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真空创伤处理系统中将至少两个管路区段结合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312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真空创伤处理系统中将至少两个管路区段(4,6)结合的连接装置(2),其中两个管路区段(4,6)相对于连接装置(2)设置在创伤侧,并且其中连接装置(2)在其背离创伤的侧上能够与引向真空产生装置的多管腔的第三管路区段(34)连接;连接装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成使得至少两个管路区段(4,6)多管腔地构建,并且这些管路区段(4,6)分别具有多管腔的、能够与连接装置(2)以可流通方式连接的连接端装置(16,18),并且使得两个创伤侧的管路区段(4,6)的彼此分离的管腔(8,10;12,14)也在连接装置(2)内部和在第三管路区段(34)内部保持彼此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在真空创伤处理系统中将至少两个管路区段结合的连接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真空创伤处理系统中将至少两个管路区段结合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两个管路区段相对于连接装置设置在创伤侧,并且引向一个创伤处的不同的创伤连接端或者引向相同患者的不同创伤处的创伤连接端,其中连接装置在其背离创伤的侧上能够与引向真空产生装置的多管腔的第三管路区段连接。申请人假设,这种用于将两个管路区段结合到第三管路区段的典型的Y型连接装置是已知的。在此假设下,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连接装置,其能够实现与至少两个创伤连接端的多管腔的流体联系,其中术语“流体”应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被理解,并且应当检测液体或气体的传送或者真空的产生。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开头提及类型的连接装置来解决,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管路区段多管腔地构建,并且这些管路区段分别具有多管腔的、能够与连接装置流体连接的连接端装置,并且两个创伤侧的管路区段的彼此分离的管腔在连接装置内部和在第三管路区段内部也彼此分离。由此可能的是,两个多管腔地构建的、来自相应的创伤连接端的、分别承载例如可插接并且尤其可卡锁的连接端装置的管路区段例如通过插接连接、旋拧连接等与连接装置耦接。于是,在连接装置内部,管路区段的彼此对应的管腔结合,并且于是与引向真空产生装置的第三管路区段的多个管腔之一以可流通方式连接。该连接也可以有利地借助第三管路区段上的例如可插接并且尤其可卡锁的连接端装置来建立。根据本专利技术,保证了两个创伤侧管路区段中 每个的彼此分离的管腔也在接下来的走向中保持彼此分离。这使得将相应的管路区段的至少两个管腔用于不同目的首次成为可能。例如,可以将一个管腔用于将真空施加到创伤上,并且将另一管腔用作冲洗通道,以将气态或液态的冲洗介质引向创伤和/或引向在先提及的管腔的靠近创伤的输出区域。所提及的连接装置主要可以由多个彼此分离的部件、尤其是多个Y型连接元件形成,这些部件与管路区段的相应的连接端装置协作。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提出,连接装置由一件式构建的连接件形成,其中其可以尤其并且优选地为注塑件。当前面提及一件式构成的连接件时,这并不表示不许设置附加的密封装置例如O型环或类似的密封辅助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下,一件式构建的连接件更确切而言表示连接件由单个的壳体件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在连接装置内部每两个创伤侧的管腔结合成一个背离创伤的管腔。然而也可能的是,连接装置构建用于多于两个的创伤侧管路区段,所述管路区段在其本身方面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管腔。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型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创伤侧的管腔成为背离创伤的管腔的相应的结合分别设置在平面中。这能够实现连接装置的比较简单的结构。此外证明为有利的是,多管腔的管路区段以及连接装置和管路区段上的相应的连接端装置具有管腔的并排布置。这也简化相应的管路区段上的连接端装置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构型,因为由此使得向外密封的耦接区域的构造和制造较不复杂。此外证明为适宜的是,连接装置在一侧、尤其创伤侧具有用于相应的连接端装置的阴性容纳部,并且在另一侧、尤其背离创伤的侧具有用于相应的连接端装置的阳性连接端。相反的方式也是可能的。如开头已经说明的那样,证明为有利的是,管路区段和连接装置的彼此分离的管腔中的一个管腔构建用于将真空施加到创伤上,并且另一管腔构建为冲洗通道,用于将气态或液态的冲洗介质引向创伤和/或引向在先提及的管腔的靠近创伤的输出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证明为有利的是,背离创伤的第三管路区段的管腔与能够以受控方式打开和关闭的冲洗连接端以可流通方式连接,以便将气态或液态的冲洗介质引向创伤和 /或引向创伤侧的管路区段的管腔的靠近创伤的输出区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应用,其中在背离创伤的管腔上施加有真空,并且在另一背离创伤的管腔上以受控并且间歇、即不连续的方式输送气态或液态的冲洗介质,以便溶解或防止在后提及的管腔的阻塞。本专利技术的主题还包括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装置(2)、至少两个多管腔的管路区段(其中两个管路区段相对于连接装置 设置在创伤侧并且分别具有用于与连接装置耦接的连接端装置)和设置在连接装置的背离创伤的侧上的多管腔的第三管路区段构成的整体,其中多管腔的第三管路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管腔能够与真空产生装置连接,并且至少一个管腔能够与用于引入流体的冲洗介质的可控连接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和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形式的视图和下面的描述来得出。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具有创伤侧和背离创伤的连接端装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透视图,其中仅表示出多管腔的管路区段;附图2a+2b示出了根据图1的部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附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2,其用于结合两个分别为双管腔的管路区段 4、6,这些管路区段仅示意性地表示并且引向一个或多个创伤,也即引向基本上真空密封的创伤覆盖部或创伤连接端(未示出)。管路区段4、6分别具有两个管腔8、10或12、14。管路区段4、6或其管腔8、10和12、14以向外密封的方式配备有连接端装置16、18,例如插接适配器形式的连接端装置。在示例性示出的情况下配备有阳性连接端插头19的这些连接端装置16、18又可以向外压力密封地与连接装置2以可流通方式连接。在示例性示出的情况下,为此连接装置2以用于连接端装置16、18的阳性连接端插头19的阴性容纳部21构成。 为了密封地连接,连接端装置16、18在其连接端插头19上还具有O型环20形式的外部密封装置。连接装置2在示例性示出的情况下包括优选一件式构建的基体22,其中其又可以示例性并且有利地为注塑件。 以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方式,在连接装置2内部,管路区段4、6的管腔8、12和10、 14分别结合到一个背离创伤的管腔24、26。如可以从图2a和图2b得出的,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连接装置2内部,管路区段4或6的管腔8、12和10、14分别在一个平面中结合, 即每两个管腔结合成一个管腔。在连接装置2的背离创伤的侧上,该连接装置2具有两个分别为单管腔的输出端,这些输出端在示例性示出的情况下构建为阳性插头部件28、30,并且与带有阴性容纳部33的背离创伤的连接端装置32共同作用。连接端装置32在其本身方面与具有管腔36、38的双管腔的管路区段34以可流通方式连接,并且引向未示出的真空产生装置。特别有利的是,背离创伤的管路区段34的管腔36、38并非二者都与真空产生装置连通,而是管腔36、38之一有利地构建为用于输送流体的、即气态或液态的冲洗介质的冲洗通道,冲洗介质可以在需要时和/或根据确定的要求而受控地朝着创伤释放。以该方式, 基于单个的真空产生装置和冲洗控制装置(两者均未示出),一方面可以将真空同时通过两个彼此分离的管路区段4、6施加到相同创伤的不同的创伤连接端或相同患者的多个创伤的创伤连接端上,并且另一方面同时保证对于每个创伤连接 端的冲洗可能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13 DE 102010034292.01.一种用于在真空创伤处理系统中结合至少两个管路区段(4,6)的连接装置(2),其中所述两个管路区段(4,6)均相对于所述连接装置(2)设置在创伤侧,并且其中所述连接装置(2)在其背离创伤的侧上能够与引向真空产生装置的多管腔的第三管路区段(3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管路区段(4,6)以多管腔的方式构建,并且这些管路区段 (4,6)分别具有多管腔的、能够与所述连接装置(2)以可流通方式连接的连接端装置(16, 18),并且创伤侧的所述两个管路区段(4,6)的彼此分离的管腔(8,10 ;12,14)也在所述连接装置(2)内部并且在所述第三管路区段(34)内部保持彼此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区段(34)也具有用于耦接到所述连接装置(2)上的连接端装置(3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由一件式构建的连接件(22)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构建为注塑件。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装置(2)内部,每两个创伤侧的管腔(8,12 ;10,14)结合成一个背离创伤的管腔(24,26)。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创伤侧的至少两个管腔(8,12 ;10,14)成为一个背离创伤的管腔(24,26)的相应的结合分别设置在平面中。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管腔的所述管路区段(4,6,34)、所述连接装置(2)和所述连接端装置(16,18,32)具有管腔的并排式布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埃尔·克罗伊扎特阿克赛尔·埃克施泰因于尔根·霍夫施泰特尔
申请(专利权)人:保罗·哈特曼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