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结构支架及面板显示模块。该面板显示模块包含一壳体、一背光模块及该结构支架。该背光模块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包含一结构外框架,该结构外框架具有一侧边部。该结构支架安装于该侧边部并包含一C形夹部及一支架部。该C形夹部具有一开口,该C形夹部经由该开口夹持该侧边部。该支架部固定于该C形夹部且相对于该开口突出。因此,利用此额外的结构支架,该结构外框架可保有完整的结构,维持原有的结构强度,避免了现有背光模块的结构框架破孔后造成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结构支架及显不模块,尤指一种用以安装于背光模块的结构支架及具有该结构支架的面板显示模块。
技术介绍
于现有液晶面板显示装置的架构中,液晶面板模块与背光模块叠置组合,于实作上可另以结构框架将两者结合。当液晶面板显示装置采用薄形设计时,前述以额外的结构框架结合的方式使装置体积难以缩减而不适用于薄形化设计的结构中。于实作上,薄形化的液晶面板显示装置通常将液晶面板直接贴附于背光模块的结构框架上,以缩减垂直方向的结构厚度。此外,液晶面板的控制电路模块亦移置前述背光模块的侧边,以抑制控制电路模块对前述结构厚度的影响。另外,为了使控制电路模块与液晶面板间的电性连接稳定,控制电路模块采用固定设置的设计。常见的设计多为将背光模块的结构框架(通常以金属板弯折成形)部分区域裁切、向外弯折以形成载台,作用承载、固定控制电路模块之用,但却造成背光模块的结构框架因破孔而使结构强度下降,背光模块整体的结构强度亦下降。薄形化设计使得各结构件于组装过程中或多或少均会产生些许的弹性变形,例如弯曲。于液晶面板显示装置的外壳组装过程中,外壳产生的弹性变形将使用于组装的外力传递至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液晶面板及背光模块,当背光模块整体的结构强度不足抵抗此变形力量时,结构脆性较高的液晶面板将因无法配合变形而造成碎裂的现象。此外,为提升液晶面板显示装置的密封性,外壳与液晶面板间多以双面胶贴合,但为前述贴合所施加的力量更是绝大部分由液晶面板及背光模块支撑,使得前述背光模块强度不足引起液晶面板碎裂的现象更易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支架,用以安装于一背光模块的一结构外框架的一侧边部上。本专利技术利用该结构支架,使得该结构外框架的结构强度得以维持,进而解决现有背光模块的结构框架破孔后造成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支架于使用上是安装于一背光模块的一结构外框架的一侧边部上。该结构支架包含一 C形夹部及一支架部。该C形夹部具有一开口,该C形夹部经由该开口夹持该侧边部。该支架部固定于该C形夹部且相对于该开口突出。藉此,该结构外框架无需如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结构框架,需破孔以形成支架,故该结构外框架可保有完整的结构,维持原有的结构强度。于实际使用上,该支架部可用于固定该背光模块于其他结构件上,例如装置壳体;或当该背光模块上叠置一显示面板(例如液晶面板)时,该支架部可用以固定、承载用于控制该显示面板的一电路板模块。但本专利技术均不以此为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显示模块,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支架,故该面板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的结构外框架的结构强度得以维持,进而解决现有液晶面板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因其背光模块结构强度不足而易引起碎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面板显不模块包含一壳体、一背光模块及一结构支架。该背光模块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包含一结构外框架,该结构外框架具有一侧边部。该结构支架安装于该侧边部并包含一C形夹部及一支架部。该C形夹部具有一开口并经由该开口夹持该侧边部。该支架部固定于该C形夹部且相对于该开口突出。同样地,该结构外框架保有完整的结构,维持原有的结构强度;该支架部则可用于将该背光模块于该壳体上之用,或是用以固定、承载一电路板模块,例如用于控制叠置于该背光模块上的显不面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面板显示模块的正视图;图2为图1中面板显示模块沿线X-X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结构支架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面板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面板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面板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面板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面板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支架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2、3、4、5、6面板显示模块I2 壳体14背光模块15、17、37 粘着件16显示面板18、28、38、48、58、68、78 结构支架19电路板模块59螺丝122窗口124螺孔柱142结构外框架142a 延伸方向142b 垂直方向144导光板146光源装置182a开口182,282,382,482,582,682,782C 形夹部582a 底表面682a 顶表面184,784 支架部184a间隙1422侧边部1422a 上表面1422b 下表面1422c侧表面1422d边缘1422e边缘1822上夹持部1824下夹持部1826、2826、3826 顶部1828底部1830侧部1842上连接侧1842a、1842b 侧边1842c顶表面1844下连接侧1844a、1844b 侧边1844c底表面1846、4826 肋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面板显示模块I的正视图,图2为图1中面板显示模块I沿线X-X的局部剖视图。面板显示模块I包含一壳体12 (于图1中以虚线框绘不)、一背光模块14、一显不面板16及一结构支架18。背光模块14、显不面板16及结构支架18均设置于壳体12中,壳体12具有一窗口 122,显不面板16经由窗口 122露出;其中显示面板16与壳体12间可设置一粘着件15 (例如双面胶),可使面板显示模块I保持一定程度的密封性。背光模块14包含一结构外框架142、一导光板144及一光源装置146,结构外框架142围绕并固定导光板144,光源装置146 (例如LED光棒)设置结构外框架142与导光板144之间且位于结构外框架142内侧。显示面板16固定于结构外框架142且位于导光板144之上。结构外框架142具有一侧边部1422。结构支架18安装于侧边部1422。请参阅图3,其为结构支架18的剖视示意图。结构支架18包含一 C形夹部182及一支架部184。C形夹部182包含一上夹持部1822及一下夹持部1824,上夹持部1822及下夹持部1824整体呈一 C形截面结构并具有一开口 182a。支架部184呈一弹性弯折结构,此弹性弯折结构具有一上连接侧1842及一下连接侧1844。上连接侧1842的一侧边1842a与下连接侧1844的一侧边1844a相连接,上连接侧1842的另一侧边1842b与下连接侧1844的另一侧边1844b之间形成间隙184a,使得上连接侧1842及下连接侧1844可相对弹性变形。上夹持部1822及下夹持部1824分别固定连接至上连接侧1842的侧边1842b及下连接侧1844的侧边1844b,使得支架部184相对于开口 182a突出延伸。于本实施例中,C形夹部182及支架部184 —体成形,且是由弯折一金属板材制成,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例如以工程塑胶射出成形制成亦可。请参阅第I至图3。C形夹部182经由开口 182a夹持侧边部1422。侧边部1422具有一上表面1422a、相对上表面1422a的一下表面1422b及邻接上表面1422a及下表面1422b的一侧表面1422c。上夹持部1822紧贴上表面1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支架,用以安装于一背光模块的一结构外框架的一侧边部上,其特征在于,该结构支架包含:一C形夹部,具有一开口,该C形夹部经由该开口夹持该侧边部;以及一支架部,固定于该C形夹部且相对于该开口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杰仁,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