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坤盟专利>正文

剪钳握管的组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13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剪钳握管的组装构造,由两相对枢接的连接部的头端各枢接刀刃部,尾端的插杆穿设握管内,其特征在于该插杆的外端形成锥形部和扩接部,该扩接部的表面形成渐扩的椭圆面,从锥形部起其横剖面形状为渐扁平的椭圆形。由于握管配合插杆的扩接部外形向两侧变形扩管成扁平椭圆管而呈紧密结合组接,其组接稳固,不发生晃动或脱落,且其握管不需二次加工成扁平管,使组接快捷方便。(*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剪钳,特指一种改进型的剪钳握管的组装构造。常用的剪钳握管的构造大体为两种,一种如附图说明图1-图3所示,由两相对枢接的连接部10的头端各枢接刀刃部11,尾端的插杆12穿设握管13,该握管13的开口端14先压制成扁平管15,扁平状的插杆12的表面必须成型多数凹槽16,插杆12插入握杆13的扁平管15内后,再冲压扁平管15表面形成内凸点17卡合于插杆12的凹槽16内,其主要缺陷在于不但制造握管13的程序复杂、组装耗费工时较多,且其组装后,仅利用扁平管15的内凸点17卡入插杆12的凹槽16内部,使用中施力时,握管13容易产生晃动,甚至脱落。另一种常用构造如图4-图5所示,其插杆12’及握管13’均为圆管状,其插接组合后,使用中同样易产生晃动或脱落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剪钳握管的组装构造。其剪钳尾端凸伸的插杆加工成特殊的形状,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加工组接容易和结合稳固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剪钳握管的组装构造,由两相对枢接的连接部的头端各枢接刀刃部,尾端的插杆穿设握管内,其特征在于该插杆的外端形成锥形部和扩接部,该扩接部的表面形成渐扩的椭圆面,从锥形部起其横剖面形状为渐扁平的椭圆形。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由于握管配合插杆的扩接部外形向两侧变形扩管成扁平椭圆管而呈紧密结合组接,其组接稳固,不发生晃动或脱落,且其握管不需二次加工成扁平管,使组接快捷方便。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为第一种常用剪钳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2为第一种常用剪钳的分解状态示意图3为第一种常用剪钳的握管组接横向剖视图;图4为第二种常用剪钳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5为第二种常用剪钳的握管组接横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剪钳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剪钳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剪钳的握管组接纵向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剪钳的插杆的扩接部开始端的横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剪钳的插杆的扩接部中间的横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剪钳的插杆的扩接部扁椭圆横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剪钳的组合主视图。参阅图6-图12,本技术由两相对枢接的连接部10的头端各枢接刀刃部11,尾端的插杆42穿设握管43内,其特征在于该插杆42的外端形成锥形部20和扩接部22,该扩接部22的表面形成渐扩的椭圆面23,从锥形部20起其横剖面形状为渐扁平的椭圆形,参阅图9-图11。组装时,握管43的开口端24从插杆42的锥形管20插入,握管43的两侧随扩接部22的逐渐扁平,也逐渐成扁平状,而与扩接部22呈紧密固接定位,不需要再冲压卡接,具有组装方便和使用中不发生晃动和脱落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剪钳握管的组装构造,由两相对枢接的连接部的头端各枢接刀刃部,尾端的插杆穿设握管内,其特征在于该插杆的外端形成锥形部和扩接部,该扩接部的表面形成渐扩的椭圆面,从锥形部起其横剖面形状为渐扁平的椭圆形。专利摘要一种剪钳握管的组装构造,由两相对枢接的连接部的头端各枢接刀刃部,尾端的插杆穿设握管内,其特征在于该插杆的外端形成锥形部和扩接部,该扩接部的表面形成渐扩的椭圆面,从锥形部起其横剖面形状为渐扁平的椭圆形。由于握管配合插杆的扩接部外形向两侧变形扩管成扁平椭圆管而呈紧密结合组接,其组接稳固,不发生晃动或脱落,且其握管不需二次加工成扁平管,使组接快捷方便。文档编号B23D29/00GK2375401SQ99211370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8日专利技术者林坤盟 申请人:林坤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钳握管的组装构造,由两相对枢接的连接部的头端各枢接刀刃部,尾端的插杆穿设握管内,其特征在于该插杆的外端形成锥形部和扩接部,该扩接部的表面形成渐扩的椭圆面,从锥形部起其横剖面形状为渐扁平的椭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坤盟
申请(专利权)人:林坤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