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现场繁殖纯种钉螺的饲养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7568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现场繁殖纯种钉螺的饲养笼,包括笼体和活动门盖,笼体与活动门盖在笼体后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笼体包括第一层笼体、第二层笼体和第三层笼体,第一层笼体、第二层笼体和第三层笼体在笼体顶端处相连接;所述活动门盖包括第一层活动门盖、第二层活动门盖和第三层活动门盖,第一层活动门盖、第二层活动门盖和第三层活动门盖在活动门盖的四边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三层笼体和三层活动门盖的设计,使得钉螺在饲养中有足够的空间和空气,又避免了处在成长中的幼小钉螺在饲养期间被水冲走或者逃走;笼体顶端的防逃逸凸边和活动门盖的海绵条的设计,使得在打开和合上活动门盖时,有效防止钉螺爬出笼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现场繁殖纯种钉螺的饲养笼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现场繁殖纯种钉螺的饲养笼。
技术介绍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也是所有寄生虫病中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疾病,主要分布于中国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76个国家和地区。钉螺是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常年孳生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江、河、湖草滩地中,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因此,研究钉螺的生态形态和种群变化等是开展血吸虫病科研和防治的一项极其重要内容。现用科学研究和实验用螺主要采用人工现场捕捉钉螺的方法,由于钉螺个小、现场孳生环境复杂以及捕捉时需要受天气和水位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人工捕捉钉螺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即使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往往无法按时保证实验用螺的数量,从而直接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现场繁殖纯种钉螺的饲养笼,以克服目前现有人工捕捉钉螺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无法保证实验用钉螺的数量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现场繁殖纯种钉螺的饲养笼,包括笼体和活动门盖,笼体与活动门盖在笼体后侧顶端相连接,所述笼体包括第一层笼体、第二层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现场繁殖纯种钉螺的饲养笼,包括笼体(1)和活动门盖(2),活动门盖(2)连接在笼体(1)后侧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1)包括第一层笼体(3)、第二层笼体(4)和第三层笼体(5),第一层笼体(3)、第二层笼体(4)和第三层笼体(5)在笼体(1)顶端处相连接;所述活动门盖(2)包括第一层活动门盖(6)、第二层活动门盖(7)和第三层活动门盖(8),第一层活动门盖(6)、第二层活动门盖(7)和第三层活动门盖(8)在活动门盖(2)的四边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锋杨国静杨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