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门的冲击吸收用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631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动门的冲击吸收用缓冲器。组装在冲击吸收/门引入机构上的冲击吸收用缓冲器在其内部具有活塞。若使滑动门在关闭的方向上移动,则连结在该滑动门上的杆的一端堵塞形成在活塞的中心部的压力释放孔。于是,由于对活塞的移动产生阻力,因此吸收滑动门关闭时的冲击。另一方面,若使滑动门在打开的方向上移动,则杆从活塞离开,其结果,活塞的压力释放孔敞开,冲击阻尼介质(油)在该压力释放孔中流动,因此滑动门的移动变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吸收安装在门框上的滑动门与窗框冲突时的冲击的滑动门冲击吸收机构所用的缓冲器。
技术介绍
在图1所示的机床I中,利用罩2覆盖加工空间,防止切粉、冷却剂在周围飞散。此时,为了取出或放入加工物,存在设置滑动门3 (以下称为门)的场合。机床的门3根据使用状况存在以一天1000次以上的高频率进行开闭的场合,另夕卜,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存在以较大的速度开闭的场合。因此,为了安装在门框上的门3不会由于随着开闭而与门框冲突时的冲击导致门3或罩2破损,并且,设置在罩2上的数值控制装置4等设备不会受到冲击的影响,需要吸收冲击。作为该冲击缓和的方法之一,安装冲击吸收用缓冲器(吸收门开闭时的冲击,同时将门引入到开闭端的机构)是有效的。使用图2、图3、图4说明将冲击吸收用缓冲器用于冲击吸收/门引入机构5的例子。如图2所示,冲击吸收/门引入机构5通过基板7固定在门框6上,由冲击吸收用缓冲器8与凸轮机构9等构成。另外,在图2 图4中,门3向左移动的方向是门打开的方向。该冲击吸收/门引入机构5与安装在门3上的销10协作地利用冲击吸收用缓冲器8吸收门关闭时的冲击。该冲击吸收用缓冲器8具备缸11、在该缸11中出入的杆12。如图3所示,这些缸11及杆12配置为其轴线与中心轴线P —致,该中心轴线P与门3的滑动方向平行地设定。凸轮机构9由凸轮13、形成在上述基板7上的导向槽14及拉伸弹簧15等构成。如图4所示,凸轮13在基部18大致V字形地结合下方的鄂部16与上方的配合部17,呈在鄂部16与配合部17之间设置配合槽19的形状。并且,在鄂部16的前端部设置第一滚子从动件20,在配合部17的中间部设置第二滚子从动件21,将它们嵌合在上述的导向槽14中。另外,凸轮13与上述第二滚子从动件21同轴且能转动地与杆12的前端部连结,将拉伸弹簧15的前端卡定在其基部18上。该拉伸弹簧15的后端配合在基板7的后部,拉伸弹簧15总是维持为拉伸状态。如图4所示,导向槽14具有前方从水平向下方弯曲大约90°的前方弯曲部22。在该导向槽14中,从其前方弯曲部22到后方的部分为水平部23。该导向槽14的水平部23的中心轴线与中心轴线P—致,该中心轴线P与上述门3的滑动方向平行地设定。在门3向关闭方向移动且完全关闭前的、冲击吸收动作的初期(图3),安装在门3上的销10进入凸轮13的配合槽19中,与配合部17碰撞。此时,凸轮13被拉伸弹簧15向后方(右侧)拉,在以第二滚子从动件21为中心在图3中沿逆时针旋转方向上受到力,另外,鄂部16的第一滚子从动件20嵌入导向槽14的前方弯曲部22的底部附近。另夕卜,若门3继续向关闭方向移动,则凸轮13克服拉伸弹簧15的拉力,以第二滚子从动件21为中心在图3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滚子从动件20脱离导向槽14的前方弯曲部22,移动到水平部23。同时,如图4所示,安装在门3上的销10配合在凸轮13的配合槽19的槽底(基部18侧)。另外,若门3向关闭方向移动,则凸轮13通过第一滚子从动件20与第二滚子从动件21 —起与导向槽14的水平部23配合,以使配合槽19的开口向上方的姿势被导向槽14的水平部23引导并向后方移动。此时,通过与凸轮13连结的杆12,利用压力室内的阻尼介质(油等流体)使冲击吸收用缓冲器8内的活塞(未图示)移动,利用随此的阻尼介质的流动阻力,吸收门3的动量。这样,缓和门3关闭时的冲击。另外,在冲击吸收动作的后期,门3的动量变小,为小于阻尼介质的流动阻力的程度,但通过拉伸弹簧15把持凸轮13并向后方拉到末端位置,能够将门3完全关闭。在打开门3时相反,在打开门3的操作中,安装在门3上的销10使与该销10配合的凸轮13向前方(左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杆12脱离缸11。杆12的该移动通过下述机构等设定为轻快地拔出在缸11内的活塞上设置止回阀等阀机构,在活塞在压力室内的阻尼介质中向后方移动时对阻尼介质的移动进行阻尼,但在向前方移动时,释放阻尼介质的移动。随着门3的打开方向移动与销10配合,并移动的凸轮13通过第一滚子从动件20在导向槽14的前端嵌入前方弯曲部22,另外,也利用拉伸弹簧15的作用,以第二滚子从动件21为中心在图3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配合槽19的开口朝向前方。在该状态下,安装在门3上的销10能够从凸轮13的配合槽19向前方容易地拔出,之后,销10离开凸轮13,切断冲击吸收用缓冲器8与门3的关系。因此,门3能够向敞开方向自如地移动。另外,伴随凸轮13的前方移动,被拉伸的拉伸弹簧15由于第一滚子从动件20与导向槽14的前方弯曲部22配合而使凸轮13无法移动,因此维持该拉伸状态。这种冲击吸收用缓冲器在日本专利第4436154号中公开有其一个例子,另外,利用止回阀等只吸收上述活塞的一方向移动时的冲击的结构的液压缓冲器在日本专利第3766970号及日本专利第4430577号中公开有其一个例子。吸收门开闭时的冲击的冲击吸收用缓冲器在关闭门的位置(或打开的位置)可靠地吸收冲击,另一方面,需要打开门时的(或关闭时的)阻力小。因此,缓冲器需要为只在门向一方向移动时为阻力,在相反方向移动时不为阻力的结构。在市售的缓冲器或一般的液压缓冲器中,采用在活塞上设置可动的阀体而扩大或缩小流体的流道的方法(日本专利第4436154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766970号公报)、或将利用金属球阻塞的孔构成的单向阀用于活塞的方法(日本专利第4430577号公报)。但是,若设置可动的阀体或使用单向阀机构,则由于需要支撑阀体或金属球及防止该金属球的脱落的结构,因此部件的形状变得复杂,存在高成本的问题。另外,门利用缓冲器受到缓冲作用,例如从到达关闭位置后,快速进行向其相反方向移动的操作也对实现开闭的速度化是必须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下述那样的缓冲机构。分离缓冲器的杆与缓冲器内部的活塞(产生缓冲器的阻力的部件)。构成为,在活塞上设置贯通活塞的前后的压力释放孔,在推入杆的场合,利用杆的前端部堵塞活塞的压力释放孔而对活塞的移动施加阻力,在拉拔杆的场合,通过不论活塞是否追随都拉开活塞,使上述的压力释放孔敞开,使阻尼介质通过该压力释放孔回流,不对活塞的移动产生阻力。该缓冲器使用作为阻尼介质的流体(油、水、空气等)的湍流阻力、粘性阻力(总称为流动阻力)而吸收冲击,在使用油的场合,称为液压缓冲器。另外,在该缓冲机构中,由于无法利用杆拉出活塞,因此使用在将杆从缸中拉出后,使活塞返回原来的位置的加力部件(弹簧或橡胶等弹性体、被封入的空气等)。在该场合,活塞向前方(门的打开方向)移动时的流动体阻力利用设在活塞上的上述压力释放孔较大地减少。相反,在推入杆时,利用杆的端部堵塞压力释放孔,阻尼介质无法从压力释放孔中流出,例如,流体只通过使设在活塞的外周与缸之间的活塞的前后连通的阻尼孔流动。因此,活塞向后方移动时的动作阻力(流动体阻力)变大。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滑动门冲击吸收机构的缓冲器用于吸收在安装在门框上的滑动门与上述门框碰撞时的冲击,具备具有填充有阻尼介质的压力室的缸;能在上述缸内滑动,并对上述缸内的上述阻尼介质进行加压的活塞;在与上述活塞对上述阻尼介质进行加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上述活塞加力的弹簧;与安装在上述滑动门上的销配合的凸轮;以及一端连结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门的冲击吸收用缓冲器,其用于吸收在安装在门框上的滑动门与上述门框碰撞时的冲击,并用于滑动门冲击吸收机构,该滑动门的冲击吸收用缓冲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填充有阻尼介质的压力室的缸;能在上述缸内滑动,并对上述缸内的上述阻尼介质进行加压的活塞;在与上述活塞对上述阻尼介质进行加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上述活塞加力的弹簧;与安装在上述滑动门上的销配合的凸轮;以及一端连结在上述凸轮上,另一端插入上述缸内的杆,若上述杆伴随上述滑动门的打开或关闭方向的移动被推入上述缸内,则该杆与上述活塞抵接,并且,若上述杆伴随上述滑动门的关闭或打开方向的移动被从上述缸拔出,则该杆从上述活塞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口雄三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