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省力、高效的立式手动套扣机,在座体的周向相错一定角度对称设置有两个对称卡探并与地面支架的A形板架,A形板架将座体及座体上的转动套、转动套内装设的棘轮机构、板牙及卡盘支架在地面上部,这样一来,在切管时则使扳手的转动方位发生改变并使切割刀具可以在360度内连续任意进行转动切割。而且,无需使用管钳,而套扣时也无需弯腰弓背。(*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特别是一种可用于管子套扣和切断使用的立式手动套扣机。目前,供管工套扣使用的传统工具为一带有夹紧机构的工作台和一个可转动的套扣板牙。套扣板牙的主体部分又分为夹盘和板牙两部分,前者起导向定位的作用,后者起套扣作用,套扣板牙主体的周侧对称凸伸有两根压转杆,以利于人的施力。板牙内部没有棘轮和棘爪。这种传统的套扣工具所存在的最大缺点是,劳动强度大而笨重,套扣过程较繁琐而效率低,因为,这种工作台又笨又重,不便搬移运输,而且,夹紧管子时较费时。93200358.3专利申请中介绍了一种手动套丝机,它是在现有传统套扣板牙的基础上改进后而实现的,其基本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至图4所示,踏板架3与座体31相连为一体,在座体31的左半部套拧一转动套1,转动套1的内侧设置有一棘轮机构4,棘轮机构4的周侧与套扣搬手杆2相连接,而棘轮机构4的中心有一多棱孔41,与多棱孔41相套插的是可更换的板牙5,在座体31的右半部设置有一卡盘6,卡盘6周侧外探有调节搬柄61,卡盘6内周孔中间隔设有可伸缩的卡爪62。在套扣时,将管子7插入卡盘6内孔及板牙内孔中并从左侧转动套1中探出,然后,将卡盘6与管夹紧,将棘轮机构4调整到使板牙5可顺时针转动的位置,再用脚踏住踏板架3,弯腰用双手不断抬转与棘轮机构4相连的搬手杆2,即可使棘轮机构4、与棘轮机构内孔41插装并同步转动的板牙5转动,而对管子7完成切入套扣工作。套扣完毕后,将棘轮机构4调整到使板牙5逆时针转动的位置,然后,转动左侧的转动套1,使板牙5退出,再松开卡盘6的调节搬柄61,使卡爪62内收而脱离与管子的卡夹,即可将管子退出。如欲用作切管时,则将板牙5从棘轮机构4内孔41中抽出,将管子7插入卡盘6及转动套1中,用配套管钳8卡紧管子7,此时,管钳8应设置在棘轮机构4与卡盘6之间的座体31内侧,如图1所示,将切管刀具9装夹到管子上,然后弯腰弓背,用脚踏住踏板架3及管钳8,用双手抬转刀具9,因管子7此时被管钳8夹紧,故管子7动不了,每转动一次刀具9后,均需回位,然后再进行第二次转切。回位时,刀具9拖带管子7沿管钳8的卡口回转,切断完毕后,将管钳8取下,管子即可退出。从以上结构及操作过程不难看出,这种手动套丝机仍存在着以下问题1.由于踏板架3与座体31只构成了一个以地面为施力作用面的单支承面,它是靠重力和人的踏压压力而被固定的,所以,在套扣时,人们必须弯腰弓背进行施力,故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效率较低。2.在切管时,因切管刀具9只能在小于180度的范围内进行间断性转动,即每绕切管子一周必须进行3-4次重复搬转,故其劳动强度大,切管效率,切管质量低而差,同样,也存在弓背弯腰的问题。3.因切管时,刀具9拖带管子7反复沿管钳8卡口转动,管子夹紧处的外表经常被管钳卡口划伤,有损于外观质量。4.必须使用管钳8作为夹紧工具。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无需弯腰弓背、无需使用管钳,切管刀具可连续转动切割的高效能的立式手动套扣机。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座体的周向相错一定角度对称设置有两个对称卡探并与地面支架的A形板架,A形板架将座体及座体上的转动套、转动套内装设的棘轮机构、板牙及卡盘支架在地面上部,这样一来,在切管时则使搬手的转动方位发生改变并使切割刀具可以在360度内连续任意进行转动切割。而且,无需使用管钳。而套扣时也无需弯腰弓背。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由于设置了对称且叉立的A形板架,使其上固定的套割器具具有适中的支立高度和转动空间,无需操作者再弯腰弓背去操纵,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2.可取消管钳,即减少了部件数量和设备成本,又不缩小设备的使用功能和范围。达到了在减少部件数量前提下满足并达到了所需的使用效果。3.切管刀具可在360度连续、重复地转动,既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切割效率和质量,具有省力、省时,便于操作的特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附图实现的。图1是现有套丝机的结构外形图。图2是图1的结构剖面放大图。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图4是图1的B-B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外形图。图6是图5的侧向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5至6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有一座体31,座体31的左半部连接有一转动套1,转动套1的内探于座体31的部位设置有棘轮机构4,棘轮机构4的外转动部分42的周侧外探连接有套扣搬手杆2,棘轮机构4的中心开有一与板牙5相插装的多棱孔41,在座体31右半侧固定有卡盘6,另外有一配套用切管刀具9,其特征在于在座体31的左右外段的周向各连接有呈八形下立凸伸的支架10,而每一侧的两支架10之间的横向之间连接有与地面撑靠的横杆101,横杆101与支架10构成了相对称的两组凵形框板并将座体31及其上的构件以及切管刀具9悬支在一定的空间高度上。参见图5和图6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还在于在座体31的轴向左右外段周向的下部呈90度至120度各向下凸设有一对八形支架管座102,支架管座102分别与杆状支架10相连接并向地面延伸,在支架10的前后侧的左右两支架10的下端之间的横向连接有与地面撑支的横杆101,支架10由前后侧看呈凵形,由左右侧看呈八形或A形。参见图5和图6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直立放置使用,无需人脚施力踏压,也无需弯腰弓背去操作,套扣时只需将管7插入后卡紧并上下抬转搬手杆2即可,即其套扣原理同现有技术相同,所不同之处是搬手杆2及其抬转方向在座体31纵向中心线的前侧,而现有装置的搬手杆2的抬转方向是在以地平面至座体31纵向中心线之间的90度范围内。切管时,只需卸下板牙5,插入管子7并用卡盘6夹紧再装上切管刀具9即可进行切割,在操作程序和工作原理上与现有技术类同,其最大区别是切管刀具9被悬支在空中,因此,不受地面的限制,可在管子初切处的360度内进行任意的连续的切转,再连续切转一周后只进一次刀。比原来的切管效率提高了5-8倍,而且,可将管钳8去掉不用。权利要求1.立式手动套扣机,有一座体(31),座体(31)的左半部连接有一转动套(1),转动套(1)的内探于座体(31)的部位设置有棘轮机构(4),棘轮机构(4)的外转动部分(42)的周侧外探连接有套扣搬手杆(2),棘轮机构(4)的中心开有一与板牙(5)相插装的多棱孔(41),在座体(31)右半侧固定有卡盘(6),另外有一配套用切管刀具(9),其特征在于在座体(31)的左右外段的周向各连接有呈八形下立凸伸的支架(10),而每一侧的两支架(10)之间的横向之间连接有与地面撑靠的横杆(101),横杆(101)与支架(10)构成了相对称的两组凵形框板并将座体(31)及其上的构件以及切管刀具(9)悬支在一定的空间高度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手动套扣机,其特征在于在座体(31)的轴向左右外段周向的下部呈(90)度至(120)度各向下凸设有一对八形支架管座(102),支架管座(102)分别与杆状支架(10)相连接并向地面延伸,在支架(10)的前后侧的左右两支架(10)的下端之间的横向连接有与地面撑支的横杆(101),支架(10)由前后侧看呈凵形,由左右侧看呈八形或A形。专利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立式手动套扣机,有一座体(31),座体(31)的左半部连接有一转动套(1),转动套(1)的内探于座体(31)的部位设置有棘轮机构(4),棘轮机构(4)的外转动部分(42)的周侧外探连接有套扣搬手杆(2),棘轮机构(4)的中心开有一与板牙(5)相插装的多棱孔(41),在座体(31)右半侧固定有卡盘(6),另外有一配套用切管刀具(9),其特征在于:在座体(31)的左右外段的周向各连接有呈八形下立凸伸的支架(10),而每一侧的两支架(10)之间的横向之间连接有与地面撑靠的横杆(101),横杆(101)与支架(10)构成了相对称的两组凵形框板并将座体(31)及其上的构件以及切管刀具(9)悬支在一定的空间高度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崔栋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