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椅袋,包括一椅体、一前护片以及一环扣带,其中:该椅体前方具有一乘坐区,且椅体两侧各设有一上扣带;该前护片一端组接于乘坐区下端,前护片上端设有二扣合带,且该扣合带分别与椅体两侧上扣带扣抵结合,该前护片下端设有二穿设孔;该环扣带的两端分别组接于椅体两侧;如此,以环扣带横向环绕紧固于座椅的椅背,令椅体稳固于座椅上提供儿童乘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供使用者简易安装于汽车座位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其整体重量轻盈,可受适当挤压后缩小体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车用椅袋,其可组合在汽车座椅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并具有整体重量轻盈,不论是再搬运或组装上,可供使用者省力操作使用,一种实用性极佳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一般幼童的成长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用到的物品如幼儿背巾、幼童摇床、汽车安全座椅与儿童座椅等,不论是在居家生活或外出过程皆是经常被使用到的物品。而目前所使用的汽车安全座椅价格高昂,且整体重量偏重,在搬动、安装相当不容易,在安装于汽车的座位上更是占据车内空间,对于陪伴幼童的护育者来说,不论是乘坐或照护过程都显的十分拥挤与不便。为了改善上述目前所遭遇到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人凭借于该项领域多年所累积实务与经验,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而终于技术出一种车用椅袋,其得以提供简易安装于汽车的座位上,同时其具有被适当挤压不占据空间与整体重量轻的特点,如此成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车用椅袋,可供使用者简易安装于汽车座位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其整体重量轻盈,可受适当挤压后缩小体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椅袋,包括有一椅体、一前护片以及一环扣带,其中;该椅体前方具有一乘坐区,且椅体两侧各设有一上扣带;该前护片一端组接于乘坐区下端,前护片上端设有二扣合带,且该扣合带分别与椅体两侧上扣带扣抵结合,该前护片下端设有二穿设孔;该环扣带的两端分别组接于椅体两侧;如此,以环扣带横向环绕紧固于座椅的椅背,令椅体稳固于座椅上提供儿童乘坐。本技术车用椅袋进一步包括有下列技术特征该椅体下端面设有二底扣头,另以一纵扣带纵向围绕座椅下端,且该纵扣带两端分别扣抵于该二底扣头。进一步包括有一设置于椅体乘坐区内的衬垫,并另以一环带两端组设于衬垫两侦U,该衬垫的环带套设于椅体上端。该椅体包括有一背板、一连接于背板下端的坐板,以及二分别位于椅体两侧并连接背板与坐板的侧板,该上扣带设于侧板,该环扣带的两端分别组接于背板后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供使用者简易安装于汽车座位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其整体重量轻盈,可受适当挤压后缩小体积。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未套设衬垫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于汽车座椅上,且上扣带未与扣合带扣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安装于汽车座椅上,且上扣带与扣合带扣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安装于汽车座椅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衬垫未组设于椅体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安装于多座位型态的汽车座椅上。图中标号说明I椅体11乘坐区12上扣带13底扣头14纵扣带15背板16坐板17侧板2前护片21扣合带22穿设孔3环扣带4座椅40座椅41椅背5衬垫51环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所能达成上述的目的与功效,本技术于下列举一实施例,而其各组件之间的组配关系,请见下列说明并一同配合参阅图I至图4所示,图中显示本技术包括有一椅体I、一前护片2、一环扣带3,其中该椅体I前方具有一乘坐区11,且椅体I两侧各设有一上扣带12 ;该前护片2 —端组接于乘坐区11下端,前护片2上端设有二扣合带21,且该扣合带21分别与椅体I两侧上扣带12扣抵结合,该前护片2下端设有二儿童腿部穿越的穿设孔22 ;该环扣带3的两端分别组接于椅体I两侧;如此,以环扣带3横向环绕紧固于座椅4的椅背41,令椅体I稳固于座椅4上提供儿童乘坐(前述为本技术的主实施例)。关于本技术详细使用方式请见下列说明首先椅体I先安置于汽车座椅4上,再以环扣带3横向环扣于汽车座椅4的椅背 41,接着抱起儿童使其安稳乘坐于椅体I的乘坐区11内,并让儿童的双腿穿越穿设孔22,在拉动上扣带12穿绕于儿童腋下而扣合于扣合带21,令前护片2位于儿童躯体前方,以前护片2限制儿童于椅体I上,如此得以通过本技术提供儿童稳固乘坐于汽车座椅4上。由于本技术椅体I、前护片2与环扣带3大多为布料材质所制造而成,所以与现有技术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相比可获得整体轻盈,且可对椅体I、前护片2受力挤压使其变形缩小体积,不会占据环境空间,据此达成本技术另一主要目的。本技术车用椅袋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该椅体I下端面设有二底扣头13,另以一纵扣带14纵向围绕座椅4下端,且该纵扣带14两端分别扣抵于该二底扣头13。另有一设置于椅体I乘坐区11内的衬垫5,并另以一环带51两端组设于衬垫5两侦牝该衬垫5以环带51套设于椅体I上端,如图5所示。该椅体I包括有一背板15、一连接于背板15下端的坐板16,以及二分别位于椅体I两侧并连接背板15与坐板16的侧板17,该上扣带12设于侧板17,该环扣带3的两端分别组接于背板15后方。请参阅图2所示,其是本技术车用椅袋安装于单座位型态的汽车座椅4为例,另外,可利用串接环扣带3或长度可调整的技术,而得以安装于多座位型态的汽车座椅40上,如图6所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权利要求1.ー种车用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ー椅体、一前护片以及一环扣带,其中 该椅体前方具有ー乘坐区,且椅体两侧各设有ー上扣带; 该前护片一端组接于乘坐区下端,前护片上端设有ニ扣合帯,且该扣合带分别与椅体两侧上扣带扣抵结合,该前护片下端设有ニ穿设孔; 该环扣带的两端分别组接于椅体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椅体下端面设有ニ底扣头,另以一纵扣带纵向围绕座椅下端,且该纵扣带两端分别扣抵于该ニ底扣头。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用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椅体包括一背板、一连接于背板下端的坐板,以及二分别位于椅体两侧并连接背板与坐板的侧板,该上扣带设于侧板,该环扣带的两端分别组接于背板后方。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椅袋,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括有一设置于椅体乘坐区内的衬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椅袋,其特征在干,另以ー环带两端组设于衬垫两侧,该衬垫的环带套设于椅体上端。专利摘要一种车用椅袋,包括一椅体、一前护片以及一环扣带,其中该椅体前方具有一乘坐区,且椅体两侧各设有一上扣带;该前护片一端组接于乘坐区下端,前护片上端设有二扣合带,且该扣合带分别与椅体两侧上扣带扣抵结合,该前护片下端设有二穿设孔;该环扣带的两端分别组接于椅体两侧;如此,以环扣带横向环绕紧固于座椅的椅背,令椅体稳固于座椅上提供儿童乘坐。本技术可供使用者简易安装于汽车座位上,提供儿童乘坐使用,其整体重量轻盈,可受适当挤压后缩小体积。文档编号B60N2/28GK202806451SQ20122040137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专利技术者賴慶錡 申请人:賴慶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椅体、一前护片以及一环扣带,其中:该椅体前方具有一乘坐区,且椅体两侧各设有一上扣带;该前护片一端组接于乘坐区下端,前护片上端设有二扣合带,且该扣合带分别与椅体两侧上扣带扣抵结合,该前护片下端设有二穿设孔;该环扣带的两端分别组接于椅体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賴慶錡,
申请(专利权)人:賴慶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