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风室换向燃烧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111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煤锅炉,具体地说是一种双风室换向燃烧锅炉,风室通过风室隔板被分隔成双风室,每个风室均连通有炉排风箱;主送风道通过两个一次风风道分别与每个风室的炉排风箱相连,两个一次风风道交替开闭;燃烧室位于炉墙内、并位于双风室的上方,对流管束位于炉墙内的上方,在对流管束与燃烧室之间设有带烟气出口窗的炉拱,该炉拱的上方设有遮烟板,炉墙的顶部开有出烟口;由烟气出口窗排出的烟气通过遮烟板遮挡、由外向内横向冲刷对流管束,并由出口窗排出炉墙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双风室非同时送风,使炉膛内的煤分成两部分先后燃烧,锅炉吸热部分采用对流管束横向冲刷,达到锅炉消烟降尘提高热效率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风室换向燃烧锅炉
[0001 ] 本技术涉及燃煤锅炉,具体地说是一种双风室换向燃烧锅炉。
技术介绍
现在常用的小型锅炉主要是立式固定炉排燃煤锅炉和卧式双层炉排反向燃烧锅炉。其中立式固定炉排燃煤锅炉存在以下缺点I.烟尘量大、冒黑烟;送风直接作用于整个煤层,使煤层表面细颗粒来不及充分燃烧就被烟气带走,产生锅炉冒黑烟的问题。2.保温效果差;锅炉容水的部分直接裸露,锅炉自身保温性能较差,散热量大,降低锅炉热效率。3.锅炉高度问题;由于立式锅炉的结构问题使之横向冲刷受热面较少,大多为纵向冲刷受热面,换热系数较低,从而使锅炉高度很难降低。而卧式双层炉排反向燃料锅炉的缺点如下I.水冷炉排作为主要燃烧炉排,容易造成磨损。2.新煤加在水冷炉排上,容易焖火烟气阻力较大,流通不好,操作不好易造成冒黑烟。3.操作人员易混淆直接在下层固定炉排上加煤燃烧,使之失去双层炉排反向燃烧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风室换向燃烧锅炉。该锅炉利用双风室先后送风,使炉膛内的煤分成两部分先后燃烧,锅炉吸热部分采用对流管束横向冲刷,达到锅炉消烟降尘提高热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风室换向燃烧锅炉。该锅炉在锅炉两侧增加了二次风搅动火焰,便煤层充分燃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对流管束、遮烟板、炉拱、燃烧室、炉排风箱、风室、炉墙、主送风道及一次风风道,其中风室通过风室隔板被分隔成双风室,每个风室均连通有炉排风箱;所述主送风道通过两个一次风风道分别与每个风室的炉排风箱相连,两个一次风风道交替开闭;所述燃烧室位于炉墙内、并位于所述双风室的上方,所述对流管束位于炉墙内的上方, 在对流管束与燃烧室之间设有带烟气出口窗的炉拱,该炉拱的上方设有遮烟板,所述炉墙的顶部开有出烟口 ;由所述烟气出口窗排出的烟气通过遮烟板遮挡、由外向内横向冲刷对流管束,并由所述出口窗排出炉墙外。其中所述燃烧室两侧的炉墙上分别设有与燃烧室相连通的二次风管,两侧的二次风管均与所述主送风道相连通;所述燃烧室两侧的炉墙内安装有与对流管束相连通的炉墙埋管;每侧的炉墙埋管均位于该侧二次风管的外侧;所述两个一次风风道上均安装有风道蝶阀,两个风道蝶阀的工作状态相反,即其中一个风道蝶阀处于开启的工作状态,另一个风道蝶阀则处于关闭的工作状态;所述遮烟板位于烟气出口窗的正上方;所述风室被风室隔板分隔成体积相同的第一风室及第二风室,所述与第一、二风室连通的炉排风箱分别位于第一、二风室的外侧。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I.本技术利用双风室非同时送风,使炉膛内的煤分成两部分先后燃烧,使锅炉烟尘量大大降低,解决小型立式锅炉冒黑烟的问题;锅炉吸热部分采用对流管束横向冲刷,达到锅炉提高换热效果。2.本技术在锅炉两侧增加二次风搅动火焰,保证煤层充分燃烧。3.本技术在燃烧室左右两侧炉墙里设置了炉墙埋管,锅炉保温性能好,降低了散热损失,从而提闻了锅炉热效率。4.本技术体积小,减小占用空间,降低锅炉房成本,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其中1为出烟口,2为对流管束,3为遮烟板,4为炉拱,5为二次风管,6为炉墙埋管,7为燃烧室,8为炉排风箱,9为第一风室,10为风室隔板,11为第二风室,12为烟气出口窗,13为炉墙耐火层,14为保温层,15为风道蝶阀,16为主送风道,17为一次风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对流管束2、遮烟板3、炉拱4、二次风管5、炉墙埋管6、燃烧室7、炉排风箱8、风室、炉墙、主送风道16及一次风风道17,其中炉墙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炉墙耐火层13及保温层14,炉墙耐火层13的材料可为耐火水泥,保温层14的材料可为保温砖或蛭石粉;风室位于燃烧室7下方、为燃烧室7送风,风室被风室隔板10分隔成体积相同的第一风室9及第二风室11,每个风室均连通有炉排风箱8,与第一、二风室 9、11连通的炉排风箱8分别位于第一、二风室9、11的外侧。第一、二风室9、11上方的炉墙内为燃烧室7,对流管束2位于炉墙内的上方,在对流管束2与燃烧室7之间的炉墙内壁向中间延伸、形成炉拱4,该炉拱4的中间开有烟气出口窗12。在烟气出口窗12的正上方设有遮烟板3,由所述烟气出口窗12排出的烟气通过遮烟板3遮挡、由外向内横向冲刷对流管束2 ;炉墙的顶部中间开有出烟口 1,横向冲刷过对流管束2的烟气由该出烟口 I排出炉墙外。主送风道16分成三个支路,其中两支路通过两个一次风风道17分别与每个风室的炉排风箱8相连,另一支路接出两个二次风管5,两个二次风管5分别位于燃烧室7两侧的炉墙上,并与燃烧室7相连通。两个一次风风道17上均安装有风道蝶阀15,两个风道蝶阀15的工作状态相反,即其中一个风道蝶阀15处于开启的工作状态,另一个风道蝶阀15 则处于关闭的工作状态,这样即使得两个一次风风道17交替开闭。燃烧室7两侧的炉墙内还安装有与对流管束2相连通的炉墙埋管6,每侧的炉墙埋管6均位于该侧二次风管5的外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炉排采用双风室独立送风。锅炉送风由主送风道16分成三部分,其中两部分通过两侧的一次风风道17分别送入两侧的炉排风箱8,再进入由风室隔板10完全隔开的第一风室9和第二风室11,最后进入燃烧室7。一次风风道17上由风道蝶阀15控制风量,不同时开闭,使燃烧室7内的煤分成两部分先后燃烧;另一部分风送入由主送风道16接出的两侧二次风管5中,两侧同时送风。炉排左侧送风时,燃烧室左侧煤层燃烧,部分火焰会覆盖右侧煤层,右侧煤层表面的细颗粒不会被风吹走而在火焰的覆盖下燃烧,同时右侧煤层会产生部分煤气在二次风的作用下充分燃烧。左侧煤层燃尽后,停止左侧送风,清除大部分灰渣加入新煤,同时右侧开始送风,使右侧煤层进行充分燃烧,右侧部分火焰又会覆盖左侧煤层,燃烧细颗粒和部分煤气。燃烧室7左右炉墙里的炉墙埋管6,能很好地降低锅炉散热,提高锅炉热效率。烟气从燃烧室7上方的炉拱4中间部位的烟气出口窗12出来后,被烟气出口窗12正上方的遮烟板3遮挡,进而由锅炉两侧进入锅炉上部,由外向内横向对对流管束 2冲刷,达到锅炉消烟降尘、提高锅炉换热效果,然后由锅炉的出烟口 I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风室换向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流管束(2)、遮烟板(3)、炉拱(4)、燃烧室(7)、炉排风箱(8)、风室、炉墙、主送风道(16)及一次风风道(17),其中风室通过风室隔板(10)被分隔成双风室,每个风室均连通有炉排风箱(8);所述主送风道(16)通过两个一次风风道(17)分别与每个风室的炉排风箱(8)相连,两个一次风风道(17)交替开闭;所述燃烧室(7)位于炉墙内、并位于所述双风室的上方,所述对流管束(2)位于炉墙内的上方,在对流管束(2)与燃烧室(7)之间设有带烟气出口窗(12)的炉拱(4),该炉拱(4)的上方设有遮烟板(3),所述炉墙的顶部开有出烟口(1);由所述烟气出口窗(12)排出的烟气通过遮烟板(3)遮挡、由外向内横向冲刷对流管束(2),并由所述出口窗(1)排出炉墙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风室换向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流管束(2)、遮烟板(3)、炉拱(4)、燃烧室(7)、炉排风箱(8)、风室、炉墙、主送风道(16)及一次风风道(17),其中风室通过风室隔板(10)被分隔成双风室,每个风室均连通有炉排风箱(8);所述主送风道(16)通过两个一次风风道(17)分别与每个风室的炉排风箱(8)相连,两个一次风风道(17)交替开闭;所述燃烧室(7 )位于炉墙内、并位于所述双风室的上方,所述对流管束(2 )位于炉墙内的上方,在对流管束(2 )与燃烧室(7 )之间设有带烟气出口窗(12 )的炉拱(4),该炉拱(4)的上方设有遮烟板(3),所述炉墙的顶部开有出烟口( I);由所述烟气出口窗(12)排出的烟气通过遮烟板(3 )遮挡、由外向内横向冲刷对流管束(2 ),并由所述出口窗(I)排出炉墙外。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风室换向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7)两侧的炉墙上分别设有与燃烧室(7)相连通的二次风管(5),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宪军邹洪顺卞忠飚詹力中刘凤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前进锅炉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