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金组合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205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金组合铰刀,较现有技术的铰刀相比,刀体上增加了粗车切削锥和引导主正刃,使得铰刀在铰削过程中平稳,因而孔口不会产生喇叭口,铰刀的刃口也不易磨损蹦裂;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有精铰切削锥、修光刃、压光刃,使多道工序一次完成,加工工件可达到表面粗糙度R:0.4-0.2微米,提高了铰刀的工作效益。(*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刀具,尤其涉及一种合金组合铰刀。现有技术的合金铰刀一般只有两段切削刃,一段起切削作用,另一段起修光作用。加工阀体时其工序为钻孔—粗车—粗铰—精铰(用合金铰刀),铰出的孔的表面粗糙度R1.6-0.8微米,但因阀体孔内有凹槽,铰削时铰刀摇晃厉害,铰刀损伤严重。每加工一个阀门,就要刃磨一次铰刀,一把铰刀最多只能加工6个阀门,就不能用了;而且加工孔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废品率很高,易出现喇叭口。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加工带有内槽高精度深孔,且使用寿命较长、加工精度高的新型合金铰刀。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为解决铰刀在铰削时摇晃问题,本技术的铰刀刀体上设计了一段用于修光、主正引导的刃口,并起到半精车和粗铰的作用。组合铰刀为阶梯状,在刀体上依次设有粗铰切削锥、引导主正刃、精铰切削锥、修光刃、压光刃。本技术所述的引导主正刃的长度一般设计为加工件最长内凹槽的1.5-2倍。本技术由于增加了粗车切削锥和引导主正刃,铰刀在铰削过程中平稳,因而孔口不会产生喇叭口,同时铰刀的刃口也不易磨损蹦裂,大大地延长了铰刀的使用寿命,经申请人多次实践证明本技术刃磨一次可以加工30多个阀体,较现有技术的铰刀耐用度提高了30多倍。本技术刀体上还设有精铰切削锥、修光刃、压光刃,压光后的工件可达到表面粗糙度R0.4-0.2微米,同时省去了粗车、粗铰、研磨工序,提高了铰刀的工作效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本技术实施例A-A剖面图;附图3、本技术实施例B-B剖面图;附图4、本技术实施例C-C剖面图;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所示,组合铰刀为阶梯状,在刀体(6)上依次设有粗铰切削锥(1)、引导主正刃(2)、精铰切削锥(3)、修光刃(4)、压光刃(5)。其粗铰切削锥(1)的锥角β为15度,精铰切削锥(3)的锥角α为3度。本实施例中加工件阀体最长凹槽为30毫米,引导主正刃(2)的长度设计为45毫米。使用时,工件先由锥度为15度的粗铰切削锥(1)进行粗铰,替代原有的粗车;经引导主正刃(2)引导、主正、修光,起到半精车和粗铰的作用;由锥度为3度的精铰切削锥(3)进行精铰;再经修光刃(4)修光、压光刃(5)压光,工件孔的表面粗糙度达R0.4-0.2微米。同时,由于引导主正刃(2)引导、主正作用,切削过程平稳,刃口不易损伤,其切削速度可达250-380转/分。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精铰切削锥(3)可在相对位置装两片金钢石刀片,其余装合金刀片。同时压光刃(5)的也在相对位置装两片金钢石刀片,其余装合金刀片。权利要求1.一种合金组合铰刀是由刀体和切削刃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金组合铰刀为阶梯状,在刀体上依次设有粗铰切削锥、引导主正刃、精铰切削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组合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主正刃的长度一般设计为加工件最长内凹槽的1.5-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组合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铰切削锥后还可设有修光刃、压光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合金组合铰刀,较现有技术的铰刀相比,刀体上增加了粗车切削锥和引导主正刃,使得铰刀在铰削过程中平稳,因而孔口不会产生喇叭口,铰刀的刃口也不易磨损蹦裂;同时,本技术还设有精铰切削锥、修光刃、压光刃,使多道工序一次完成,加工工件可达到表面粗糙度R:0.4—0.2微米,提高了铰刀的工作效益。文档编号B23D77/00GK2285179SQ9622014公开日1998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3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3日专利技术者郑秀凤 申请人: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金组合铰刀是由刀体和切削刃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金组合铰刀为阶梯状,在刀体上依次设有粗铰切削锥、引导主正刃、精铰切削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秀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