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335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使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而且能够使接纱时产生的浪费纱线的量减少。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自动络纱机具备纱管支承部(7)、卷绕部(8)、接纱装置(14)、纱线引导部、捕纱器(15)、捕纱器驱动部(47)。纱线引导部,在纱线断开的状态下,将卷装(30)侧的纱线向所述接纱装置(14)引导。捕纱器(15)以朝向卷绕部(8)与接纱装置(14)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的方式配置,在纱线断开的状态下,捕捉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捕纱器驱动部(47)使捕纱器向该捕纱器所捕捉的纱线保持跨越接纱装置(14)的状态并被导入接纱装置(14)的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卷绕装置。详细地说,涉及用于在接纱时将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自动络纱机等的纱线卷绕装置,将卷绕在喂纱纱管上的纺织纱线的缺陷去除,并回卷到卷绕卷装上。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由自动络纱机进行的纱线的回卷中,通过纱线缺陷检测装置(清纱器)对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纺织纱线的纱线缺陷的有无进行监视,将该纺织纱线经由多个纱线引导件等引导至横动装置,通过上述横动装置使纱线横动并将其卷绕在旋转的卷绕卷装的表面。而且,若检测到纱线缺陷,则将纱线切断并将纱线缺陷的部分去除后,将切断的纱线通过接纱装置连接(接纱),并再次开始向卷装的卷绕。为了在接纱装置中进行接纱,需要将卷装侧的纱线和喂纱纱管侧的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以往,在管状的纱线引导部件的前端产生吸引流并吸引捕捉纱线后,使该纱线引导部件转动,由此将上述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参照图17对这样的以往的自动络纱机的结构简单地进行说明。图17所示的是以往的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络纱单元90的概要侧视图。该络纱单元90以将喂纱纱管21的纺织纱线20回卷到卷装30上的方式构成。另外,该络纱单元100具备用于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14;纱线引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15 JP 2010-160970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纱管支承部,其支承喂纱纱管; 卷绕部,其将来自所述喂纱纱管的纱线卷绕于卷装; 接纱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纱管支承部与所述卷绕部之间,在从喂纱纱管向卷装连接的纱线断开的状态下对所述喂纱纱管侧的纱线与所述卷装侧的纱线进行接纱; 纱线引导部,在纱线断开的状态下,将所述卷装侧的纱线引导至所述接纱装置; 纱线捕捉部,其以朝向所述卷绕部与所述接纱装置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的方式配置,在纱线断开的状态下,捕捉所述喂纱纱管侧的纱线; 驱动部,其使所述纱线捕捉部向该纱线捕捉部所捕捉的纱线保持跨越接纱装置的状态并被导入接纱装置的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其配置在所述纱管支承部与所述卷绕部之间,检测纱线缺陷; 纱线断开部,其根据所述纱线缺陷检测装置检测到纱线缺陷时的断开信号,使所述喂纱纱管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纱线成为断开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断开部是配置于所述纱线捕捉部与所述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之间的刀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捕捉部是通过空气吸引力捕捉纱线的空气吸引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捕捉部是通过握持纱线而捕捉纱线的夹持部。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捕捉部是设置于所述接纱装置与所述卷绕部之间的夹持部,该夹持部通过握持移动中的纱线还作为纱线断开部而动作。7.如权利要求1 6的任一项所述的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原修一今村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