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由所述轨道支承并在所述轨道上行走的滑车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车机构上、对钢管内表面进行磨削的磨削机构;以及为所述磨削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滑车机构为两个且相向设置,各滑车机构上设置两个磨削机构。通过上述结构,分别从钢管两端同时轴向进给完成整件钢管的磨削并能够同时加工两根钢管,使得钢管的加工速度提升,作业效率高。另外,采用PLC自动控制技术及接近开关定位技术,使得作业精度更高,磨削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
本技术涉及磨削装置,具体地说涉及用于磨削钢管内表面的装置,属于钢管加工处理机械
技术介绍
钢管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传统的方式是将钢管置于磨床上进行磨削,具体地说,作业时磨床上配备的磨头先对钢管的一端进行磨削,磨削一定距离后退刀,旋转磨头使得磨头对准钢管的另一端,启动磨头再对钢管另一端进行磨削,经过两次磨削或者多次磨削后结束整个磨削过程。即现有磨床式磨削装置采用一个磨头自钢管的两端中的一端开始向内磨削,在一个工作时段只能磨削钢管的一端,其作业效率低;由于钢管是在磨床上被磨削, 磨床需要设置得稍长于待磨削的钢管,因此对钢管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够磨削过长的钢管。另外,由于在磨削过程中磨完钢管一端后需要调转磨头的方向磨削钢管的另一端, 会产生角度上的误差,使得磨削精度不高。因此亟待提出一种稳定性好且适于高效率地磨削较长钢管的磨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磨削长度受限以及磨削精度不高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同时磨削多只长度在12m以上钢管的磨削装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种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由所述轨道支承并在所述轨道上行走的滑车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车机构上、对钢管内表面进行磨削的磨削机构;以及为所述磨削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滑车机构为两个且相向设置,各个所述滑车机构上设置两个磨削机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案的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利用轨道和滑车机构替代了传统的磨床,适用于加工包括4-12. 5m在内的各种长度的钢管。轨道上相向设置两个滑车机构,每个滑车机构上布置两个磨削机构,能够同时对两根钢管从钢管两端向钢管中间处同时进行磨削,大幅节省磨削耗时,提高工作效率。优选地,磨削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滑车机构上的磨削主体、自所述磨削主体向外水平伸出的磨杆以及安装在所述磨杆端部的磨头,所述磨杆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绕其轴线转动,所述磨头在磨杆的带动下与磨杆同向转动;所述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还包括控制磨削机构磨削程度的气动系统,所述气动系统与磨削机构相连且设置在滑车机构上。优选地,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还包括感测部件,所述感测部件设置在磨杆端部,所述感测部件感测磨头与钢管内表面之间的压力并将感测到的结果以信号的方式传递给气动系统。感测装置还可以是包括第一感测部件和第二感测部件的感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部件设置在磨杆端部或磨头上,所述第二感测部件设置在钢管壁上或钢管的外部,所述第一感测部件和第二感测部件感测磨头与钢管内表面之间的压力并将感测到的结果以信号的方式传递给气动系统。根据本技术第一方案的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具有感测功能和调整功能,感测功能通过感测装置/部件实现,调整功能通过气动系统实现。感测装置/部件与气动系统电连接,感测装置/部件具体可采用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通过电信号将磨头的实际电流反馈给气动系统,气动系统收到电信号后确定是否调节磨头的磨削力,如果需要调节磨头的磨削力,则气动系统调节其进气压力,从而改变磨头的磨削压力。优选地,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还包括安装到地面上用于支承钢管的托轮机组,所述托轮机组由活动安装在地面上的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托轮架以及两个以上托轮装置构成,各托轮装置包括依次安装到托轮架上的轴承座、托轮轴和多个间隔排列的托轮,所述托轮机组设置于两滑车机构之间,所述多个托轮布置成其轴线与钢管的轴线平行。优选地,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托轮机组和滑车机构之间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与钢管同向转动的转动部件和与所述转动部件异面布置的止挡部件,其中所述转动部件卡接到钢管的端部上。优选地,所述转动部件是与钢管同向转动的转动齿轮,所述止挡部件是与所述转动齿轮异面啮合的止挡齿轮,所述限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或更多。根据本技术第一方案的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托轮机组的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其固定到地面上的紧固孔,紧固孔优选设置成双排,当然也可设置成单排或多排的。 地面预置有多个螺栓,螺栓与螺栓之间的距离以及螺栓的大小分别与紧固孔与紧固孔之间的距离以及紧固孔的大小相对应。使用时让螺栓穿过底座的紧固孔,并用螺母紧固,从而托轮机组被固定到地面上。各托轮装置的位置可以通过使紧固孔配合不同的螺栓来调整,从而适应不同长度的钢管。优选地,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还包括与滑车机构相连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一可编程控制系统电连接,在所述可编程控制系统的指令的控制下,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滑车机构在轨道上速度可变地行走。优选地,所述可编程控制系统具有控制面板,所述磨头为砂轮,以干磨的方式对钢管内表面进行磨削。优选地,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轨道上或轨道侧面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第一方案的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增加了可编程控制系统,所述可编程控制系统通过驱动机构与滑车机构构成电连接。通过可编程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使用者能够选择不同的磨削程序,诸如精磨或粗磨,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滑车进给速度,使得滑车机构带动磨削机构进而带动磨头可变速地磨削,大幅提高磨削精度。磨头采用砂轮,以干磨的方式对钢管内表面进行磨削,废屑易收集,不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另外,还在轨道附近设置传感器,用于感测滑车机构的状态,当传感器感测到滑车机构经过时,向驱动机构发送电信号,驱动机构接收电信号并控制滑车机构改变其行走状态。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带有分轨的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种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由所述轨道支承并在所述轨道上行走的滑车组,所述滑车组包括第一滑车和第二滑车,所述第一滑车和第二滑车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部分和所述第二轨道部分上;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车组上用于对钢管内表面进行磨削的磨削机构;以及为所述磨削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滑车和第二滑车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滑车和第二滑车上各设置两个磨削机构。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第二方案的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还包括与滑车组相连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可编程控制系统电连接,在所述可编程控制系统的指令的控制下,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滑车组在轨道上速度可变地行走。应当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具体描述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旨在提供对所主张的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的以上和其他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然,在附图中图I为根据本技术的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磨削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托轮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托轮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所对应的零部件或部位名称如下I、轨道;2、2’、滑车;3、3’、3"、3"'、磨削机构;4、4’、4"、4"'、电机;5、5’、驱动机构;6、电流传感器;7、7’、托轮装置;8、8’、限位装置;9、可编程控制系统;91、控制屏;10、10’、10"、 10"'、气缸;21、车轮;23、配重体;31、磨削主体;32、磨杆;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内表面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由所述轨道支承并在所述轨道上行走的滑车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车机构上、对钢管内表面进行磨削的磨削机构;以及为所述磨削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滑车机构为两个且相向设置,各个所述滑车机构上设置两个所述磨削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兆庆,陈松涛,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中原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