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正大学专利>正文

面铣式戟齿轮与螺旋伞齿轮齿面纵向曲率修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108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面铣式戟齿轮与螺旋伞齿轮齿面纵向曲率修整方法,在保持刀头原有的几何外型条件下,提供一动态刀位半径运动,配合摇台转动,刀位半径随着摇台转动而变化,此时刀盘中心在机器平面的运动轨迹为一曲线。在不改变刀头原有设定下进行齿面纵向曲率的修整,完全解决了现行齿面修整时所产生的安装公差带范围与接触齿印区域大小的矛盾,增加了安装公差带的范围,齿面接触面积并不因此而缩小,这新方法的提出将对戟齿轮或者螺旋伞齿轮提供一低成本高效率的纵向曲面修整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齿面纵向曲率修整方法,特别是指一种面铣式戟齿轮与螺旋伞齿轮(即蜗线伞齿轮)齿面纵向曲率修整方法。
技术介绍
齿面纵向曲率修整目的在于改变齿轮对接触齿印区域的大小。目前业界所使用的修整方法为1).改变刀具头几何形状例如1991年9月3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044,127号中提出以修整过的砂轮外型进行齿形的修整;2).修整摇台与工件齿轮间的滚比关系,进行齿面纵向曲率的修整运动如1988年11月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4,780,990号所示。但齿面纵向曲率修整后,齿轮对安装公差(V-H值)往往也随之改变,现在业界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当接触齿印变大时(降低接触时的赫兹应力),齿轮对安装公差带范围(V-H值)却缩小。对于一齿轮对品质好与坏的两项指针安装公差带范围与接触齿印区域大小往往产生矛盾冲突。近年来,多轴同动计算机数控(CNC)戟齿轮创成机已渐渐取代传统摇台式戟齿轮创成机。多轴同动戟齿轮创成机运动方式为卡式直角形式运动。如美国专利公告第4,981,402号为多轴戟齿轮创成机器,其整体机器共计六个自由度,包含三个回转轴刀具轴、工件轴及机器齿根角轴,及三个平移轴X、Y、Z,此三个平移轴安排方式为卡式直角形式。刀具轴与工件轴的空间关系由机器齿根角轴及三个直角平移轴(X、Y、Z)来描述。如WIPO专利公告第WO02/066193号为一种伞齿轮制造方法及制造机器,其整体机器共计六个自由度,包含三个回转轴刀具轴、工件轴及齿根角轴,及三个平移轴X、Y、Z,此三个平移轴安排方式也是卡式直角形式。刀具轴与工件轴的空间关系由齿根角轴及三个直角平移轴(X、Y、Z)来描述,传统设计齿根角轴由摇台构成。现在业界的齿面纵向曲率修整方法不外乎采用改变刀头几何外型或者修正摇台转角与工件齿轮转角间的滚比关系这两种方式。然而改变刀头几何外型往往其相对的机械设定也随之需要重新设定,造成加工时间的成本浪费。现在业界所使用的摇台型戟齿轮创成机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摇台型戟齿轮创成机刀盘1是架在转盘角板2上,刀盘1上则排列安装刀片。转盘角板2则架设于一偏心圆盘3上,刀头的倾斜角度由i(转盘角板2),j(偏心圆盘3)两个转角来控制。偏心圆盘3则架在摇台转盘5上。当戟齿轮创成机器刀头不倾斜时,i=0,j=0,刀盘1直接架于摇台转盘5上。摇台刀位半径SR为摇台轴线a-a与刀盘轴线b-b间在机器参考平面上的最短距离。此机器平面为一固联在机座上且其法向量为摇台轴线a-a。当摇台转动时,通过刀盘1与工件齿轮4间的相对运动进行齿轮的创成切削动作。现在业界所使用的摇台型戟齿轮创成机其刀位半径在创成齿轮过程中为一固定值,当摇台转动时,刀盘中心在机器平面上运动轨迹为一圆弧,摇台转角q与刀位半径SR决定了刀盘中心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安装公差带范围与接触齿印区域大小矛盾冲突,使修整过后的齿轮对能安装容易但不牺牲齿面接触强度,提高其产品价值。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在保持刀头原有的几何外型条件下,提供一动态刀位半径运动,配合摇台转动,刀位半径随着摇台转动而变化,此时刀盘中心在机器平面的运动轨迹为一曲线。动态刀位半径运动及摇台转角为工件齿轮转角或者摇台转角的非线性函数。所述非线性函数为一高阶多项式表示式。给定任意处欲修整量后,刀具沿齿面法向量方向移动一修整量距离,对应出在机台平面上刀盘中心新的位置,给定齿面多点欲修整量后,可对应出相对的刀盘中心新位置,通过这些新位置,可求得动态刀位半径运动及摇台转角高阶多项式的系数。刀盘中心的曲线轨迹由固定的刀位半径以及变化工件齿轮轴线(c-c)与摇台轴线(a-a)间的垂直距离(Em)来达成。动态刀位半径运动可应用于戟齿轮和螺旋伞齿轮创成机。动态刀位半径运动转换至卡式直角形式运动的计算机数控(CNC)戟齿轮和螺旋伞齿轮创成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动态刀位半径运动配合摇台的转动进行齿面纵向曲率的一种修整方法,在不改变刀头设定下进行齿面纵向曲率的修整,完全解决了现行齿面修整时所产生的矛盾,增加了安装公差带的范围,齿面接触面积并不因此而缩小,这新方法的提出将对戟齿轮或者螺旋伞齿轮提供一低成本高效率的纵向曲面修整方法。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现行摇台型戟齿轮创成机装置构造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概念说明图。图3是动态刀位半径运动与刀具法向截面修整运动说明图。图3a是图3中A-A剖视图。图4是小齿轮凸面齿面误差图。图5是小齿轮凹面齿面误差图。图6是齿面纵向曲率修整前后齿面初始位置接触区及运动误差比较图。图7是齿面纵向曲率修整前后齿面中点位置接触区及运动误差比较图。图8是齿面纵向曲率修整前后齿面大端位置接触区及运动误差比较图。图9是齿面纵向曲率修整前后齿面小端位置接触区及运动误差比较图。图10是创成小齿轮凸面修整前后刀盘中心运动轨迹比较图。图11是创成小齿轮凹面修整前后刀盘中心运动轨迹比较图。图12是使用现行的改变刀盘半径进行齿面修整后齿面接触区及运动误差图。图13是多轴同动卡式直角形式运动戟齿轮创成机机器系统的刀具与工件齿轮相对空间位置说明图。图14是戟齿轮创成机机器系统的机械设定转换(摇台型转换成卡式直角形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齿面纵向曲率修整方法将现行的固定的刀位半径修正成动态,提供现行摇台型戟齿轮创成机一新的运动自由度。当齿面曲率进行修整时,刀位半径随着摇台转动而随之变化,此时刀盘1中心在机器平面的运动轨迹为一曲线,而非现行摇台型戟齿轮创成机之圆弧轨迹。μg代表刀盘转角,当工件齿轮使用面滚法创成时,刀盘转角μg将与工件转角Φ1成一比例运动关系;然而当工件齿轮使用面铣法创成时,则两转角之间并无关联。工件齿轮轴线c-c与摇台轴线a-a间的相对位置及相对方向由底下机械设定参数所决定摇台架于滑块6上,滑块6与基座7的相对位置B决定切齿的深度。旋转块8与基座7间的夹角为机械齿根角γm,控制齿轮创成时刀头顶点的轨迹方向。滑块9架于旋转块8上,用于调整工件齿轮在齿根角方向位置A。滑块10架于滑块9上,用于调整工件齿轮轴线c-c与摇台轴线a-a间垂直距离Em。一戟齿轮对或者螺旋伞齿轮对接触齿印及其刀具与齿面间的接触路径图如图2所示。图2为大齿轮齿面11与小齿轮齿面12的接触投影面,图2中虚线部分13代表刀具创成小齿轮过程中的接触线,每一条接触线13代表不同的工件创成转角Φ1。戟齿轮对或者螺旋伞齿轮对为点接触,因此在齿轮对的每一啮合转角皆可找到一接触点及其相对应的接触椭圆,综合这些接触点及接触椭圆便是齿轮对齿面接触路径14及接触齿印区15。当进行齿面纵向区修整运动时,为了使修整后的齿轮对接触赫兹应力与修整前相同,且齿轮对的安装公差(V-H值)能增加,因此,在刀具创成接触齿印区15时,其机械设定能尽量与修整前相同,当创成非接触齿印区16、17时,修改其机械设定。我们通过底下所提的修整理论来达成此一想法。考虑一假想齿轮18安装于滑块6上,假想齿轮18的转轴与摇台轴线a-a相同。假想齿轮18的一个齿面为刀头运动轨迹所组成。刀头与假想齿轮18间的修整运动关系如图3及图3a所示。小齿轮法向截面19、修正前刀具位置20、修正后刀盘中心运动轨迹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铣式戟齿轮与螺旋伞齿轮齿面纵向曲率修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刀头原有的几何外型条件,提供一动态刀位半径运动,配合摇台转动,刀位半径随着摇台转动而变化,此时刀盘中心在机器平面的运动轨迹为一曲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展华王培郁
申请(专利权)人:中正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