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85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包括带有进风口及出风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敷设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的外侧固定有穿孔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壳体形成的框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冷却器出风口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出风口消音罩,在消音罩内部设置有穿孔板和吸音材料,可多重降低冷却器的出风噪音,从而降低电机的运行噪音;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一方面把消音结构隔为多个小单元,使吸音材料的放置更均匀,在使用中不至于产生较大位移;另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装置的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的冷却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电机空空冷却器出风口的消音罩。
技术介绍
电机冷却器是电机的主要换热部件,是维持电机运行的重要产品,直接影响电机的温升、出力和寿命。其中,空空冷却器是一种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常用冷却器。空空冷却器的冷却原理如图I所示,冷却器20安装在电机10的上方,冷却器20的进风口 24处安装有冷却器风扇23,在冷却器20的进风口 24与出风口 21之间形成外风 路22;电机10内安装有电机风扇12,在电机10与冷却器20之间形成内风路11。内风路11将电机10内部产生的热量带到冷却器20,通过外风路22将热量散发出去。这种空空冷却器,在其进风口 24与出风口 21处均没有消音结构。在电机10及冷却器20同时运行时,电机10尤其是高转速电机产生的噪音会通过冷却器20传递到环境中,加上冷却器20本身运行也会产生噪音,从而导致整个电机的总噪音高,不符合环境噪音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该消音罩可消除冷却器出风口的噪音,降低电机的运行噪音。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包括带有进风口及出风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敷设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的外侧固定有穿孔板。所述壳体为长方体形,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长方体的侧面,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长方体的顶部。所述壳体中布置有将其分隔成两部分的竖向隔板,所述隔板垂直于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固定有向所述出风口倾斜的导风板。所述壳体正对所述进风口的侧壁下部设置有倒角。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法兰。所述出风口处固定有网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壳体形成的框架内。所述吸音材料为超细玻璃丝棉。所述超细玻璃丝棉的外部包裹有玻璃丝布。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在不改变冷却器出风口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出风口消音罩,在消音罩内部设置有穿孔板和吸音材料,可多重降低冷却器的出风噪音,从而降低电机的运行噪音;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一方面把消音结构隔为多个小单元,使吸音材料的放置更均匀,在使用中不至于产生较大位移;另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装置的强度。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空空冷却器的原理图。图2为安装有本技术的空空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 图5中,包括加强筋I、穿孔板2、隔板3、壳体4、导风板5、网板6、玻璃丝棉7、玻璃布8、法兰9、电机10、内风路11、电机风扇12、冷却器20、出风口 21、外风路22、冷却器风扇23、进风口 24、消音罩30、进风口 31、出风口 32、倒角33等。如图3 图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30,包括带有进风口 31及出风口 32的壳体4。壳体4最好为长方体形,进风口 31位于长方体的侧面,出风口 32位于长方体的顶部。进风口 31处设置有法兰9,如图2所示,出风口消音罩30采用螺栓把合在冷却器20的出风口 21 ;这种结构拆卸容易、检修方便。出风口 32处固定有网板6,以防止各种杂物进入。为了增加壳体4的刚性,在壳体4中还布置有将其分隔成两部分的竖向隔板3,隔板3垂直于进风口 31及出风口 32。进风口 31内还固定有向出风口 32倾斜的导风板5。导风板5采用倾斜式焊接,按一定的间隔焊接在壳体4的内侧和隔板3的两侧,由于导风板5之间都相距一定的距离,所以并不会影响冷却器20的正常出风,并能达到一定的导流作用。壳体4正对进风口 31的侧壁下部还设置有倒角33,也起导流作用。壳体4的内壁上敷设有吸音材料,吸音材料的外侧固定有穿孔板2。吸音材料最好采用超细玻璃丝棉7。在超细玻璃丝棉7的外部还包裹有玻璃丝布8,以防止玻璃丝棉7掉出。在壳体4的内壁上还可以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1,吸音材料填充在加强筋I与壳体4形成的框架内。加强筋I的采用,一方面把消音结构隔为多个小单元,使吸音材料的放置更均匀,在使用中不至于产生较大位移;另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装置的强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当空气从出风口消音罩30的进风口 31通过导风板5进入消音罩30内腔后,声波扩散至消音罩30的内壁,玻璃丝棉7就相当于一个阻性消声器,吸收中高频噪声,穿孔板2就相当于一个抗性消声器,吸收低中频噪声,两者相结合,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复合式消声器,多重降低冷却器20的出风噪音。本技术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可以在不改变冷却器20出风口 21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噪音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包括带有进风口(31)及出风口(32)的壳体(4 ),所述壳体(4 )的内壁上敷设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的外侧固定有穿孔板(2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所述壳体(4)为长方体形,所述进风口(31)位于所述长方体的侧面,所述出风口(32)位于所述长方体的顶部。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所述壳体(4)中布置有将其分隔成两部分的竖向隔板(3),所述隔板(3)垂直于所述进风口(31)及所述出风口(32)。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口(31)内固定有向所述出风口( 32 )倾斜的导风板(5 )。5.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所述壳体(4)正对所述进风口(31)的侧壁下部设置有倒角(33)。6.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口(31)处设置有法兰(9)。7.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所述出风口(32)处固定有网板(6)。8.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所述壳体(4)的内壁上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I ),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加强筋(I)与所述壳体(4)形成的框架内。9.按照权利要求I或8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所述吸音材料为超细玻璃丝棉(7)。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所述超细玻璃丝棉(7)的外部包裹有玻璃丝布(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包括带有进风口及出风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敷设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的外侧固定有穿孔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壳体形成的框架内。本技术在不改变冷却器出风口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出风口消音罩,在消音罩内部设置有穿孔板和吸音材料,可多重降低冷却器的出风噪音,从而降低电机的运行噪音;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一方面把消音结构隔为多个小单元,使吸音材料的放置更均匀,在使用中不至于产生较大位移;另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装置的强度。文档编号H02K5/24GK202798302SQ201220403410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专利技术者张虎, 殷科春 申请人:中电电机股份有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其特征是:包括带有进风口(31)及出风口(32)的壳体(4),所述壳体(4)的内壁上敷设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的外侧固定有穿孔板(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虎殷科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