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用于对实验材料进行剪力及拉力的实验,其包括试验台、剪力加载装置及拉力加载装置;剪力加载装置包括千斤顶,千斤顶顶抵在实验材料的上方;拉力加载装置安装在试验台的两侧,包括第一固定钢架、第二固定钢架及砝码,第一固定钢架和第二固定钢架分别固定在试验台的两侧,且面向实验材料的一侧面,第一固定钢架与实验材料的一侧面相连,砝码滑动安装在第二固定钢架上,且砝码与实验材料的另一侧面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拆装、简单、能够有效的测量到一种材料或者两种材料粘结面的复合受力性能。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用于实验室,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传统的力学性能实验已不够满足人们对材料的研究,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材料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对于两种材料粘合在一起的粘结面的力学性能的研究。例如,大多数复合墙体其外侧与内侧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在实际情况下,由于两种材料具有不同的膨胀系数和收缩性能,往往使其粘结面产生相对滑动趋势,导致剪应力存在。同时由于材料收缩和建筑外部的风力影响,产生垂直于粘结面的剥离正应力,因此材料的粘结面处于两种应力同时作用的状态。但是,目前能够对试件同时施加两种应力的实验仪器价格非常昂贵,如三轴试验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以解决目前对材料的复合受力性能研究的仪器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用于对实验材料进行剪力及拉力的实验,包括试验台、剪力加载装置及拉力加载装置;剪力加载装置包括千斤顶,千斤顶顶抵在实验材料的上方;拉力加载装置安装在试验台的两侧;拉力加载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钢架、第二固定钢架及砝码,第一固定钢架和第二固定钢架分别固定在试验台的两侧,且面向实验材料的一侧面,第一固定钢架与实验材料的一侧面相连,砝码滑动安装在第二固定钢架上,且砝码与实验材料的另一侧面相连。进一步地,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还包括传力钢板、第一钢绞线及第二钢绞线,实验材料的两侧粘结传力钢板,传力钢板的中心安装拉环,第一固定钢架通过第一钢绞线连接在拉环上,砝码通过第二钢绞线连接在另外一个拉环上。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钢架上安装有可调式滑轮,第二钢绞线绕过可调式滑轮后和砝码连接。进一步地,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试验台上的小车,实验材料包括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第二材料粘结在第一材料的两侧,其中第二材料分别放置在小车上,小车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材料的宽度相适应。进一步地,试验台的周围安装有隔离保护网,隔离保护网的高度与实验材料的高度相适应。进一步地,剪力加载装置还包括反力架及测力计,反力架位于千斤顶的正上方,反力架的下端安装测力计,测力计的下端再连接千斤顶的上端,千斤顶可操作地顶抵第一材料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每一第一固定钢架和每一第二固定钢架分别包括钢立柱、钢梁及螺杆,钢立柱为中间镂空的结构,钢立柱的顶端开有螺纹孔,螺杆穿过螺纹孔延伸到钢立柱的镂空部位,钢梁安装在螺杆的下端。进一步地,钢梁的水平高度与实验材料的中心的水平高度相适应。进一步地,拉力加载装置还包括第一钢绞线,第一钢绞线的一端连接传力钢板的拉环,第一钢绞线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钢架的钢梁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拉力加载装置还包括第二钢绞线及砝码,第二固定钢架的钢梁上安装有可调式滑轮,第二钢绞线的一端连接传力钢板的拉环,第二钢绞线的另一端绕过可调式滑轮后与砝码相连。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拆装、简单、能够有效的测量到一种材料或者两种材料粘结面的复合受力性能。且本技术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用于实验室,成本较低。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的实验材料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的固定钢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I,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用于对实验材料I进行剪力及拉力的实验。该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2、小车3、剪力加载装置4、拉力加载装置5及传力钢板6。请结合参见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实验材料I由两种不同的材料粘结而成的,包括第一材料11和两个第二材料12,两块第二材料12分别粘结在第一材料11的两侧。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实验材料I也可以只由一种材料组成。优选地,每一第二材料12的外侧通过环氧树脂粘贴传力钢板6。传力钢板6的刚度较大,且能够将集中在一个点的水平拉力转化为均布的载荷。本实施方式中,给传力钢板6的中间施加一个力,传力钢板6可将力转化为分布在第二材料12上的均布载荷。每一传力钢板6的中心安装一拉环61。试验台2为表面光滑且刚度较大的水平台,以防止摩擦及变形对实验性能的影响。小车3置在试验台2的上表面,且小车3带有车轮,以减少小车3与试验台2的摩擦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试验台2上并排放置两辆小车3,实验材料I的两侧的第二材料12分别放置在小车3上,小车3与小车3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材料11的宽度相适应,第一材料11处于悬空状态。优选地,试验台2的周围安装有隔离保护网21,隔离保护网21的高度与实验材料I的高度相适应,以防止实验材料I被破坏时,实验材料I向四周飞溅。剪力加载装置4包括反力架41、测力计42及千斤顶43。反力架41固定安装在本技术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的正上方,为剪力加载装置4提供支撑。优选地,反力架41的高度可以调节。反力架41的下端固定安装一测力计42,测力计42的下端再连接千斤顶43的上端,千斤顶43施加的力,可通过测力计42测出来。施力时,千斤顶43的下端顶抵第一材料11的上表面。拉力加载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钢架51、第二固定钢架52及砝码53。第一固定钢架51、第二固定钢架52分别固定在隔离保护网21的两侧。请参见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钢架51、第二固定钢架52分别包括钢立柱501、钢梁502及螺杆503,钢立柱501为中间镂空的结构,钢立柱501的顶端开有螺纹孔,螺杆503穿过螺纹孔延伸到钢立柱501的镂空部位,钢梁502安装在螺杆503的下端,旋转螺杆503,钢梁502也随着上下移动,从而调节钢梁502的水平高度,使得钢梁502的水平高度与实验材料I的中心的水平高度相适应。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钢架51通过第一钢绞线54与固定在实验材料I的传力钢板6相连接。具体地,第一钢绞线54的一端连接与第一固定钢架51相近的传力钢板6的拉环61,第一钢绞线54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钢架51的钢梁502垂直连接,调节螺杆503,使得第一钢绞线54水平。第二固定钢架52的钢梁502上安装有可调式滑轮56,调节第二固定钢架52的螺杆503,使得可调式滑轮56与传力钢板6的拉环61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第二钢绞线55的一端连接拉环61,第二钢绞线55的另一端绕过可调式滑轮56连接砝码53,调节可调式滑轮56,使得第二钢绞线55垂直于传力钢板6,同时可根据具体需施加的力增加或减少砝码53。优选地,第二钢绞线55的另一端绕过可调式滑轮56连接一吊篮(附图未示出),砝码53装载在吊篮里。使用本技术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用于对实验材料(1)进行剪力及拉力的实验,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2)、剪力加载装置(4)及拉力加载装置(5);?所述剪力加载装置(4)包括千斤顶(43),所述千斤顶(43)顶抵在所述实验材料(1)的上方;?所述拉力加载装置(5)安装在所述试验台(2)的两侧;所述拉力加载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钢架(51)、第二固定钢架(52)及砝码(53),所述第一固定钢架(51)和所述第二固定钢架(52)分别固定在所述试验台(2)的两侧,且面向实验材料(1)的一侧面,所述第一固定钢架(51)与所述实验材料(1)的一侧面相连,所述砝码(53)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钢架(52)上,且所述砝码(53)与所述实验材料(1)的另一侧面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用于对实验材料(I)进行剪力及拉力的实验,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2)、剪力加载装置(4)及拉力加载装置(5); 所述剪力加载装置(4 )包括千斤顶(43 ),所述千斤顶(43 )顶抵在所述实验材料(I)的上方; 所述拉力加载装置(5)安装在所述试验台(2)的两侧;所述拉力加载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钢架(51)、第二固定钢架(52)及砝码(53),所述第一固定钢架(51)和所述第二固定钢架(52)分别固定在所述试验台(2)的两侧,且面向实验材料(I)的一侧面,所述第一固定钢架(51)与所述实验材料(I)的一侧面相连,所述砝码(53)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钢架(52)上,且所述砝码(53)与所述实验材料(I)的另一侧面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还包括传力钢板(6)、第一钢绞线(54)及第二钢绞线(55),所述实验材料(O的两侧粘结所述传力钢板(6),所述传力钢板(6)的中心安装拉环(61),所述第一固定钢架(51)通过第一钢绞线(54)连接在所述拉环(61)上,所述砝码(53)通过第二钢绞线(55)连接在另外一个所述拉环(6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钢架(52 )上安装有可调式滑轮(56 ),所述第二钢绞线(55 )绕过所述可调式滑轮(56 )后和所述砝码(5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压复合受力性能实验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试验台(2)上的小车(3),所述实验材料(I)包括第一材料(11)和第二材料(12),所述第二材料(12)粘贴在所述第一材料(11)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材料(12)分别放置在所述小车(3)上,所述小车(3)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材料(11)的宽度相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军,梁建国,喻杰,肖逸夫,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