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森林保护生物防治
,更具体说是一种操作简便、系统高效的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白蛾黑基啮小蜂防治林业害虫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天敌昆虫达到规模化繁殖和释放利用的只有赤眼蜂、管氏肿腿蜂和瓢虫类,但这些天敌昆虫主要应用于防治害虫卵和幼虫,并且大多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中,成功用于害虫蛹期防治的寄生蜂仅有专利号为CN1511450A的专利技术专利,它公开了一种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哨小蜂(Chouioia cuneaYang)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但该寄生蜂用于防治杨小舟蛾的寄生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该蜂与本专利技术的白蛾黑基啮小蜂在分类上属于啮小蜂亚科的不同属种,两者个体形态与寄生性能差异较大。同时,利用白蛾黑基啮小蜂 生物防治杨小舟蛾是一项包含优良种蜂采集、规模化繁蜂替代寄主筛选、保存、繁殖、复壮和释放防治及持续控制等多个技术要素的系统技术,目前国内杨小舟蛾防治尚无该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白蛾黑基啮小蜂防治杨小舟蛾方法,主要是利用一种天敌昆虫新种-白蛾黑基卩齿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蛾黑基啮小蜂生物防治杨小舟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蜂种的采集和保存;(2)人工繁蜂替代寄主的选择和保存;(3)白蛾黑基啮小蜂的人工大量繁殖;(4)蜂种的复壮;(5)白蛾黑基啮小蜂的释放;(6)持续控制;所述的蜂种的采集和保存是在杨小舟蛾蛹期进行采集,并于?5℃条件下保存;所述的替代寄主的选择包括柞蚕、家蚕、美国白蛾、杨毒蛾和杨扇舟蛾中的一种或几种,保存条件为?5℃~5℃;所述的白蛾黑基啮小蜂的人工大量繁殖采用指形管或塑料广口瓶繁蜂法或开放式繁殖法,每头蛹接蜂数量视替代寄主种类和蛹的个体大小不同而不等,每头蛹接蜂3~100头,用“羽化”出后2天的雌蜂接蜂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同斌,王光标,张发光,杜伟,颜学武,王虎诚,梁波,钱桂芝,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林业技术指导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