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561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式起重机,其包括一框架以及用于驱动该框架在港池上移动的驱动机构,该框架包括四根支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腿顶部的两根轨道,每根所述轨道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一根所述支腿,该框架还包括一根固定在两根所述轨道的前端的第一横梁,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一单车桥式起重机;该门式起重机还包括一滑设于所述轨道上的第二横梁,该第二横梁上设有一双车桥式起重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式起重机承重量大,能够适应大型分段吊装的需要,且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式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船舶分段吊装的承载能力较低,难以适用大型分段吊装的需要。且起重机的框架强度不够,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起吊承重较小,难以适应大型分段吊装需要的缺陷,提供一种门式起重机。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门式起重机,其包括一框架以及用于驱动该框架在港池上移动的驱动机构, 其特点在于,该框架包括四根支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腿顶部的两根轨道,每根所述轨道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一根所述支腿,该框架还包括一根固定在两根所述轨道的前端的第一横梁,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一单车桥式起重机;该门式起重机还包括一滑设于所述轨道上的第二横梁,该第二横梁上设有一双车桥式起重机。其中,相邻的所述支腿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两根所述轨道的后端还固定一根第三横梁。其中,该单车桥式起重机包括一滑设于该第一横梁上的单车车架,用于驱动该单车车架动作的第一运行机构和第一起升机构。其中,该第一运行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横梁上、用于反馈该单车车架的位置信号的距离检测装置,以及一与该单车车架运行联锁的锚定装置。其中,该第一起升机构包括两组用于驱动该单车车架运动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减速箱,与所述第一减速箱连接的第一开式齿轮,以及通过两轴承座固定在该单车车架上的第一卷筒;该第一起升机构还包括通过一第一钢丝绳与该第一卷筒连接的第一定滑轮组,以及通过该第一钢丝绳与该第一定滑轮组连接的第一吊具,其中该第一钢丝绳的倍率为12倍。其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超速开关和光电编码器;所述第一卷筒的轴上设有高度限制器和另一光电编码器。其中,该双车桥式起重机包括一双车车架以及与该双车车架连接的第二运行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其中,该第二运行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轨道上、用于反馈该双车车架的位置信号的距离检测装置,以及一与该双车车架运行联锁的锚定装置。其中,该第二起升机构包括一用于驱动该双车车架运动的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减速箱,与所述第二减速箱连接的第二开式齿轮,以及通过两轴承座固定在该双车车架上的第二卷筒,该第二起升机构还包括通过第二钢丝绳与该第二卷筒连接的第二定滑轮组,以及通过该第二钢丝绳与该第二定滑轮组连接的第二吊具,其中该第二钢丝绳的倍率为8倍。其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超速开关和光电编码器;所述第二卷筒的轴上设有高度限制器和另一光电编码器。本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门式起重机承重量大,能够适应大型分段吊装的需要,且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门式起重机的正视图。图2为图I中门式起重机的俯视图,纸面上,门式起重机的上方对应轨道的前端, 门式起重机的下方对应轨道的后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I和2所示,本技术的门式起重机包括一框架以及用于驱动该框架在港池上移动的驱动机构。该框架包括四根支腿I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腿I顶部的两根轨道2,每根所述轨道2 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一根支腿1,该框架还包括一根固定在两根所述轨道2的前端的第一横梁3,在所述第一横梁3上设有一单车桥式起重机。该门式起重机还包括一滑设于所述轨道2上的第二横梁5,该第二横梁5上设有一双车桥式起重机。该单车桥式起重机包括一滑设于该第一横梁3上的单车车架4,用于驱动该单车车架4动作的第一运行机构和第一起升机构。该第一运行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横梁3上、用于反馈该单车车架4的位置信号的距离检测装置(图中未示),以及一与该单车车架4运行联锁的锚定装置(图中未示)。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和锚定装置均为市售装置,在此不再赘述。该第一起升机构包括两组用于驱动该单车车架4升降分段动作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减速箱,与所述第一减速箱连接的第一开式齿轮,以及通过两轴承座固定在该单车车架4上的第一卷筒;该第一起升机构还包括通过一第一钢丝绳41与该第一卷筒连接的第一定滑轮组,以及通过该第一钢丝绳41与该第一定滑轮组连接的第一吊具42,其中该第一钢丝绳41的倍率为12倍。此外,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超速开关和一光电编码器;所述第一卷筒的轴上设有高度限制器和另一光电编码器。双车桥式起重机包括双车车架6以及与该双车车架6连接的第二运行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该第二运行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轨道2上、用于反馈该双车车架6的位置信号的距离检测装置,以及一与该双车车架6运行联锁的锚定装置。该第二起升机构包括一用于驱动该双车车架6动作的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减速箱,与所述第二减速箱连接的第二开式齿轮,以及两个通过两轴承座固定在该双车车架6上的第二卷筒,该第二起升机构还包括通过第二钢丝绳62与每个第二卷筒连接的第二定滑轮组,以及通过该第二钢丝绳62与该第二定滑轮组连接的第二吊具61,其中该第二钢丝绳62的倍率为8倍。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超速开关和一光电编码器;所述第二卷筒的轴上设有高度限制器和另一光电编码器。本实施例中该单车桥式起重机可承载600吨重力,双车桥式起重机同样可承载 600吨重力。门式起重机共设主、辅两个司机室,主司机室安装在支腿(靠600吨桥吊),辅司机室安装在第二横梁下,可进行相互的切换。为了提高框架的整体,在位于港池同侧的相邻的支腿I之间设有一“人”型的加强筋(图中未示)。此外,还在两根所述轨道2的后端还固定一根第三横梁7。通过一台固定的单车桥式起重机和一台可移动的双车桥式起重机在轨道的位移实现抬吊作业。首先移动单车桥式起重机和双车桥式起重机,实现对分段的吊运就位,通过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的升降调整,使整个分段离开动力头(平板车)。分段的自重由三台小车,即单车车架4和双车车架6来承受。然后框架顶部的第一起升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停止工作,通过驱动装置将框架移动到驳船上方,同时分段也被平移至港池的驳船上方,然后停止驱动机构。然后由双车桥式起重机在水平面中进行移动,从而进行精确定位。最后通过第一和第二起升机构工作,将分段卸到驳船上,打开钢丝绳卸扣,吊具起升,门式起重机驶离驳船上方,从而完成卸船作业。权利要求1.一种门式起重机,其包括一框架以及用于驱动该框架在港池上移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四根支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腿顶部的两根轨道,每根所述轨道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一根所述支腿,该框架还包括一根固定在两根所述轨道的前端的第一横梁,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一单车桥式起重机;该门式起重机还包括一滑设于所述轨道上的第二横梁,该第二横梁上设有一双车桥式起重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支腿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两根所述轨道的后端还固定一根第三横梁。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该单车桥式起重机包括一滑设于该第一横梁上的单车车架,用于驱动该单车车架动作的第一运行机构和第一起升机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运行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横梁上、用于反馈该单车车架的位置信号的距离检测装置,以及一与该单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式起重机,其包括一框架以及用于驱动该框架在港池上移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四根支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腿顶部的两根轨道,每根所述轨道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一根所述支腿,该框架还包括一根固定在两根所述轨道的前端的第一横梁,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一单车桥式起重机;该门式起重机还包括一滑设于所述轨道上的第二横梁,该第二横梁上设有一双车桥式起重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锡良杨国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