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721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沥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包括左侧输油管道、右侧输油管道、沥青泵、回油管道和排油管道。左、右侧输油管道通过输油阀与沥青储罐连接,左、右侧输油管道分别通过沥青泵与拌合楼连接。回油管道通过卸油阀连接到卸油管道,两头分别通过回油阀与输油管道连接,左、右侧输油管道、回油管道和卸油管道为双层管道,内层为沥青管道,外层为导热油通道。导热油通道通过导热油管道连接到导热油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将两套拌合楼连接联起来,解决了两套或多套拌合楼沥青储罐中沥青互相利用的问题,并且可以将沥青储罐中剩余的沥青通过卸油管道卸掉,优化了沥青及筑路材料的拌合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筑路设备
,涉及一种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
技术介绍
拌合楼用于混合浙青和筑路材料的混合,现有技术为每台浙青混合料拌合楼标准配备固定数量的浙青储罐使用。随着筑路技术和施工要求的提高,每个拌合站要求安装两套拌合楼,两个拌合楼设有两套独立的浙青输油管道系统,当一套拌合楼出现问题不能生产时,其罐中的浙青就不能使用,尤其是另一套浙青拌合楼急需浙青时,问题变更为严重。此外。管路没有设置单独的清空罐中浙青的设备,更换不同标号浙青或设备移动时无法做到罐内全部清空,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及施工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通过输油连接管道将两套浙青拌合楼的连接起来,能够相互供油,并能够将浙青储罐中的浙青全部抽出,起到清罐的作用。本技术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包括左侧输油管道、右侧输油管道和浙青泵。左侧输油管道通过左侧输油阀与浙青储罐连接,右侧输油管道通过右侧输油阀与浙青储罐连接。左侧输油管道和右侧输油管道分别通过浙青泵与拌合楼原管道连接。输油连接管道还设有回油管道和排油管道,回油管道一头通过左侧回油阀与左侧输油管道连接,另一头通过右侧回油阀与右侧输油管道连接;回油管道通过卸油阀与卸油管道连接。左侧输油管道、右侧输油管道、回油管道和卸油管道为双层管道,内层为浙青管道,外层为导热油通道。左侧输油管道的导热油通道与左侧导热油管道连接,右侧输油管道、回油管道和卸油管道的导热油通道与右侧导热油管道连接。左、右侧导热油管道连接到导热油循环系统。左侧回油阀距左侧输油管道距离为10 15cm,右侧回油阀距右侧输油管道距离为10 15cm。卸油管道由回油管道向空中的安装高度为5. O 5. 5m,卸油阀到回油管道的距离为10 15cm。本技术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通过左、右侧输油管道,浙青泵、回油管道、卸油管道和各管道阀门有效地将两套拌合楼连接起来。当一套拌合楼需要另一套拌合楼供应浙青时,启动供油系统,可以将浙青供应到另一拌合楼中,解决了两套或多套拌合楼的浙青储罐中浙青互相利用问题,优化了浙青及筑路材料的拌合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停工或更换浙青时,可以将浙青储罐中剩余的浙青通过卸油管道卸掉,起到清罐作用。输油管道、回油管道和卸油管道均采用双层管道,外层导热油通道与导热油管道连接,导热油管道与导热油系统连接,通过导热油系统循环加热输油管道中的浙青,有利于顺利完成输油管路的浙青输送。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3为泄油管道示意图。其中I—左侧导热油阀、2—左侧输油管道、3—卸油阀、4一右侧回油阀、5—右侧输油管道、6—右侧输油阀、7—右侧导热油阀、8—左侧输油阀、9一回油管道、IO—左侧回油阀、11一浙青泵、12—卸油管道、13—左侧导热油管道、14一右侧导热油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如图I、图2所示,包括左侧输油管道2、右侧输油管道5、浙青泵11、回油管道9和卸油管道12。左侧输油管道通过左侧输油阀8与浙青储罐连接,右侧输油管道5通过右侧输油阀6与浙青储罐连接。左侧输油管道和右侧输油管道分别通过浙青泵11与拌合楼原管道连接。回油管道一头通过左侧回油阀10与左侧输油管道连接,左侧回油阀距左侧输油管道距离为15cm ;另一头通过右侧回油阀4与右侧输油管道连接,右侧回油阀距右侧输油管道距离为15cm。如图3所示,回油管道通9过卸油阀3与卸油管道12连接,卸油阀3到回油管道的距离为15cm。卸油管道由回油管道向空中的安装高度为5. 5m。左侧输油管道2、右侧输油管道5、回油管道9和卸油管道12均为双层管道,内层为浙青管道,外层为导热油通道。左侧输油管道2的导热油通道与左侧导热油管道13连接,左侧导热油管道设有左侧导热油阀I。右侧输油管道2、回油管道9和卸油管道12的导热油通道与右侧导热油管道14连接,右侧导热油管道设有右侧导热油阀7。左、右侧导热油管道与导热油循环系统连接。本技术的供油过程和卸油过程为I、供油过程首先打开左侧导热油阀I和右侧导热油阀7,对左侧输油管道2、右侧输油管道5、浙青泵11、回油管道9和卸油管道12进行加热。然后打开左侧输油阀8和右侧输油阀6,关闭卸油阀3,启动浙青泵11,依据供应方向不同,浙青泵转动方向不同,调节左侧回油阀10和右侧回油阀4,实现了浙青的均勻供应。浙青泵正转时向用量大的拌合楼供油应浙青,反转时向用量小的拌合楼供应浙青。为调解管道压力及供油量,保护浙青泵,依据实际情况调节左、右侧回油阀开度,顺利完成供油2、卸油过程打开左侧导热油阀I和右侧导热油阀7,对左侧输油管道2、右侧输油管道5、浙青泵11、回油管道9和卸油管道12进行加热。当卸左侧浙青储罐浙青时,打开左侧输油阀8、右侧回油阀4和卸油阀3,关闭右侧输油阀6和左侧回油阀10,启动浙青泵11,浙青泵正转,通过卸油管道12将浙青卸到运输车上。相反通过调整阀门的开闭和浙青反转卸另一侧浙青储罐中的浙青。权利要求1.一种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包括左侧输油管道(2)、右侧输油管道(5)和浙青泵(11)、所述左侧输油管道(2)通过左侧输油阀(8)与浙青储罐连接,右侧输油管道(5)通过右侧输油阀6与浙青储罐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左侧输油管道(2)和右侧输油管道(5)分别通过浙青泵(11)与拌合楼原管道连接;所述输油连接管道还设有回油管道(9)和排油管道(12),回油管道一头通过左侧回油阀(10)与左侧输油管道连接,另一头通过右侧回油阀(4)与右侧输油管道连接;回油管道通过卸油阀(3)与卸油管道(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其特征是所述左侧输油管道(2)、右侧输油管道(5)、回油管道(9)、卸油管道(12)为双层管道,内层为浙青管道,外层为导热油通道;左侧输油管道(2)的导热油通道与左侧导热油管道(13)连接,右侧输油管道(5)、回油管道(9)、卸油管道(12)的导热油通道与右侧导热油管道(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其特征是所述左侧回油阀(10)距左侧输油管道(2)距离为10-15cm,所述右侧回油阀(4)距右侧输油管道(5)距离为10_15cmo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浙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其特征是所述卸油管道(12)由回油管道(9)向空中的安装高度为5. O 5. 5m,所述卸油阀(3)到回油管道的距离为 10 15c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沥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包括左侧输油管道、右侧输油管道、沥青泵、回油管道和排油管道。左、右侧输油管道通过输油阀与沥青储罐连接,左、右侧输油管道分别通过沥青泵与拌合楼连接。回油管道通过卸油阀连接到卸油管道,两头分别通过回油阀与输油管道连接,左、右侧输油管道、回油管道和卸油管道为双层管道,内层为沥青管道,外层为导热油通道。导热油通道通过导热油管道连接到导热油循环系统。本技术有效地将两套拌合楼连接联起来,解决了两套或多套拌合楼沥青储罐中沥青互相利用的问题,并且可以将沥青储罐中剩余的沥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沥青拌合楼间的输油连接管道,包括左侧输油管道(2)、右侧输油管道(5)和沥青泵(11)、所述左侧输油管道(2)通过左侧输油阀(8)与沥青储罐连接,右侧输油管道(5)通过右侧输油阀6与沥青储罐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左侧输油管道(2)和右侧输油管道(5)分别通过沥青泵(11)与拌合楼原管道连接;所述输油连接管道还设有回油管道(9)和排油管道(12),回油管道一头通过左侧回油阀(10)与左侧输油管道连接,另一头通过右侧回油阀(4)与右侧输油管道连接;回油管道通过卸油阀(3)与卸油管道(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殿平郑连胜薛常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