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SR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滤色器以及显示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236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滤色器以及显示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色度特性优异、分散性和保存稳定性良好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上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的成分(A)、(B)和(C):(A)含有喹酞酮系颜料的着色剂;(B)含有以下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1)和以下式(2)表示的重复单元(2),且胺价为80~250mgKOH/g的共聚物;以及(C)交联剂。[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Z表示-NR2R3(其中,R2和R3相互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取代或非取代的烃基)或者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氮杂环基,X1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式(2)中,R4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5表示脂肪族烃基或脂环式烃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滤色器以及显示元件,更详细而言,涉及被用于形成对滤色器有用的着色层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所述滤色器被用于透射型或反射型的彩色液晶显示元件、固体摄像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电子纸等;具备使用该着色组合物形成的着色层的滤色器;以及具备该滤色器的显示元件。
技术介绍
在使用着色放射线敏感性组合物制造滤色器时,已知有以下方法将颜料分散型着色放射线敏感性组合物涂布在基板上并干燥后,通过按所需要的图案形状对干燥涂膜照射放射线(以下,称为“曝光”)、并进行显影,由此得到各色的像素(例如,专利文献I 2)。 另外,也已知利用分散有炭黑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形成黑矩阵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3)。并且,也已知使用颜料分散型着色树脂组合物通过喷墨方式得到各色的像素的方法(例如, 专利文献4)。但是,在液晶显示元件或固体摄像元件所用的滤色器领域中,伴随着高亮度化、高对比度化的要求,所使用颜料具有越来越微粒化的趋势。已知要实现这样的微粒化的颜料稳定且良好的分散,使用分散剂是有效的。提出了使用所述分散剂来改善颜料的分散性,不仅提高对比度和分散稳定性而且还提高显影性等的各种方法(例如,专利文献5 6)。 日本特开平2-14450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5320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3518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31070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2694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25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即便采用这些专利文献5 6所记载的方法,也难以实现近年来彩色液晶显示元件的高对比度化、高色纯度化和高亮度化的要求。特别是使用以C.1.颜料黄138为代表的喹酞酮” ο >)系颜料作为着色剂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的问题利用以往提出的分散方法和公知的分散剂制备的颜料分散溶液不仅粘度高,而且由于保存稳定性恶化而难以耐实用,另外使用该颜料分散溶液制备的滤色器的对比度不充分。因此,强烈地要求开发出可实现近年来的高对比度化、高色纯度化和高亮度化的要求、并且分散性和保存稳定性等优异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所以,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使用以C.1.颜料黄138为代表的喹酞酮系颜料作为着色剂,并且色度特性优异、分散性和保存稳定性良好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具备由上述着色组合物形成的着色层而成的滤色器、以及具备该滤色器的显示元件。鉴于所述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具有特定重复单元的共聚物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的成分(A)、(B) 和(C)(A)含有喹酞酮系颜料的着色剂;(B)含有以下式(I)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以下式(2) 表示的重复单元,且胺价为80 250mgK0H/g的共聚物(以下,也称为“(B)共聚物”);以及(C)交联剂。COO-R6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使用该着色组合物形成的着色层而成的滤色器、以及具备该滤色器的显示元件。此处,“着色层”是指被用于滤色器的各色像素、黑矩阵、黑隔离件等。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滤色器用颜料分散液,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的成分 (al)、(B)和(F)(al)喹酞酮系颜料;(B)含有重复单元(I)和重复单元(2),且胺价为80 250mgK0H/g的共聚物;以及(F)溶剂。本专利技术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色度特性优异,分散性和保存稳定性也优异。如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着色组合物,则能够得到对比度高的具有各色像素的滤色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能够极其适合用于制作以彩色液晶显示元件用滤色器、固体摄像元件的分色用滤色器、有机EL显示元件用滤色器、电子纸用滤色器为首的各种滤色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着色组合物”)的构成成分进行说明。- (A)着色剂-本专利技术的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al)喹酞酮系颜料作为(A)着色剂。作为上述喹酞酮系颜料,从原料的获得容易性和吸收光谱的观点考虑,优选 C. I.颜料黄138。在本专利技术中,(al)喹酞酮系颜料可单独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着色组合物可以在含有(al)喹酞酮系颜料的同时进一步含有(a2 )其他的着色剂。作为(a2 )其他的着色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过将(al)喹酞酮系颜料与绿色的着色剂一起使用,能够制成用于形成绿色像素的着色组合物。另外,通过将(al)喹酞酮系颜料与红色的着色剂一起使用,能够制成用于形成红色像素或黄色像素的着色组合物。作为(a2)其他的着色剂,还可使用除喹酞酮系颜料以外的颜料、染料以及天然色素中的任一种,但从得到亮度和色纯度高的像素的意义出发,优选有机颜料、有机染料。作为有机颜料,可以举出在颜色索引(C. I. ;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公司发行)中被分类成颜料的化合物,即,具有如下所述的颜色索引(C. I.)名称的化合物。C. I.颜料黄12、C. I.颜料黄13、C. I.颜料黄14、C. I.颜料黄17、C. I.颜料黄20、 C. I.颜料黄24、C. I.颜料黄31、C. I.颜料黄55、C. I.颜料黄83、C. I.颜料黄93、C. I.颜料黄109、C. I.颜料黄110、C. I.颜料黄138、C. I.颜料黄139、C. I.颜料黄150、C. I.颜料黄153、C. I.颜料黄154、C. I.颜料黄155、C. I.颜料黄166、C. I.颜料黄168、C. I.颜料黄 180、C. I.颜料黄 211 ;C. I.颜料橙5、C. I.颜料橙13、C. I.颜料橙14、C. I.颜料橙24、C. I.颜料橙34、 C. I.颜料橙36、C. I.颜料橙38、C. I.颜料橙40、C. I.颜料橙43、C. I.颜料橙46、C. I.颜料橙49、C. I.颜料橙61、C. I.颜料橙64、C. I.颜料橙68、C. I.颜料橙70、C. I.颜料橙71、 C. I.颜料橙72、C. I.颜料橙73、C. I.颜料橙74 ;C. I.颜料红I、C. I.颜料红2、C. I.颜料红5、C. I.颜料红17、C. I.颜料红31、 C. I.颜料红32、C. I.颜料红41、C. I.颜料红122、C. I.颜料红123、C. I.颜料红144、C. I.颜料红149、C. I.颜料红166、C. I.颜料红168、C. I.颜料红170、C. I.颜料红171、C. I.颜料红175、C. I.颜料红176、C. I.颜料红177、C. I.颜料红178、C. I.颜料红179、C. I.颜料红180、C. I.颜料红185、C. I.颜料红187、C. I.颜料红202、C. I.颜料红206、C. I.颜料红207、C. I.颜料红209、C. I.颜料红214、C. I.颜料红220、C. I.颜料红221、C. I.颜料红224、C. I.颜料红242、C. I.颜料红243、C. I.颜料红254、C. I.颜料红255、C. I.颜料红 262、C. I.颜料红 264、C. I.颜料红 272 ;C. I.颜料紫1、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的成分(A)、(B)和(C):(A)含有喹酞酮系颜料的着色剂;(B)含有以下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以下式(2)表示的重复单元,且胺价为80~250mgKOH/g的共聚物;以及(C)交联剂;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Z表示?NR2R3或者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氮杂环基,其中,R2和R3相互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取代或非取代的烃基,X1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式(2)中,R4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5表示脂肪族烃基或脂环式烃基。FDA00002086471600011.jpg,FDA00002086471600012.jpg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濑秀则高桥裕松本翔
申请(专利权)人:JSR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