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角避震装置,包括一挡板,挡板形状与墙角相配合,所述挡板的一边铰接于墙角的墙体上;当扳动助力板使挡板活动旋转至某一角度时,挡板可固定卡合在墙角上,此时挡板与墙角形成一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可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挡板结构,向人们提供一安全避震空间,且其上的通风结构及荧光层的设置,更有利于人们的避震与援救工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角避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墙角避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对人类的危害相当大,除了会导致大量房屋倒塌,财产受损之外,最大的危害就是地震可以直接夺走人类的生命。地震造成伤亡主要是因为没有可靠的空间进行避震。 如果居住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中,在地震发生时向外逃跑明显是不可取的,因为当发生大型破坏性地震的时候房屋可能瞬间倒塌,最佳最可取的方法当是原地避震,等待救援。然而即便人们按指引,找到房间正确的地方进行避震,也难免会受伤,例如,人站在墙角处,虽然该方位的安全性高,但是如果其上方的墙体塌陷或其它物品落下,也十分容易使人收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墙角的避震装置,其通过挡板结构的设置,提供给人们一个安全的避震空间,且其上的通风结构设置,更利于人们的避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墙角避震装置,包括一挡板,挡板形状与墙角相配合,所述挡板的一边铰接于墙角的墙体上;当扳动助力板使挡板活动旋转至某一角度时,挡板可固定卡合在墙角上,此时挡板与墙角形成一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可与外界连通。所述挡板为一三角形挡板,为了使内部空间可与外界连通,其上贯设有若干个通孔。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个通孔分布在三角形的边缘上。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为轻质钢板。作为优选,所述轻质钢板内外两侧各设有橡胶层。为了使避震装置在黑暗中仍可引人注意,在挡板外侧最外层设有一荧光层。作为优选,所述挡板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储物袋。作为优选,所述挡板内侧固定有一助力板。作为优选,所述助力板为“L形”板,其长边固定在挡板内侧上,其短边为人手着力部,向挡板内侧方向伸出。作为优选,所述助力板的人手着力部包裹有橡胶保护层。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如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通过在墙角设置挡板机构,向人们提供一安全避震空间,且其上的透光换气通孔结构及荧光层的设置,更有利于人们的避震与援救工作。挡板上装置的助力板,便于人们在地震的短时间内迅速放下挡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常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挡板与助力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挡板上安装有助力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I—挡板;2—墙体;11—轻质钢板;12—橡I父层;13—突光层;14一通孔;15—储物袋。16—助力板,161-长边;162_短边,163-橡胶保护层。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挡板1,挡板I为正三角形,其一边铰接在墙体2上;所述挡板I可活动旋转,当其旋转至某一角度时,将固定卡合在墙角上,三边分别与墙体2、地面紧贴,如图2所示。如图3和4所示,所述挡板I为层叠式结构,中间层为轻质钢板11,在轻质钢板11的两侧分别设有橡胶层12,在外侧的橡胶层12上涂有荧光层13 ;所述挡板I上贯设若干个通孔14,其分布在正三角形的两条非铰接边上;挡板内侧设置有两个储物袋15。在挡板I内侧上固定一“L形”助力板16,所述“L型”助力板16的长边161固定在挡板I的内侧上,短边(人手着力部)162上包裹有橡胶保护层163,该助力板16的材料可采用硬质木板,或者为轻质钢板。本技术应用于避震之时,当发生地震时,通过施力于“L型”助力板16的短边(人手着力部)162可十分方便地带动挡板I放下,从而人们便能安全地躲入墙角,即由图I变成图2的状态。由于挡板I上通孔14的作用,人们躲进挡板I后,仍然可以透气呼吸、感光,且可向外传达信号光源等引起营救者的注意。挡板I内侧设有储物袋15,储物袋15内装有水、干粮等必需品,当人们避震处于挡板I内时,可以通过储物袋15里的物品维持身体所需。而在日常生活中,挡板I处于图I的状态,不影响人们生活。在挡板I的层叠式中,中间的轻质钢板11是用于维持挡板I的强度,保护人体不受物品下落的伤害;橡胶层12主要起缓冲砸落物体冲击力的作用;而挡板I外侧的荧光层13主要是在发生地震后处于黑暗时,其能发光吸引营救的注意,有助于救援行动。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权利要求1.一种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挡板,挡板形状与墙角相配合,所述挡板的一边铰接于墙角的墙体上;当挡板活动旋转至某一角度时,其另一边可固定卡合在墙角的另一面墙体上,此时挡板与墙角形成一可容纳人体的内部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一三角形挡板,其上贯穿有若干个用于透光换气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通孔分布在三角形挡板的边缘上。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轻质钢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钢板内外两侧各设有橡月父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挡板外侧最外层设有一荧光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储物袋。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内侧固定有一助力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板为“L形”板,其长边固定在挡板内侧上,其短边为人手着力部,向挡板内侧方向伸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板的人手着力部包裹有橡胶保护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墙角避震装置,包括一挡板,挡板形状与墙角相配合,所述挡板的一边铰接于墙角的墙体上;当扳动助力板使挡板活动旋转至某一角度时,挡板可固定卡合在墙角上,此时挡板与墙角形成一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可与外界连通。本技术通过挡板结构,向人们提供一安全避震空间,且其上的通风结构及荧光层的设置,更有利于人们的避震与援救工作。文档编号E04H9/02GK202810306SQ201220493579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专利技术者端木清仪 申请人:端木清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角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挡板,挡板形状与墙角相配合,所述挡板的一边铰接于墙角的墙体上;当挡板活动旋转至某一角度时,其另一边可固定卡合在墙角的另一面墙体上,此时挡板与墙角形成一可容纳人体的内部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端木清仪,
申请(专利权)人:端木清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