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327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为用于限制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滑动的构件,与锁定解除杆的旋转动作联动而移动的锁定部相对于上轨道能够前后移动,同时,当锁定解除杆返回到锁定位置时,能够将锁定部可靠地返回到形成在上轨道上的前后移动限制槽内。其解决手段具备:前后移动限制槽(40),形成在上轨道(35)上;锁定部(64),相对于上轨道能够向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当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部与锁定槽以及前后移动限制槽卡合,当锁定解除杆位于解锁位置时,锁定部从锁定槽脱离;限制片(41),形成在下轨道上,当锁定解除杆移动到解锁位置时,通过与锁定部抵接,限制该锁定部从相对应的前后移动限制槽向前方或者后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滑动地支撑座椅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的现有技术,已知具备左右一对下轨道,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而且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同时下端开放的多个锁定槽;上轨道,支撑座椅的座部,而且能够滑动地被左右下轨道支撑;锁定解除杆,将一部分收容在上轨道的内部空间中,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地被上轨道支撑;锁定部,当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位置时,嵌入到锁定槽中,当位于解锁位置时,从锁定槽脱离到下方;施力单元(弹簧),将锁定解除杆向锁定位置旋转施力。因此,当乘客没有对操作杆提供操作力时,通过施力单元的施力,锁定解除杆被保持在锁定位置,锁定部与任一个锁定槽卡合,因此座椅以及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滑动位置被保持。另一方面,如果乘客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力,将锁定解除杆旋转到解锁位置,则由于锁定部与锁定槽的卡合解除,因此座椅以及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能够滑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01359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7 - 1959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类型的滑动轨道装置中,在上轨道上形成下端开放的前后移动限制槽之后,与锁定解除杆的旋转动作联动,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弹簧构件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稍稍移动地被上轨道支撑,而且,在该弹簧构件上形成相对于前后移动限制槽以及锁定槽进行卡合脱离的上述锁定部。在该滑动轨道装置中,伴随着锁定解除杆向解锁位置的旋转动作,锁定部刚刚从锁定槽以及前后移动限制槽脱离到下方之后,锁定部(弹簧构件)有可能相对于上轨道稍稍进行前后移动。但是,如果锁定构件进行前后移动,则当将锁定解除杆返回到锁定位置时,锁定部与上轨道的下端面碰撞,有可能不会返回到前后移动限制槽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为用于限制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滑动的构件,与锁定解除杆的旋转动作联动而移动的锁定部相对于上轨道能够前后移动,同时,当锁定解除杆返回到锁定位置时,能够将锁定部可靠地返回到形成在上轨道上的前后移动限制槽内。(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轨道,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而且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同时一端开放的锁定槽;上轨道,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被该下轨道支撑;锁定解除杆,具备配置在该上轨道与下轨道的底壁之间的轨道内置部,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地被上轨道支撑;前后移动限制槽,形成在所述上轨道上,与所述锁定槽相同一侧的端部开放,沿着上下方向延伸;锁定部,相对于所述上轨道能够向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当所述锁定解除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锁定槽以及前后移动限制槽卡合,当所述锁定解除杆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部从所述锁定槽脱离;限制片,形成在所述上轨道上,夹着所述前后移动限制槽的开放端而位于闭塞端的相反侧,当所述锁定解除杆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时,通过与所述锁定部抵接,限制该锁定部从相对应的所述前后移动限制槽向前方或者后方移动。也可以具备旋转接触部,形成在所述轨道内置部的上面,与所述上轨道的顶面接触;施力单元,将所述轨道内置部向所述顶面侧施力。根据这样的构成,与在上轨道侧和锁定解除杆侧中的一侧设置旋转轴并且在另一侧形成旋转轴能够旋转地嵌合的轴承孔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构造简单。所述施力单元也可以具备所述锁定部,而且,将该锁定解除杆向所述锁定位置侧旋转施力。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够兼用施力单元和锁定部,因此与施力单元和锁定部为分别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也可以将位于穿过所述限制片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上并且能够与该限制片抵接的挡片设置在所述下轨道上。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够将限制片兼用为限制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滑动范围的限制单元,因此与在上轨道上分别于限制片而设置限制单元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如果使锁定解除杆旋转到解锁位置,则通过限制片机械地限制锁定部从相对应的前后移动限制槽向前方或者后方移动,因此在锁定部从前后移动限制槽脱离之后,如果将锁定解除杆返回到锁定位置,则锁定部顺利地移动到前后移动限制槽的内部。从而,能够可靠地返回到锁定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当上轨道滑动到前端位置时的滑动轨道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从滑动轨道装置的前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图3是从前斜上方观看滑动轨道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省略左侧的轨道从前斜下方观看滑动轨道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1的V— V箭头线的剖面图。图6是从下方观看处于分离状态的上轨道与锁定弹簧的中央部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从处于组装状态的上轨道、锁定解除杆、以及锁定弹簧的下方观看的立体图。图8是仅将上轨道做成纵剖侧视图而表示处于锁定状态时的上轨道、锁定解除杆、以及环形手柄的侧视图。图9是与处于解锁状态时的与图8相同的侧视图。图10是切断下轨道的外侧壁、上轨道的立壁以及被锁定壁而表示的处于锁定状态的上轨道和下轨道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示出锁定弹簧位于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时的状态的模式侧视图。图12是从下方观看上轨道和锁定解除杆的前端部、以及环形手柄的后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3是从锁定解除杆的下方观看的立体图。图14是放大示出锁定解除杆的前端部、施力弹簧、以及环形手柄的后端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将锁定解除杆的前端部、施力弹簧、以及环形手柄的后端部相互组装时的放大立体图。图16是省略施力弹簧示出环形手柄的后端部和锁定解除杆的前端部的放大纵剖侧视图。图17是将环形手柄向下方按下时的与图16相同的图。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3相同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示出上轨道的中央部和锁定解除杆的后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20是与图8相同的侧视图。图21是剖视上轨道而示出的上轨道、锁定解除杆、以及施力弹簧的立体图。图22是与图11相同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0、10’ 滑动座椅装置11 :座椅15 :滑动轨道装置20、20’ 轨道单元21 :下轨道22 :底壁22a :螺栓插入孔22b :定位孔23 :外壁部24:内壁部25 :锁定槽25a:倾斜引导面27 :垫片28 :贯通孔29a :前侧挡片29b:后侧挡片30 :固定螺栓(固定构件)31:头部(突出部)32:凸缘33 :螺纹部35、35’ 上轨道35a :卡止片36 :基部36a :顶面部36b :侧壁部37 :杆收纳槽38 :立壁39 :被锁定壁40 :前后移动限制槽41:限制片42、43 :卡止片47、47’ 锁定解除杆47a:轨道内置部47b :棱线部47c :肋部47d :基壁47e :锁定弹黃插入孔47f :前侧锁定弹簧卡止孔47g :后侧锁定弹簧卡止孔47h:锁定爪(锁定部)48:中间部48a :容纳凹部49 :窄幅部50 :旋转接触凸部(旋转接触部)51 :侧壁52 :弹簧挂槽(第一卡合部)52b :棱线部53 :锁定弹簧卡止孔(第二卡合部)54 :弹簧卡止孔55 :连接部56 :前方限制部57 :前方允许空间58:凹部59 :后方允许空间60 :后方限制片60a:后方限制部61 :连接空间63 :锁定弹簧(施力单元)63’ 施力弹簧(施力单元)64:锁定部(锁定部)65 :前端卡止片66 :杆按压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2 JP 2010-1645841.一种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轨道,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而且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同时一端开放的锁定槽; 上轨道,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被该下轨道支撑; 锁定解除杆,具备配置在该上轨道与下轨道的底壁之间的轨道内置部,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地被上轨道支撑; 前后移动限制槽,形成在所述上轨道上,与所述锁定槽相同一侧的端部开放,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锁定部,相对于所述上轨道能够向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当所述锁定解除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锁定槽以及前后移动限制槽卡合,当所述锁定解除杆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部从所述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