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复位机构的开关,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翻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部件、静触头部件和驱动所述动触头部件的拨杆座,所述拨杆座可摆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翻板驱动所述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驱动所述拨杆座摆动,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开有滑槽的固定架、滑块和转动架,所述转动架驱动拨杆座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复位机构的开关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复位机构结构简单紧凑、部件少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开关接通和断开时,翻板都处于平面位置,外型美观,复位机构采用可旋转的转动架直接驱动拨杆座摆动,该种驱动方式可有效减少产品故障率,使用时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复位机构的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墙壁开关通常都是按钮两端以跷板式摆动的开关,开关在接通和断开的时候开关跷板停留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不能与墙壁融为一体,影响房屋室内的整体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能自动复位的开关,如中国专利号CN201020158209. 8,授权公告号为CN201638727,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11月17日,名称为“一种机械式自复位开关”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械式自复位开关,包括壳体和导电片,壳体内分别设有容纳导电片的安装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通断压片,通断压片的中部与壳体低端的通断片支撑板连接,且通断压片可随着通断片支撑板左右摆动,通断压片两侧分别设置导电片,且通断压片始终与第一导电片导通,通断压片右端上方设有第二导电片的导电端,通断压片上方设有使通断压片与第二导电片导通或者断开的按压自复位机构”。上述方案虽然能实现翻板复位,但是其结构稍显复杂,故障率高,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复位机构的开关,该开关中的翻板在触头组件接通或断开后能够达到复位状态。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复位机构的开关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翻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部件、静触头部件和驱动所述动触头部件的拨杆座,所述拨杆座可摆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翻板驱动所述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驱动所述拨杆座摆动,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有滑槽的固定架、滑块和转动架,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转动架可转动的套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转动架下部设有第一驱动脚和第二驱动脚,所述拨杆座上设有第一导引块和第二导引块,所述第一驱动脚与第一导引块相配合并驱动所述拨杆座向一个方向摆动,所述第二驱动脚与第二导引块相配合并驱动所述拨杆座向另一个方向摆动,所述第一驱动脚触动第一导引块时,所述转动架转动并带动第二驱动脚与第二导引块错开,所述第二驱动脚触动第二导引块时,所述转动架转动并带动第一驱动脚与第一导引块错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复位机构的开关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脚由第一靠压部和设在所述第一靠压部上的第一导向斜面构成,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滑压所述第一导引块驱动所述转动架转动,并使所述第一靠压部顶靠在所述第一导引块上,所述第二驱动脚由第二靠压部和设在所述第二靠压部上的第二导向斜面构成,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滑压所述第二导引块驱动所述转动架转动,并使所述第二靠压部顶靠在所述第二导引块上。所述滑块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滑槽内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上设有导向柱,所述限位槽底部开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顶靠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底部。所述滑块上还设有限位卡勾,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挂钩相配合的限位卡块。所述转动架上设有圆环凹槽,所述圆环凹槽内设有两机构弹簧,所述两机构弹簧的一端顶靠设在所述凹槽内的第一限位块上,所述两机构弹簧的另一端顶靠设在所述滑块上的第二限位块上。所述拨杆座上设有指示柱,所述翻板上设有指示孔,所述指示柱与所述指示孔相配合。所述转动架、所述第一驱动脚和第二驱动脚为一体结构,所述拨杆座、所述第一导引块和第二导引块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脚与所述第二驱动脚对称设置在所述转动架下部。所述第一导引块和第二导引块的顶部形成为尖角。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复位机构的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专利技术中的复位机构结构简单紧凑、部件少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其次,复位机构采用可旋转的转动架直接驱动拨杆座摆动,旋转架的转动可带动不作用的驱动脚与导引块错开, 加大滑块的下压幅度,该种驱动方式可有效减少产品故障率,使用时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复位机构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滑块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动架的结构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动架的结构图二。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与复位机构组合后去掉固定架的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与复位机构组合后的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初始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初始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二状态的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二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三状态的主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三状态的侧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四状态的主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四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五状态的主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五状态的侧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六状态的主视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中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的第六状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I至图10,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复位机构的开关实施例,包括底座I、设置在所述底座I上的翻板2、设置在所述底座I内的触头组件3和复位机构4,所述触头组件3包括动触头部件31、静触头部件32和驱动所述动触头部件31的拨杆座33,所述拨杆座33可摆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I内,所述翻板2驱动所述复位机构4,所述复位机构4驱动所述拨杆座33摆动,所述复位机构4包括设有滑槽51的固定架5、滑块6和转动架7,所述滑块6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滑槽51内,所述转动架7可转动的套装在所述滑块6上,所述转动架7下部设有第一驱动脚71和第二驱动脚72,所述拨杆座33上设有第一导引块331和第二导引块332,所述第一驱动脚71与第一导引块331相配合并驱动所述拨杆座33向一个方向摆动,所述第二驱动脚72与第二导引块332相配合并驱动所述拨杆座33向另一个方向摆动,所述第一驱动脚71触动第一导引块331时,所述转动架7转动并带动第二驱动 脚72与第二导引块332错开,所述第二驱动脚72触动第二导引块332时,所述转动架7转动并带动第一驱动脚71与第一导引块331错开。本专利技术中的复位机构4结构简单紧凑、部件少、动作灵敏;复位机构4采用转动架7直接驱动拨杆座33摆动,转动架7的转动可使转动架7上不作用的驱动脚与拨杆座33上不作用的导引块错开,加大滑块6的下压幅度,该种驱动方式可有效减少产品故障率,使用时安全可靠。参见图13、图14、图19和图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脚71由第一靠压部711和设在所述第一靠压部711上的第一导向斜面712构成,所述第一导向斜面712滑压所述第一导引块331驱动所述转动架7转动,并使所述第一靠压部711顶靠在所述第一导引块331上,所述第二驱动脚72由第二靠压部721和设在所述第二靠压部721上的第二导向斜面722构成,所述第二导向斜面722滑压所述第二导引块332驱动所述转动架7转动,并使所述第二靠压部721顶靠在所述第二导引块332上。参见图2至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滑块6上设有限位块61,所述滑槽51内设有与所述限位块61配合的限位槽511,所述限位块61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复位机构的开关,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翻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触头组件和复位机构,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部件、静触头部件和驱动所述动触头部件的拨杆座,所述拨杆座可摆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翻板驱动所述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驱动所述拨杆座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有滑槽的固定架、滑块和转动架,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转动架可转动的套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转动架下部设有第一驱动脚和第二驱动脚,所述拨杆座上设有第一导引块和第二导引块,所述第一驱动脚与第一导引块相配合并驱动所述拨杆座向一个方向摆动,所述第二驱动脚与第二导引块相配合并驱动所述拨杆座向另一个方向摆动,所述第一驱动脚触动第一导引块时,所述转动架转动并带动第二驱动脚与第二导引块错开,所述第二驱动脚触动第二导引块时,所述转动架转动并带动第一驱动脚与第一导引块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开,秦智良,
申请(专利权)人:科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