗盘本体I即可进行使用。将水蛭茧置于水蛭孵化隔网2上,当水蛭茧孵化为水蛭幼苗时,水蛭幼苗自动从水蛭孵化隔网2的网格处落入育苗盘本体I中,使水蛭茧和水蛭幼苗分别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提高了水蛭幼苗的成活率,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蛭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本体上设有水蛭孵化隔网,所述水蛭孵化隔网上设有能漏过水蛭幼苗但不能漏过水蛭茧的数个网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蛭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本体上设有水蛭孵化隔网,所述水蛭孵化隔网上设有能漏过水蛭幼苗但不能漏过水蛭茧的数个网格。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红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海瑞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