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适应光学校正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自适应光学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激光核聚变装置像差校正和人眼像差校正成像等领域。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都是通过自适应光学技术来测量并校正诸如大气扰动,光学元器件或者生物组织本身所导致的各种像差,以达到消除或减少像差对成像或光束质量的影响。常见的像差校正系统通常包含由一台波前传感器和一台变形镜由波前传感器负责像差测量,由变形镜根据测量结果实现像差校正。如目前常见的人眼眼底组织高分辨率成像系统。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种单变形镜自适应光学系统通常存在对人眼低阶像差校正不足或高阶像差校正无法校正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对眼底的成像质量。上述单变形镜系统的校正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和由于人眼像差分布特点及常用的变形镜的性质有关。人眼像差存在分布不均匀性,面形较简单的低阶像差往往值较大,高阶像差虽然值较小,但面形复杂;而出于体积和成本方面考虑。目前常用于人眼像差校正的微机械薄膜变形镜通常分为两种,一种驱动单元较少行程较大,另一种驱动单元较多行程较小。因此无论单独使用哪一种变形镜,都会存在低阶校正不完全或高阶无法校正等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双变形镜人眼像差自适应光学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激光光源、分光镜、孔径匹配系统I、孔径匹配系统II、孔径匹配系统III、波前传感器、变形镜I、变形镜II和控制计算机;所述分光镜、孔径匹配系统I、变形镜I、孔径匹配系统II、变形镜II、孔径匹配系统III在同一光路上,含有人眼波前像差的光束经过孔径匹配系统I后由变形镜I反射,再经孔径匹配系统II后由变形镜II反射,然后经孔径匹配系统III后进入波前传感器,计算机利用波前传感器获得的畸变波前信息实现模式解耦,并进一步根据不同变形镜校正能力分别计算控制信号,驱动变形镜I和变形镜II实现波前像差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