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1990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用以解决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椎体塌陷的问题,该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包括用于与人体脊柱的椎体端面相适配的两块椎板,两块椎板相对安装于支撑机构上,该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棒和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棒上的两块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有球形头,椎板上开有与球形头相适配的长形槽,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接受椎段的转移手术治疗,避免椎体的塌陷的产生,符合椎骨的任意形状变化,配合人工椎体可实现生物椎体的置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指一种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技术背景 椎间盘是位于人体脊柱两椎体之间的,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的一个密封体,上下有软骨板覆盖于椎体上,上下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起来,纤维环由胶原纤维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于髓核的四周,纤维环的纤维束相互斜行交叉重叠,使纤维环成为坚实的组织,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转负荷。人体全身的椎间盘有23个,腰部的椎间盘厚度最厚,椎间盘的总厚度能够达到全脊柱总长的1/4-1/5,人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实际指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其实颈椎、胸椎之间也存在着椎间盘,只是症状和治疗方法不同而已。目前,人体的生物椎间盘在遭受较严重的损坏后通常需要进行更换,通过人造椎间盘与椎体的配合恢复脊柱的功能,但现有技术中的人造椎间盘结构简单,形状较单一,活动度较小,不能实现椎骨任意形状的变化,而且其坚固性不高,在长时间使用后很容易发生椎体的塌陷问题,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椎体的任意形状变化,而且在长时间使用后也不会发生椎体塌陷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包括用于与人体脊柱的椎体端面相适配的两块椎板,所述两块椎板相对安装于支撑机构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棒,所述支撑棒上设有可拆卸的两块连接板,所述两块椎板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连接板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棒为两根,所述两块连接板上分别开有与所述支撑棒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的压钉固定于所述支撑棒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球形头,所述椎板上开有与所述球形头相适配的长形槽。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支撑机构上安装了两块相对的椎板,而且这两块椎板能够与人体脊柱的椎体端面相适配,则通过两块椎板将椎体夹挤在中间即可很好地固定人体的椎体,从而恢复脊柱的功能。由于该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棒和可拆卸固定在支撑棒上的两块连接板,每个连接板上均铰接有椎板,则该装置不仅安装拆卸方便,可以接受椎段的转移手术治疗,而且椎板的活动度大,能够实现椎骨任意形状的变化。由于连接板通过球形头和椎板上开设的长形槽相适配,则通过球形头在长形槽内的转动能实现椎板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而且通过球形头在长形槽内沿其延伸方向移动可实现椎板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另外,椎板的形状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椎体形状进行更换,当人体的腰部椎间盘需要更换时,椎板的形状应与人体腰部的椎体形状相适配;当人体的颈椎或胸椎部位的椎间盘需要更换时,椎板的形状应与人体颈椎或腰椎部位的椎体形状相适配,从而使该装置能够满足人体不同部位椎间盘更换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I中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支撑棒;2_连接板;21_连接孔;22_球形头;3_压钉;4_椎板;41_长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I所示,为本技术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两块椎板4,这两块椎板4相对安装在一支撑机构上,并能够与人体脊柱的椎体端面相适配。支撑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棒I和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棒I上的两块连接板2,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在两块连接板2上分别开有与支撑棒I相对应的连接孔21,通过在连接孔21内设置的压钉3即可将连接板2同定在支撑棒I上,另外,在连接板2上还设有球形头22,两块椎板4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连接板2上,通过调整两个椎板4的朝向可以增大其活动度,同时通过将人体的椎体夹挤在两个椎板4之间能够实现椎骨任意形状的变化。如图4和图5共同所示,为图I中椎板4的结构示意图,该椎板4的形状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椎体形状进行更换,当人体的腰部椎间盘需要更换时,椎板4的形状应与人体腰部的椎体形状相适配;当人体的颈椎或胸椎部位的椎间盘需要更换时,椎板4的形状应与人体颈椎或腰椎部位的椎体形状相适配,即该装置能够满足人体不同部位椎间盘更换的需求。在椎板4上还开有与球形头22相适配的长形槽41,则通过球形头22在长形槽41内的转动能实现椎板4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而且通过球形头22在长形槽41内沿其延伸方向移动可实现椎板4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接受椎段的转移手术治疗,避免椎体的塌陷的产生,符合椎骨的任意形状变化,配合人工椎体可实现生物椎体的置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人体脊柱的椎体端面相适配的两块椎板,所述两块椎板相对安装于支撑机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人体脊柱的椎体端面相适配的两块椎板,所述两块椎板相对安装于支撑机构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脊柱前路椎间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棒,所述支撑棒上设有可拆卸的两块连接板,所述两块椎板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连接板上。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念
申请(专利权)人:嘉思特华剑医疗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