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循环回收再生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898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2:29
一种废润滑油循环回收再生生产工艺,A、废润滑油加热;B、蒸馏分馏;C、冷却;D、分馏后的气体进入冷却系统,在氮气氛围下,压力-0.07—-0.09Mpa条件下,冷凝成液体后,进入成品罐6贮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生产线设计科学合理,连续作业,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2、本生产线蒸发温度低、受热时间短,产品特性稳定。3、不加酸、加碱:采用纯物理方式分离,在真空和氮气氛围下,无明火加热,安全系数高,且无二次污染。4、产品质量好,产品纯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润滑油循环回收再生生产线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废润滑油循环回收装置一般回收效果不够好,产品纯度不够高,其回收工艺中需加酸、加碱,增加了工艺程序,加大了加工成本,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废润滑油循环回收装置及工艺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废润滑油循环回收再生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由废润滑油贮罐、蒸馏釜、分馏塔、换热器、电磁感应加热器、冷却系统、成品罐、油气分离器、真空泵构成;废润滑油贮罐的出油口通过油泵蒸馏釜相通,换热器的进、 出油口与蒸馏釜循环相通,电磁感应加热器安装在换热器上,蒸馏釜的蒸气出口与分馏塔的蒸气进口相通,分馏塔的蒸气出口与冷却系统的蒸气进口相通,冷却系统的液体出口与成品罐相通,成品罐的排气口与油气分离器进气口相通,真空泵的进气口与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相通。冷却系统为双冷器,双冷器由套管式油冷器和套管式水冷器构成,套管式油冷器由油冷外管和油冷内管构成,套管式水冷器由水冷外管和水冷内管构成,油冷内管套在油冷外管内,油冷外管的进、出口通过泵与废润滑油贮罐循环相通,油冷内管的进口与分馏塔相通,出口与套管式水冷器的水冷内管的进口相通,水冷内管的出口与成品罐相通,水冷外管的进、出口通过泵与水箱循环相通。它还有水封罐,水封罐的进气口与油气分离器出气口相通。换热器是由一组换热器组成的多级换热器,换热器由换热管和电磁感应加热器构成;电磁感应加热器的感应线圈绕在换热管上,多级换热器的换热管串接相通,多级换热器的进,出口通过泵与蒸馏釜循环相通。它还有氮气发生器和氮气贮罐,氮气贮罐的进气口与氮气发生器出气口相通,氮气贮罐出气口蒸馏釜相通。其工艺步骤为A、废润滑油加热将废润滑油贮罐的废润滑油通过泵送至蒸馏釜内,再进入换热器内, 在换热器内的废润滑油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加热至300-400°C后,再进入蒸馏釜内;B、蒸馏分馏加热后的废润滑油在蒸馏釜内,在氮气氛围下,压力-O.07一-O. 09Mpa 条件下,蒸馏,蒸馏的气体进入分馏塔,蒸馏的余油返回至换热器内再加热;C、冷却进入分馏塔的气体在氮气氛围下,压力-0.07—-0.09Mpa条件下,进行分D、分馏后的气体进入冷却系统,在氮气氛围下,压力-O. 07一-O. 09Mpa条件下,冷凝成液体后,进入成品罐贮存。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I、本生产线设计科学合理,连续作业,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2、本生产线蒸发温度低、受热时间短,产品特性稳定。3、不加酸、加碱采用纯物理方式分离,在真空和氮气氛围下,无明火加热,安全系数高,且无二次污染。4、产品质量好,产品纯度高。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废润滑油循环回收再生生产线,本专利技术由废润滑油贮罐5、蒸馏釜I、分馏塔2、换热器3、电磁感应加热器4、冷却系统、成品罐6、油气分离器11、真空泵12 构成;废润滑油贮罐5的出油口通过油泵蒸馏釜I相通,换热器3的进、出油口与蒸馏釜I循环相通,电磁感应加热器4安装在换热器3上,蒸馏釜I的蒸气出口与分馏塔2的蒸气进口相通,分馏塔2的蒸气出口与冷却系统的蒸气进口相通,冷却系统的液体出口与成品罐6相通,成品罐6的排气口与油气分离器11进气口相通,真空泵12的进气口与油气分离器11 的出气口相通。冷却系统为双冷器,双冷器由套管式油冷器和套管式水冷器构成,套管式油冷器由油冷外管7和油冷内管7-1构成,套管式水冷器由水冷外管8和水冷内管8-1构成,油冷内管7-1套在油冷外管7内,油冷外管7的进、出口通过泵与废润滑油贮罐5循环相通,油冷内管7-1的进口与分馏塔2相通,出口与套管式水冷器的水冷内管8-1的进口相通,水冷内管8-1的出口与成品罐相通,水冷外管8的进、出口通过泵与水箱循环相通。见附图2。它还有水封罐9,水封罐9的进气口与油气分离器11出气口相通。换热器是由一组换热器组成的多级换热器,换热器由换热管2和电磁感应加热器 3构成;电磁感应加热器3的感应线圈绕在换热管2上,多级换热器的换热管2串接相通, 多级换热器的进,出口通过泵与蒸馏釜I循环相通。它还有氮气发生器10和氮气贮罐12,氮气贮罐12的进气口与氮气发生器10出气口相通,氮气贮罐10出气口蒸馏釜I相通。其工艺步骤为A、废润滑油加热将废润滑油贮罐5的废润滑油通过泵送至蒸馏釜I内,再进入换热器 3内,在换热器3内的废润滑油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4加热至300-400°C后,再进入蒸馏釜 I内;B、蒸馏分馏加热后的废润滑油在蒸馏釜I内,在氮气氛围下,压力-O.07一-O. 09Mpa 条件下,蒸馏,蒸馏的气体进入分馏塔,蒸馏的余油返回至换热器3内再加热;C、冷却进入分馏塔的气体在氮气氛围下,压力-O.07—-0.09Mpa条件下,进行分D、分馏后的气体进入冷却系统,在氮气氛围下,压力-O. 07一-O. 09Mpa条件下,冷凝成液体后,进入成品罐6贮存。整个生产线在氮气氛围下及负压条件下运行。氮气由氮气发生器10提供,负压由真空泵12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废润滑油循环回收再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A、废润滑油加热:将废润滑油贮罐(5)的废润滑油通过泵送至蒸馏釜(1)内,再进入换热器(3)内,在换热器(3)内的废润滑油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4)加热至300?400℃后,再进入蒸馏釜(1)内;B、蒸馏分馏:加热后的废润滑油在蒸馏釜(1)内,在氮气氛围下,?压力?0.07—?0.09Mpa条件下,蒸馏,?蒸馏的气体进入分馏塔,蒸馏的余油返回至换热器(3)内再加热;C、冷却:进入分馏塔的气体在氮气氛围下,?压力?0.07—?0.09Mpa条件下,进行分馏;D、分馏后的气体进入冷却系统,在氮气氛围下,?压力?0.07—?0.09Mpa条件下,冷凝成液体后,进入成品罐(6)贮存。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润滑油循环回收再生生产エ艺,其特征在于其エ艺步骤为 A、废润滑油加热将废润滑油贮罐(5)的废润滑油通过泵送至蒸馏釜⑴内,再进入换热器(3)内,在换热器(3)内的废润滑油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4)加热至300-400°C后,再进入蒸馏釜(I)内; B、蒸馏分馏加热后的废润滑油在蒸馏釜(I)内,在氮气氛围下,压カ-0.07—-O. 09Mpa条件下,蒸馏,蒸馏的气体进入分馏塔,蒸馏的余油返回至换热器(3)内再加热; C、冷却进入分馏塔的气体在氮气氛围下,压カ-O.07—-0.09Mpa条件下,进行分懼; D、分馏后的气体进入冷却系统,在氮气氛围下,压カ-O.07一-O. 09Mpa条件下,冷凝成液体后,进入成品罐(6)贮存。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润滑油循环回收再生生产エ艺专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它由废润滑油贮罐(5)、蒸馏釜(I)、分馏塔(2)、换热器(3)、电磁感应加热器(4)、冷却系统、成品罐(6)、油气分离器(11)、真空泵(12)构成;废润滑油贮罐(5)的出油ロ通过油泵蒸馏釜(I)相通,换热器(3)的进、出油ロ与蒸馏釜(I)循环相通,电磁感应加热器(4)安装在换热器(3)上,蒸馏釜(I)的蒸气出口与分馏塔(2)的蒸气进ロ相通,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爱国姚必胜张小成高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爱国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