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099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OLED器件中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由半透明电极层,以及与半透明电极层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组成。由于非透明电极层具有的图案与有机材料层确定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相对,因此,不会影响器件的开口率,并且,与半透明电极层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可以减小半透明电极层的方阻,提高OLED器件阴极的电流传导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非透明电极层的图案有效地控制OLED器件的显示视角,实现在特定角度才能观看到画面,以保证显示的保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光电显示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具有主动发光、高亮度、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大视角以及工作温度范围宽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先进的新型平板显示装置。OLED是一种多膜层叠合结构,在一对电极中夹设若干层有机材料层,当施以适当的电压时,电子和空穴从相应的电极注入到有机材料层中,在传输中的相应位 置处相遇复合,释放能量并发光。主动型AM-OLED是在每个像素单元内均设置薄膜晶体管来控制像素单元的开关。OLED为电流型器件,其亮度与电流的关系接近线性,要得到高亮度的显示效果,单个薄膜晶体管无法满足其所需的高电流,就必须要设置补偿电路来进行补偿。这样,每个像素单元需要更多的薄膜晶体管和补偿电路来驱动,而几乎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和补偿电路将占据基板的大部分面积,这会降低底发光型AM-OLED器件的分辨率和开口率,而顶发光型AM-OLED器件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实现顶发光型AM-OLED器件,需要半透明的顶电极作为阴极,一般采用超薄的合金材料制备,但超薄的合金材料具有较大的方阻,不利于电子注入,会降低电流的传导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顶发光型OLED中阴极的电流传导能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由下到上依次具有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以及密封层,所述第二电极具体包括半透明电极层,以及与所述半透明电极层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所述非透明电极层的图案与所述有机材料层确定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相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相连的补偿电路;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绝缘层的图案;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各像素单元内形成有机材料层;在所述有机材料层上形成半透明电极层,以及与所述半透明电极层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所述半透明电极层和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组成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电极上形成密封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OLED器件中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由半透明电极层,以及与半透明电极层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组成。由于非透明电极层具有的图案与有机材料层确定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相对,因此,不会影响器件的开口率,并且,与半透明电极层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可以减小半透明电极层的方阻,提高OLED器件阴极的电流传导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非透明电极层的图案有效地控制OLED器件的显示视角,实现在特定角度才能观看到画面,以保证显示的保密性。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中各层薄膜厚度和形状不反映OLED器件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01,在基板01上由下到上依次具有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02、有机材料层03、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04以及密封层05,其中,第二电极04具体包括半透明电极层041,以及与半透明电极层041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042 ;非透明电极层042的图案与有机材料层03确定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相对。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设置绝缘层06,利用绝缘层06的图案在基板01上划分各像素单元的区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04由半透明电极层041,以及与半透明电极层041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042组成。由于非透明电极层042具有的图案与有机材料层03确定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相对,因此,不会影响器件的开口率,并且,与半透明电极层041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042可以减小第二电极04的方阻,提高OLED器件阴极的电流传导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非透明电极层042的图案有效地控制OLED器件的显示视角,实现在特定角度才能观看到画面,以保证显示的保密性。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器件的尺寸和亮度需求,设置多层非透明电极层042,也可以仅设置一层非透明电极层042,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地,非透明电极层042可以仅位于半透明电极层041与有机材料层03之间,也可以如图1所示仅位于半透明电极层041与密封层05之间,还可以在半透明电极层041与有机材料层03之间以及半透明电极层041与密封层05之间同时设置非透明电极层042,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地,各非透明电极层042都是由多个条状电极组成的,各条状电极可以位于相邻列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也可以位于相邻行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还可以同时位于相邻行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以及位于相邻列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即组成网格状结构。位于相邻列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的条状电极可以限制器件左右两边的视角,增强显示的保密性;而位于相邻行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的条状电极可以限制器件上下两边的视角,增强显示的保密性。具体地,为了有效地控制OLED器件的显示视角,实现在特定角度才能观看到画面,以保证显示的保密性,非透明电极层042的厚度不能太薄,一般控制在1 -2微米为佳。具体地,制备半透明电极层041的材料可以为Ag、Mg、Al、AgMg合金、AgAl合金、ITO或ZnSnO等;制备非透明电极层042的材料可以为Ag、Mg、Al、Mo、Cr、Au、Cu及其合金坐寸o进一步地,为了增加OLED器件的透光性,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04还可以包括光学增透层043,该光学增透层043位于第二电极04的膜层结构的顶层,即光学增透层043位于半透明电极层041和非透明电极层042之上。在具体实施时,光学增透层043的厚度一般在IO-1OOnm之间为佳。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lOl、在基板上形成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以及与第一电极电性相连的补偿电路。具体地,第一电极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合金或金属氧化物、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材料,在此不做限定。在具体实施时,步骤SlOl中形成的第一电极可以采用溅射、热蒸镀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通过显影和刻蚀等工艺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由下到上依次具有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以及密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具体包括:半透明电极层,以及与所述半透明电极层电性相连的至少一层非透明电极层;所述非透明电极层的图案与所述有机材料层确定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林于军胜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