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板栅生产过程中的酸雾吸收塔。
技术介绍
我们经常说的蓄电池,通常指的是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蓄电池都需要用到板栅,例如专利号为ZL200820185226. 3的中国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的板栅,现在的板栅,在加工的时候都是采用铸板机铸造出 板栅联片,经过涂膏、淋酸、固化、干燥、化成等多道工序后,再进行切割分板,形成适合蓄电池使用的板栅,板栅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雾,这些酸雾具有一定的酸性,不能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因此,就需要用到酸雾吸收塔对酸雾进行吸收、中和,以使得其排放符合标准,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025986. 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酸雾吸收塔,其包括圆柱形塔体,塔体上端连接有排气管,塔体下部连接有水箱,塔体侧壁连接有进风口,在塔体内部由上至下设有汽水分离器、填料层、导流筒以及三级喷淋管;所述水箱通过连接管以及循环水泵与所述三级喷淋管连通,所述三级喷淋管由上部喷淋管、中间喷淋管、下部喷淋管构成;所述上部喷淋管和下部喷淋管分别与布水器连通;所述布水器包括进水主管以及与其连通的布水支管,在布水支管上设有螺旋式喷淋头;所述导流筒位于上部喷淋管与中间喷淋管之间,在导流筒和塔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接水盘,在导流筒上部设有挡水圈板。该吸收塔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昂,而且吸收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酸雾吸收塔,其结构简单,去酸效果 ...
【技术保护点】
酸雾吸收塔,包括上端设有出气口(101)、下端设有烟气进口(102)的塔体(1)、吸风机(2)及碱液箱(3),所述吸风机(2)的出口与所述烟气进口(102)连通,所述塔体(1)内设有喷头(4)、位于喷头(4)下方的填料层(5),所述碱液箱(3)通过循环泵(6)与所述喷头(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01)上安装有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包括具有第一锥形通孔(701a)的第一分管(701)、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管(701)顶部的具有第二锥形通孔(702a)的第二分管(702)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管(702)顶部的具有第三锥形通孔(703a)的第三分管(703),所述第一锥形通孔(701a)、第二锥形通孔(702a)及第三锥形通孔(703a)均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孔。
【技术特征摘要】
1.酸雾吸收塔,包括上端设有出气口(101 )、下端设有烟气进口( 102)的塔体(I )、吸风机(2)及碱液箱(3),所述吸风机(2)的出口与所述烟气进口(102)连通,所述塔体(I)内设有喷头(4)、位于喷头(4)下方的填料层(5),所述碱液箱(3)通过循环泵(6)与所述喷头(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01)上安装有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包括具有第一锥形通孔(701a)的第一分管(701)、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管(701)顶部的具有第二锥形通孔(702a)的第二分管(702)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管(702)顶部的具有第三锥形通孔(703a)的第三分管(703),所述第一锥形通孔(701a)、第二锥形通孔(702a)及第三锥形通孔(703a)均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酸雾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通孔(701a)顶端开口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锥形通孔(702a)下端开口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雾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通孔(702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平,马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