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1710 阅读:4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铣刀,包括铣刀本体,所述铣刀本体的刀刃ε为17°~20°;所述铣刀本体的刃倾角α为17°~20°;所述铣刀本体的后角β为7°~8°;所述铣刀本体的刃带宽a为0.5mm~0.8mm;所述铣刀本体的螺旋角宽度b为0.8mm~1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铣刀,在铣削时,磨损小、不易断裂,增加了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降低了铣削成本,且能够提高铣削精度,提高了铣削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涉及一种立铣刀,尤其涉及一种耐磨损、不易断裂且铣削精度高的立铣刀。
技术介绍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立铣刀是众多铣刀种类中的一种。在机械加工中,普通的立铣刀在铣削时,磨损严重、容易断裂,导致立铣刀的使用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增加了铣削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耐磨损、不易断裂且铣削精度高的立铣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铣刀,包括铣刀本体,所述铣刀本体的刀刃e为17° 20° ;所述铣刀本体的刃倾角a为17。 20° ;所述铣刀本体的后角P为7° 8° ;所述统刀本体的刃带宽a为0. 5mm 0. 8mm ;所述统刀本体的螺旋角宽度b为0. 8mm 1m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立铣刀,在铣削时,磨损小、不易断裂,增加了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降低了铣削成本,且能够提高铣削精度,提高了铣削产品的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立铣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I的A-A剖视图;附图3为附图I的B-B剖视图;其中1、铣刀本体;e、刀刃;a、刃倾角;P、后角;a、刃带宽;b、螺旋角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立铣刀,包括铣刀本体I,所述铣刀本体I的刀刃e为17。 20° ;所述铣刀本体I的刃倾角a为17。 20° ;所述铣刀本体I的后角3为7° 8° ;所述统刀本体I的刃带宽a为0. 5mm 0. 8mm ;所述统刀本体I的螺旋角宽度b为0. 8mm 1mm。本技术的立铣刀,在铣削时,磨损小、不易断裂,增加了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降低了铣削成本,且能够提高铣削精度,提高了铣削产品的质量。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立铣刀,包括铣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刀本体的刀刃e为17° 20° ;所述铣刀本体的刃倾角a为17° 20° ;所述铣刀本体的后角P为7° 8° ;所述铣刀本体的刃带宽a为0. 5mm 0. 8mm ;所述统刀本体的螺旋角宽度b为0. 8mm 1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立铣刀,包括铣刀本体,所述铣刀本体的刀刃ε为17°~20°;所述铣刀本体的刃倾角α为17°~20°;所述铣刀本体的后角β为7°~8°;所述铣刀本体的刃带宽a为0.5mm~0.8mm;所述铣刀本体的螺旋角宽度b为0.8mm~1mm;本技术的立铣刀,在铣削时,磨损小、不易断裂,增加了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降低了铣削成本,且能够提高铣削精度,提高了铣削产品的质量。文档编号B23C5/10GK202804302SQ20122039624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翁杏根 申请人:苏州市建军纺机配件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铣刀,包括铣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刀本体的刀刃ε为17°~20°;所述铣刀本体的刃倾角α为17°~20°;所述铣刀本体的后角β为7°~8°;所述铣刀本体的刃带宽a为0.5mm~0.8mm;所述铣刀本体的螺旋角宽度b为0.8mm~1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杏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建军纺机配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