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核心元件及一转动杆体,其中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延伸设有一容置空间;核心元件容置在容置空间中,核心元件的前端设有一插接头,该插接头对应于该开口,核心元件邻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轨道部;该转动杆体邻近一端的位置枢设在该壳体上,且该转动杆体的一端延伸至该壳体外,该转动杆体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该轨道部上。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使用者仅需小幅转动该转动杆体,便能快速地将该插接头推出至该壳体外,且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精简,故制造厂商能以自动化组装的方式制作该行动式电子装置,不仅大幅节省生产成本,更能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主要是在一壳体内设置一核心元件,且该壳体上枢设有一转动杆体,该核心元件邻近后端的位置设有一轨道部,当该转动杆体旋转时,其推动部即可在轨道部中滑动,并同时推动或拉动该核心元件,使该核心元件前端的插接头能移动至该壳体外或壳体内。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小型的行动式电子装置(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例如蓝牙转接器、随身碟、读卡机、WiFi转接器等,由于该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体积极小,故使用者能将其放入至口袋中随身携带。此种行动式电子装置多半是在一壳体内设置一核心元件(core element),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核心元件,主要包括有一电路板及一插接头,该电路板可为一快闪存储器模块或一无线通讯模块等,但并不以此为限,而插接头的形式则包括火线(FireWire)、外接式序列ATA (External Serial ATA,简称eSATA)及万用串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等形式。该插接头能插接在一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的连接器上,使该行动式电子装置能与该电子设备连接后,彼此进行信息传递。承上,目前有许多厂商在制造前述行动式电子装置时,常会将其插接头设计为伸缩式插接头,令使用者能将插接头推出或转出至行动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外,亦能将插接头收入至壳体内,以在行动式电子装置不与其他电子设备连接时,插接头能隐藏于壳体中,进而受到壳体的保护。然而,根据专利技术人长期研究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结构仍存在许多缺失有待改进。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一种能通过转动推出插接头的行动式电子装置1,其中核心元件10位于行动式电子装置I的壳体11内,且核心元件10的前端是一插接头100,请参阅图2所示,该核心元件10内部设置有一电路板101。该行动式电子装置I包括一轨道元件12、一滑块13、一曲轴14及一转动块15。其中,该轨道元件12与该核心元件10相连接,该滑块13与曲轴14相结合,而该滑块13能在该轨道元件12的滑轨中滑动,此外,该转动块15穿过壳体11,而与该曲轴14相连接。请参阅图1、图2所示,当使用者欲将插接头100推出至壳体11外时,使用者必须朝一方向转动该转动块15,使该曲轴14以转动块15为中心旋转,此时,曲轴14即可带动滑块13,令滑块13在轨道元件12的滑轨中滑动,使得该轨道元件12推动核心元件10,并令插接头100移动至壳体11外。另一方面,使用者亦可反方向转动该转动块15,使该曲轴14旋转后,带动滑块13及轨道元件12,进而将核心元件10拉回,使插接头100移动至壳体11内。但是,根据专利技术人研究后发现,当使用者使用此种行动式电子装置I时,转动该转动块15的角度必须达到180度,方能完全将插接头100推出至壳体11外,过大的转动角度设计对使用者而言并不顺手且相当不方便。不仅如此,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I的结构过于复杂,且元件数量过多,故制造厂商较难以自动化的方式组装行动式电子装置1,而必须采取人工组装的方式制造该行动式电子装置1,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再者,制造厂商组装行动式电子装置I时,必须从不同的方向,将核心元件10、轨道元件12、滑块13、曲轴14及转动块15逐一组装至壳体11上,此不仅造成组装效率低落,更由于元件数量过多等因素,增加了组装错误或失误的可能性,导致产品的良品率提高,相当不理想。最重要的是,更由于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I的结构过于复杂,相当不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导致装置的体积常难以符合使用及设计需求,非常不理想。因此,如何改善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诸多问题,令使用者通过小幅转动一转动杆体,便能快速地将插接头推出至壳体外,以提高使用便利性,并有效简化行动式电子装置的结构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且通过精简的结构发挥出装置小型化的优势,即为本专利技术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诸多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期能大幅简化行动式电子装置的结构设计,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的目的,并令使用者能快速且轻易地推出或收回插接头,增加行动式电子装置的使用便利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核心元件及一转动杆体,其中该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延伸设有一容置空间;该核心元件被容置在该容置空间中,该核心元件内设有一电路板,且该核心元件的前端设有一插接头,该插接头与该电路板相连接,且该插接头对应于该开口,该核心元件邻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轨道部;该转动杆体邻近一端的位置枢设在该壳体上,且该转动杆体的一端是一拨动部,该拨动部延伸至该壳体外,以供使用者拨动,该转动杆体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该轨道部上,在该插接头被收合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状态下,该推动部位于该轨道部的一端,在该转动杆体的一端朝向一方向旋转(如使用者拨动该转动杆体),使该转动杆体的另一端朝向该壳体的开口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该推动部即推抵该轨道部,进而推动该核心元件,使该插接头被推出至该壳体外,且该推动部同时沿着该轨道部,移动至该轨道部的另一端,另,在该插接头已伸出至该壳体外,且该转动杆体的一端朝向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该推动部即拉动该轨道部,进而拉动该核心元件,使该插接头被拉入至该壳体中,且该推动部同时沿着该轨道部,移动至该轨道部的一端。如此,使用者仅需小幅转动该转动杆体,便能快速地将该插接头推出至该壳体外。再者,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元件数量及构形精简,故制造厂商能以自动化组装的方式,快速地制作出该行动式电子装置,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乃该核心元件包括一托盘,该托盘能承载该电路板,且该轨道部设于该托盘邻近后端的位置,该托盘受力后能在该壳体内前后滑动,使该插接头能移动至壳体外或壳体内。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乃该轨道部的轴线(两端的连线)与该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轴线之间保持一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如此,该推动部能顺畅地在该轨道部中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目的,乃该推动部与第一枢接部的连线,与该行动式电子装置的轴线之间保持一第二角度,且该第二角度小于45度。如此,将能避免插接头在插接的过程中,自动收回至该壳体内,以提高该行动式电子装置的使用便利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行动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示意图;及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行动式电子装置 ............ 3、7壳体............ 30、70上壳体............ 301下壳体............ 302开口............ 303容置空间............ 304,704第二枢接部............ 305第二转动限制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动推出式的行动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一侧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延伸设有一容置空间;一核心元件,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核心元件内设有一电路板,且所述核心元件的前端设有一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且所述插接头对应于所述开口,所述核心元件邻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轨道部;及一转动杆体,其邻近一端的位置枢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转动杆体的一端为一拨动部,所述拨动部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转动杆体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轨道部上,在所述插接头被收合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状态下,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轨道部的一端,在所述转动杆体的一端朝向一方向旋转,使所述转动杆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壳体的开口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推动部即推抵所述轨道部,进而推动所述核心元件,使所述插接头被推出至所述壳体外,且所述推动部同时沿着所述轨道部,移动至所述轨道部的另一端;在所述插接头已伸出至所述壳体外,且所述转动杆体的一端朝向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推动部即拉动所述轨道部,进而拉动所述核心元件,使所述插接头被拉入至所述壳体中,且所述推动部同时沿着所述轨道部,移动至所述轨道部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天启,
申请(专利权)人:麻天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