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601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包括隔离颗粒、酸性颗粒和吸湿颗粒,所述隔离颗粒位于本粉体结构的中央,所述酸性颗粒和吸湿颗粒固定连接或吸附于隔离颗粒的四周;或者其包括隔离颗粒、酸性颗粒层和吸湿颗粒层,所述隔离颗粒位于本粉体结构的内层,在内层之外为间隔或混合分布的酸性颗粒层和吸湿颗粒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高湿度环境中可优先吸收湿气,使粉体保持隔离形态和酸性防霉环境,达到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粉体微观构型设计和玻璃表面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
技术介绍
玻璃为硅酸盐制品,在潮湿环境中,其表面可因水的作用,发生水解反应;反应产生的0H-,可进一步催化玻璃表面的水解而发生侵蚀性反应。反应产物的一部分溶入水中,造成所谓的玻璃霉变。专利CN1044027A提出的玻璃防霉剂,以25 75%量的PMMA为隔离成分,以25 75%量的己二酸为酸性成分。由于己二酸磨细后,其流动性变差,在使用喷粉设备进行喷粉 时,容易在喷头位置产生堵粉现象,造成玻璃局部漏喷,从而影响玻璃表面的防霉效果,并可能引起玻璃粘片的质量事故。专利CN101113078B提出的玻璃防霉隔离粉,配方中加入O. 05 O. 5%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可以占据原来酸性成分颗粒的不规则表面的空穴,令其流动性得到很大的改善,顺利通过管道、机器,均匀喷至玻璃表面。还可以改善原先局部防霉效果较差以及难以清洗的缺点。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南方)雨季特有的高湿环境对玻璃防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玻璃防霉隔离粉长时间持续接触湿气后,配方中的酸性材料逐渐软化溶解,进而形成黏性水膜占据玻璃片之间的空隙,造成玻璃粘片,极难分开。从目前专利检索范围所涉及的现有的玻璃防霉隔离粉均无法克服这一高湿因素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玻璃防霉隔离粉的不足,针对高湿环境,提供一种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一种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包括隔离颗粒、酸性颗粒和吸湿颗粒,所述隔离颗粒位于本粉体结构的中央,所述酸性颗粒和吸湿颗粒固定连接或吸附于隔离颗粒的四周。其中隔离颗粒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聚丙烯酸酯颗粒、聚乙烯颗粒、椰壳粉颗粒;所述隔离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0 300微米。其中酸性颗粒选自硼酸颗粒、马来酸颗粒、己二酸颗粒、酒石酸颗粒、柠檬酸颗粒、苹果酸颗粒或富马酸颗粒;所述酸性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0 80微米。其中吸湿颗粒选自无水无机盐类(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锌等)颗粒、活性炭颗粒、分子筛颗粒、硅胶颗粒、膨润土颗粒、纤维素类颗粒或聚丙烯酸钠颗粒;所述吸湿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0 100微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包括隔离颗粒、酸性颗粒层和吸湿颗粒层,所述隔离颗粒位于本粉体结构的内层,在内层之外为间隔或混合分布的酸性颗粒层和吸湿颗粒层。其中隔离颗粒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聚丙烯酸酯颗粒、聚乙烯颗粒、椰壳粉颗粒;所述隔离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0 300微米。其中酸性颗粒层选自硼酸颗粒层、马来酸颗粒层、己二酸颗粒层、酒石酸颗粒层、柠檬酸颗粒层、苹果酸颗粒层或富马酸颗粒层;所述酸性颗粒层的厚度为30 80微米。其中吸湿颗粒层选自无水无机盐类(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锌等)颗粒层、活性炭颗粒层、分子筛颗粒层、硅胶颗粒层、膨润土颗粒层、纤维素类颗粒层或聚丙烯酸钠颗粒层;所述吸湿颗粒层的厚度为60 100微米。 本技术中的吸湿颗粒在高湿度环境中可优先吸收湿气,使粉体保持隔离形态和酸性防霉环境,达到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目的。相比于已有技术,本技术的优势是吸湿颗粒的收湿性能相对强于隔离颗粒和酸性颗粒,有效提高抗湿容量,延长玻璃防霉隔离粉的有效防霉时间。粉体制作简单,生产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即可方便生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2-隔离颗粒,3-酸性颗粒,4-吸湿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包括隔离颗粒2、酸性颗粒3和吸湿颗粒4,隔离颗粒2位于本粉体结构的中央,所述酸性颗粒3和吸湿颗粒4固定连接或吸附于隔离颗粒的四周。隔离颗粒的颗粒平均粒径为300微米,酸性颗粒的平均颗粒粒径为50微米,吸湿颗粒的平均粒径为80微米。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包括隔离颗粒、酸性颗粒层和吸湿颗粒层,所述隔离颗粒位于本粉体结构的内层,在内层之外为间隔或混合分布的酸性颗粒层和吸湿颗粒层。内层隔离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0 300微米。酸性颗粒层和吸湿颗粒层的厚度为60 80微米。上述两种方案中,隔离颗粒可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聚丙烯酸酯颗粒、聚乙烯颗粒、椰壳粉颗粒;酸性颗粒可选自硼酸颗粒、马来酸颗粒、己二酸颗粒、酒石酸颗粒、柠檬酸颗粒、苹果酸颗粒或富马酸颗粒;吸湿颗粒可选自无水无机盐类(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锌等)颗粒、活性炭颗粒、分子筛颗粒、硅胶颗粒、膨润土颗粒、纤维素类颗粒或聚丙烯酸钠颗粒。本技术可以在高湿度环境中可优先吸收湿气,使粉体保持隔离形态和酸性防霉环境,达到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目的。由于实施例所述仅用以解释本技术的较典型实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相同技术精神下所作有关本技术的任何修饰或变更,都应包括在本技术意图保护的范畴之内,即以熟悉此项技术者,可以不脱离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下将其外观作不同形状的变化,以图达到等同或类似效果,然其均应被视为未脱离以上所述的专利范围所界定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隔离颗粒、酸性颗粒和吸湿颗粒,所述隔离颗粒位于本粉体结构的中央,所述酸性颗粒和吸湿颗粒固定连接或吸附于隔离颗粒的四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颗粒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聚丙烯酸酯颗粒、聚乙烯颗粒或椰壳粉颗粒;所述隔离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0 30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颗粒选自硼酸颗粒、马来酸颗粒、己二酸颗粒、酒石酸颗粒、柠檬酸颗粒、苹果酸颗粒或富马酸颗粒;所述酸性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0 8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颗粒选自无水无机盐类颗粒、活性炭颗粒、分子筛颗粒、硅胶颗粒、膨润土颗粒、纤维素类颗粒或聚丙烯酸钠颗粒;所述吸湿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0 100微米。5.一种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隔离颗粒、酸性颗粒层和吸湿颗粒层,所述隔离颗粒位于本粉体结构的内层,在内层之外为间隔或混合分布的酸性颗粒层和吸湿颗粒层; 所述酸性颗粒层选自硼酸颗粒层、马来酸颗粒层、己二酸颗粒层、酒石酸颗粒层、柠檬酸颗粒层、苹果酸颗粒层或富马酸颗粒层;所述吸湿颗粒层选自无水无机盐类颗粒层、活性炭颗粒层、分子筛颗粒层、硅胶颗粒层、膨润土颗粒层、纤维素类颗粒层或聚丙烯酸钠颗粒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颗粒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聚丙烯酸酯颗粒、聚乙烯颗粒或椰壳粉颗粒;所述隔离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0 300微米。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颗粒层的厚度为30 80微米。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颗粒层的厚度为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玻璃表面增强抗湿防霉的粉体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隔离颗粒、酸性颗粒和吸湿颗粒,所述隔离颗粒位于本粉体结构的中央,所述酸性颗粒和吸湿颗粒固定连接或吸附于隔离颗粒的四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虹程道远孟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汉旗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