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树脂产品部分和废料部分的切开分离时能够抑制毛边产生、无需毛边除去工序而提高了生产性、并且也能够应对较薄的树脂产品的树脂成形用模具和使用该模具制造的树脂产品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在模具(3)的浇口(5)形成的槽口(凸部)配置在距离树脂产品室(1)较近的部位,在切开分离时使应力集中在因槽口而使树脂变薄的部位(凹部11a),在该部位切断。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毛边(30)的产生地将树脂产品部分(1a)和废料部分(5a)切开分离。此外,即使在产生毛边(30)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槽口的设置位置、大小来控制毛边形状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在树脂产品部分和废料部分切开分离时能够抑制毛边产生的侧浇口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树脂成形用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构成,在下模具设置有形成树脂产品部分的树脂产品室。此外,在下模具设置有用于对树脂产品室注入树脂材料的流道(runner),与该流道相接地设置有用于使树脂产品部分从废料部分切开分离的浇口。该浇口是较细的槽或贯通孔,设置在树脂产品室与流道的交界。该浇口存在侧浇口和潜伏浇口(submarine gate)两种结构。图6是表示使用具有侧浇口的树脂成形用模具500形成树脂产品的状况的图,该图(a)是模具500整体的截面图,该图(b)是对模具500注入树脂材料58成形的截面图,该图(c)是成形后从模具取下已固化的树脂材料58后的主要部分截面图,该图(d)是将树脂产品部分51a和废料部分55a切开分离后的图。其中,图中的符号60是上模具52与下模具53的接缝,被称为分型线。在具有侧浇口的树脂成形用模具500中,在下模具53的表面挖掘树脂产品室51、浇口 54和流道55,成形后,树脂产品部分51a与废料部分55a成为一体地被取出。浇口 54指的是连接树脂产品室51和流道55的部分,比流道略浅且与分型线水平地被挖掘。之后,对废料部分55a施力将废料部分55a从树脂产品部分51a切开分离。该侧浇口的优点在于由于对模具500挖掘形成流道55,流道55位于树脂产品59上面,因此能够使树脂产品59的厚度P较薄。图7是表示使用具有潜伏浇口的树脂成形用模具600形成树脂产品的状况的图,该图(a)是模具600整体的截面图,该图(b)是将树脂材料68注入模具60成形的截面图,该图(C)、Cd)是成形后从模具取下已固化的树脂材料68并将树脂产品部分61a与废料部分65a切开分尚的图。在具有潜伏浇口的树脂成形用模具600中,是在下模具63打开贯通孔作为流道65和浇口 64,通过该贯通孔使树脂材料68流入树脂产品室61的结构。成形后,仅将树脂产品部分61a从树脂产品室61取出。这样,使树脂材料68流入的流道65是在下模具63打开的贯通孔,成形后,仅将树脂产品部分61a从下侧垂直地向上方顶起而从废料部分65a切开分离来完成树脂产品69。将树脂产品部分61a向上方顶起是通过使树脂产品室61的底部61b向上方移动而进行的。通过这样将树脂产品部分61a顶起,切开分离是用刀具切断的方式进行,抑制了毛边的产生。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 使对在模具中形成的型腔(cavity)注入熔化树脂的部分即浇口,在距离为了形成埋设IC模块的埋设用凹部的模具突出部最远的位置的型腔内侧壁形成,在与形成有该浇口的型腔内侧壁相对的型腔内侧壁,与上述型腔连接形成溢流空间,将熔化树脂以填充到型腔内和溢流空间内的方式从上述浇口注入进行注塑成形。由此,提供能够高效率地制造较薄部不会产生弯曲和不良成形部分、具有充分的对于弯曲负荷的强度的IC卡用卡基件的IC卡用卡基件制造方法和IC卡用卡基件的制造用模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862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两种浇口分别存在缺点。(I)为侧浇口的情况下,在成形时树脂产品部分51a和废料部分55a在保持连接的状态下完成。也就是,树脂产品部分51a和废料部分55a,在废料部分55a的与浇口 54对应的部分54a为较薄的状态下连接。于是,通过在与该浇口 54对应的较薄部分54a切开分尚,使树脂产品部分51a分尚。图8 (a)是从上面(俯视)方向看图6 (d)中C的部分的图。此外,图8 (b)是图6 (d)的C的部分的放大图。在树脂产品部分51a和废料部分55a切开分尚时,如图8 (a)中符号71所不,在与烧口 54对应的部分54a内不规则地断裂,或者,如图(b)所示,在切断面形成了超过允许值的高度R的毛边70。因此在后面工序中需要去毛边作业。该切断面存在超过允许值大小的毛边70时,在该面为与其他部件的接合面的树脂产品中,不能与要接合的部件一侧的面紧密地进行面接合。(2)为潜伏浇口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在下模具63上使作为流道65的贯通孔横向打开,所以树脂产品室61的深度较深,厚度Q的较厚的树脂产品69成为对象。因此,不能应对较薄的树脂产品。此外,在专利文献I中,没有记载使用具有侧浇口的树脂成形模具,通过使浇口作成凸部或楔部,在将树脂产品部分和废料部分切断时使应力集中在凸部或楔部形成的树脂部而切开分离,抑制毛边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能够在树脂产品部分和废料部分的切断时抑制毛边产生,无需毛边除去工序而提高了生产性,也能够应对较薄的树脂产品的树脂成形用模具和使用该模具制造的树脂产品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具有下模具和与该下模具相接触地固定在该下模具上的上模具的、具有侧浇口的树脂成形用模具,构成为在上述下模具的表面层具有作为树脂产品室的凹部;作为树脂材料的通路的、成为流道的槽;和连接上述凹部与上述槽并且比上述槽的深度浅的浇口,在该浇口上设置与上述凹部相接触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到上述下模具表面的深度比上述浇口的深度浅。此外,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突出部是上部带有圆度的凸部即可。此外,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突出部是楔状地突出的凸部即可。此外,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具有下模具和与该下模具相接触地固定在该下模具上的上模具的、具有侧浇口的树脂成形用模具,构成为在上述 下模具的表面层上具有作为树脂产品室的凹部;作为树脂材料的通路的、成为流道的槽; 和连接上述凹部与上述槽并且比上述槽的深度浅的浇口,使上述浇口倾斜作成楔部,上述 楔部的顶点朝向上述上模具突出即可。此外,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使用技术方案I 4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形用模具制造的树脂产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上述下模具与上述上 模具以相接触的方式固定的工序;通过上述流道对树脂产品室注入树脂材料使该树脂固化 成形的工序;从上述上模具和上述下模具取出已固化的上述树脂材料的工序;将在上述树 脂产品室形成的树脂产品部分和在上述流道形成的废料部分在上述凸部或上述楔部形成 的树脂部切开分离,形成抑制了毛边的高度的树脂产品的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在模具的浇口上形成的槽口(notch)(凸部)设置在距离树脂 产品部分较近的部位,在切开分离时使应力集中在因槽口而树脂变薄的部位(凹部),在该 部位切断。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毛边的产生地将树脂产品部分和废料部分切开分离。此外, 即使在产生毛边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槽口的设置位置和大小控制毛边形状等。此外,通过在浇口上设置棱(edge)(楔部)而能够对成形树脂进行锐利的切割,应 力集中在该部位,所以树脂产品部分和废料部分的切开分离变得容易,能够抑制毛边的高 度。如上所述,通过抑制毛边的产生,不需要后工序的毛边除去作业,提高了生产性。此外,树脂成形用模具使用陶瓷或不锈钢等硬度较高的材料,能够防止棱的磨耗 和缺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树脂成形用模具100的结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成形用模具,具有下模具和与该下模具相接触地固定在该下模具上的上模具,并且具有侧浇口,该树脂成形用模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具的表面层具有:作为树脂产品室的凹部;作为树脂材料的通路的、成为流道的槽;和连接所述凹部与所述槽并且比所述槽的深度浅的浇口,在所述浇口上设置与所述凹部相接触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到所述下模具表面的深度比所述浇口的深度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博文,芦野仁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