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加工工装及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210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筒体加工工装,用于加工筒体,所述筒体加工工装包括夹持工装和顶持工装;夹持工装的一端与筒体的一端连接固定;顶持工装的一端支撑筒体的另一端;夹持工装带动筒体转动,顶持工装顶持筒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直接在径向夹持工件,增加轴向夹持工装与顶持工装,用来固定工件,取消了工件上的加工余量,节约材料,同时工件径向无挤压变形,加工精度更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体加工工装及车床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筒体加工工装及含有该筒体加工工装的车床。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泵车泵送系统中,过渡套采用的通用加工方法是过渡套留有长约 30mm、壁厚约为15mm的夹持余量,供三角卡盘夹持使用,待套筒加工完成后,再将夹持余量车除。由于加工薄壁过渡套暂无有效的专用夹持工具,在车除夹持余量时容易失圆变形;而预留夹持余量也存在毛坯材料浪费现象;采用三爪卡盘直接夹持工件加工,单端夹持毛坏,定位找正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筒体加工工装,采用轴向夹持和顶紧装置,可消除工件加工后失圆,同时可实现工件装卡快速定位找正。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筒体加工工装,用于加工筒体,所述筒体加工工装包括夹持工装和顶持工装所述夹持工装的一端与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顶持工装的一端支撑所述筒体的另一端;所述夹持工装带动所述筒体转动,所述顶持工装顶持所述筒体。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直接在径向夹持工件,增加轴向夹持工装与顶持工装,用来固定工件,取消了工件上的夹持余量,节约管坯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工件径向无挤压变形,消除加工过程和加工完成后外径失圆,加工精度更高,使用两端同时夹持与顶紧工装,方便工件的快速定位找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夹持工装包括轴头、夹头圆盘和锁固装置,所述轴头与所述夹头圆盘固定连接,所述夹头圆盘与所述筒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锁固装置将所述夹头圆盘与所述筒体连接成一体。轴头和夹头圆盘连接成一体,轴头供车床的夹具夹持,从而车床的夹具可以带动轴头和夹头圆盘转动,夹头圆盘和筒体通过锁固装置连接成一体,这样夹头圆盘就可以带动筒体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对筒体的加工。轴头和夹头圆盘将车床夹具和筒体连接起来,避免筒体径向受挤压变形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筒体转动,实现正常的加工工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夹头圆盘与所述筒体连接的一端周向设置有第一定位锥面,所述第一定位锥面与所述筒体一端的内壁相配合。这样,通过夹头圆盘上的第一定位锥面,可以实现筒体装卡快速定位找正,保证筒体和夹具的同轴度,确保加工精度,提高产品的正品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锁固装置包括锁孔和锁扣,所述锁孔和所述锁扣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夹头圆盘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筒体与所述夹头圆盘相配合的一端。锁孔和锁扣均便于加工制作,便于脱离,能够提高拆装效率,同时能够防止夹头圆盘和筒体发生相对滑动,影响加工质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夹头圆盘上均布有至少两个所述锁扣,所述筒体与所述夹头圆盘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锁扣相配合的所述锁孔;或,所述夹头圆盘上均布有至少两个所述锁孔,所述筒体与所述夹头圆盘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锁孔相配合的所述锁扣。这样,可以减小每个锁扣受到的扭矩,优化其受力性能,保证夹头圆盘和筒体之间传递扭矩更加平稳,筒体受力更均匀,在加工过程中变形量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锁孔为矩形凹槽。这样,方便锁孔的加工,使得锁扣和锁孔的配合可视,便于装配和拆卸,同时,易于发现锁扣和锁孔的配合故障点,及早发现并维修,提高工作稳定性。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顶紧工装包括顶头圆盘,所述顶头圆盘的中心还设置有锥孔,所述顶头圆盘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相配合,所述锥孔与所述顶具连接。顶头圆盘和筒体的另一端相配合,用于和夹头圆盘一起支撑所述筒体,锥孔供车床的顶具顶持,从而,车床的顶具可以通过顶头圆盘顶持筒体。顶头圆盘及锥孔将车床顶具和筒体连接起来,使得筒体在加工时为简支梁,而非悬臂梁,提高了筒体的受力性能,降低筒体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提高筒体加工的精度,避免筒体径向受挤压变形,实现正常的加工工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顶头圆盘与所述筒体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锥面,所述第二定位锥面与所述筒体另一端的内壁相配合。这样,通过顶头圆盘上的第二定位锥面,可以实现筒体装卡快速定位找正,保证筒体和顶具的同轴度,确保加工精度,提高产品的正品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夹头圆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减重孔,所述顶头圆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减重孔。这样可以降低夹持工装和顶持工装的重量,减少夹持工装和顶持工装在工件加工过程中的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床,包括夹具和顶具,优选地,该车床还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筒体加工工装,夹持工装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可拆卸地联接,顶持工装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具联接。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薄壁工件外径加工采用了轴向夹持与顶紧装置,工件径向无挤压变形,消除加工过程和加工完后外径失圆;2)采用了此装置加工,将径向夹持所需的夹持余量取消,节省原材料;3)此装置实现工件装夹快速定位找正;4)此装置锁孔与锁扣配合夹持,可防筒体打滑带来的加工精度受损。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技术所述筒体加工工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结构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结构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夹持工装11轴头12夹头圆盘 121第一定位锥面122第一减重孔 123锁孔101锁扣20顶紧工^ 21顶头圆盘22锥孔23第二定位锥面 24第二减重孔 30筒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I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筒体加工工装,用于加工筒体30,所述筒体加工工装包括夹持工装10和顶持工装20,所述夹持工装10的一端与所述筒体30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顶持工装20的一端支撑所述筒体30的另一端;所述夹持工装10带动所述筒体30转动,所述顶持工装20顶持所述筒体30。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直接在径向夹持工件,增加轴向夹持工装与顶持工装,用来固定工件,取消了工件上的夹持余量,节约管坯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工件径向无挤压变形,消除加工过程和加工完成后外径失圆,加工精度更高,使用两端同时夹持与顶紧工装,方便工件的快速定位找正。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I和图2所示,所述夹持工装10包括轴头 11、夹头圆盘12和锁固装置,所述轴头11与所述夹头圆盘12固定连接,所述夹头圆盘12与所述筒体3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锁固装置将所述夹头圆盘12与所述筒体30连接成一体。轴头和夹头圆盘连接成一体,轴头供车床的夹具夹持,从而车床的夹具可以带动轴头和夹头圆盘转动,夹头圆盘和筒体通过锁固装置连接成一体,这样夹头圆盘就可以带动筒体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对筒体的加工。轴头和夹头圆盘将车床夹具和筒体连接起来,避免筒体径向受挤压变形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筒体转动,实现正常的加工工序。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夹头圆盘12与所述筒体30连接的一端周向设置有第一定位锥面121,所述第一定位锥面121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体加工工装,用于加工筒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加工工装包括夹持工装(10)和顶持工装(20):所述夹持工装(10)的一端与所述筒体(30)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顶持工装(20)的一端支撑所述筒体(30)的另一端;所述夹持工装(10)带动所述筒体(30)转动,所述顶持工装(20)顶持所述筒体(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平张学兵彭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